国两晋时期的书法文化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725688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8.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两晋时期的书法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两晋时期的书法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两晋时期的书法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两晋时期的书法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两晋时期的书法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两晋时期的书法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两晋时期的书法文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 五种基本字体,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都已经基本发展成熟 代表人物有魏国的钟繇的代表作品有丙舍帖、上尊号奏,合称为“五表”的力命表、贺捷表、荐季直表、调元表、宣示表 孙吴的皇象代表作品文武帖,急就章,魏晋时期草书、楷书和行书三种字体得到空前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的第一个高峰 魏晋时期的人们崇尚神韵、气度,后人就用“尚韵”来概括这个时期中国书法的整体风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的洛神赋,中秋帖,三国两晋书法文化,皇象的急就章部分掠影,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汉元

2、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急就章传为皇象书。前人对皇象书法评价甚高,唐张怀瑾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可见他创造了“相众而形一”的书风,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钟繇及其书法作品,还示帖,贺捷帖,宣示帖,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宋拓还示表,传为王羲之临钟繇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钟繇 字元常,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也是当时著名书法家,据说楷书就是他最初衍化出来的。在书法方面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于自然,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其书体称为“钟体”

3、,卫夫人、王羲之的师承。真迹已无存,现在流传的都是前人临摹的法帖。 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 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 名人轶事:虞喜志林:“钟繇见蔡邕笔法于韦诞坐,苦求不与,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诞死,繇盗发其墓,遂得之。”但极有可能是虚构的,韦诞死时钟繇已死了21年。,“书圣”王羲之造就的书法传奇,快雪时晴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怀仁集王圣教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转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兰亭序,黄庭经,乐毅传,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帖中二十个“

4、之”字皆别具姿态,无一雷同。用笔以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尤其是章法,从头至尾,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东晋书法家,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他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导 ,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

5、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王羲之二子的书法继承与发展,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拓现藏于辽宁博物馆,中秋帖,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 王献之鸭头丸帖 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

6、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这本刻帖中的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鸭头帖,王徽之新月帖,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他卓荦放诞,清高自恃,因此引来很多非议,后世更有人称他为“伪名士”。,新月帖 ,以行楷为主,挥洒自如,笔法多变,妍美流畅。宋宣和书谱。评其书法“作字亦自韵胜”。,海西公太和中,归会稽。值夜中大雪,月色清朗,四望浩然,因起,独酌,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在剡,即乘船诣之,及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可见其生性“卓荦不羁”,率性而为,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谢安八月五日帖,谢安致谢万手书,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草木皆兵的故事就发生在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的淝水之战中,致使前秦一蹶不振.谢安曾从王羲之学行书,其书法非常出色,后世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