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赤壁赋》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67465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95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赤壁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8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赤壁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8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赤壁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8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赤壁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8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赤壁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赤壁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赤壁赋》ppt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山水神韵,1 赤壁赋,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受欧阳修赏识。苏轼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文学上开一代词风,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其诗、词、赋、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为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为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

2、,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他经常来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鼻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鼻矶之下的长江,写下了两篇著名的赤壁赋。这两篇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如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以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

3、代的“律赋”,宋代散文形式的“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辨识通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三、一词多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特殊句式 (1)游于赤壁之下(介词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短语后置) (3)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4)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5)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7)而今安

4、在哉(宾语前置)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短语后置) (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10)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句、介词短语后置),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七、名句积累 (1)(2016全国卷高考)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2016浙江高考)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3)(2015江苏高考)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2014新课标卷高考)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2014重庆高考、2

5、014湖北高考、2013北京高考)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资源助读,知识整合,(6)(2014四川高考)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7)(2013新课标卷高考)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2013天津高考)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2013四川高考)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10)(2013湖北高考)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理理文章思路 二、说说文章主旨 本文首先描写

6、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抒发了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畅快心情,然后写客人吹洞箫吹奏出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生存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作者将缥缈的思绪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创造出物我合一、清新自然的艺术境界。,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一】 分析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这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子泛舟赤壁之下,

7、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于水面,任意漂荡。景色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 2.第三段中,作者写客人对曹操生发感慨的用意何在? 提示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历史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作者借“客”之口,抒发的是忧伤哀怨的内心世界。你认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提示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出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

8、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4.文中作者塑造了“苏子”与“客”两个人物形象,但也有人认为,文中的“客”未必是实指,也可看作是作者虚构的。对此,你怎样理解? 提示中国古代赋体,常用主客之间相互问答,最终抑客而扬主的表现手法。赤壁赋也继承了这一表现手法,但做了很大改造。这里的客,不必确指某人,主客双方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两个思想对立方面,主客驳难就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独白。最终主说服客,反映

9、了作者思想深处积极的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也就是潇洒超脱的情怀取代了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二】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段话。 提示用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2.本文是如何将情、景、理有机融合的? 提示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

10、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三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揭示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作为一篇“赋”,本文散文化的笔调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散句的运用,使全篇沉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文章第

11、四段,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的? 提示,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赤 壁 赋,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

12、,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二,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一,二,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一,二,苏子曰

1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一,二,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运用了干支纪年法,这是中国历法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B.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每月十七日。既,已经。望,每月十

14、六日。 C.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解析:B项,“望”应为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日。 答案:B,一,二,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

15、”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中积极的一面。 D.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人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一,二,解析:C项,“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错,应该是“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答案:C,一,二,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注意(1)句中“舞”“泣”的使动用法,(2)句中的介词短语后置的翻译。 参考答案:(1)使潜伏在深渊里的蛟龙闻声起舞,使孤独

16、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2)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颗谷粒。,一,二,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45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写作本词时,作者刚调任密州,年仅四十。密州不比杭州,贫穷粗陋,连年蝗灾,民不聊生。,一,二,4.词的上阕专写钱塘上元,有什么作用?试分析。 解析:结合词作内容及注释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写密州上元节的“寂寞”,而上阙写的是钱塘上元节的繁华与热闹,这正是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参考答案:上阕写钱塘上元节的繁华与热闹,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