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试题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323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试题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名校试题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名校试题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名校试题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名校试题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试题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试题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试题1.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纯碱 食盐水 石灰水 NaOH 液态氧 KClO3A. 碱 B. 纯净物C. 盐 D. 混合物【答案】C【解析】【详解】A、纯碱为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则属于盐类,A错误;B、因石灰水中含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B错误;C、因纯碱和氯酸钾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则属于盐类,C正确;D、因液态氧是一种只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D错误;答案选C。2.下列物质中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A. 金刚石、干冰、SO2 B. KCl、盐酸、NaOHC. CuSO45

2、H2O、冰、乙醇 D. 臭氧、CaCO3、铝合金【答案】C【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故A错误;B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CuSO45H2O、冰、乙醇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都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D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铝合金是由多种金属单质熔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C。点睛: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含有多种物质的为混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CaC

3、O32HCl=CaCl2H2OCO2B. CaOH2O=Ca(OH)2C. 2KMnO4K2MnO4MnO2O2D. CaCO3CaOC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在2KMnO4K2MnO4MnO2O2反应中Mn、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C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4.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之间不可能是()A. 盐和盐的反应 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C. 酸与碱的反应 D. 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不选;B、碱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

4、质,故B选;C、酸与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不选;D、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不选;故选B。考点: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5.若m g H2含n个H2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可以表示为A. n/m B. 2n/mC. n D. 2n【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nm/M可知m g氢气的物质的量是mg2g/mol0.5m mol,含n个H2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则其数值可以表示2n/m。答案选B。6.对于1.2041024个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它可与1 mol O2完全反应(点燃)B. 它是4 mol HC. 它与16 g CH4所含的H的数目相同D. 它与2

5、NA个H2SO4所含的H的数目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1.2041024个H2的物质的量是1.2041024/6.021023mol1=2mol,n(H)=4mol,则A与O2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由方程式可知,2mol氢气可与1mol O2完全反应,A正确;B为2molH2分子,而不是原子,B错误;C16g甲烷16g16g/mol=1mol,含有n(H)=4mol,C正确;D2NA个H2SO4的物质的量是2mol,所含的H的物质的量为4mol,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注意把握物质的构

6、成特点,题目难度不大。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分数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 LD.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答案】B【解析】【详解】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决定其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A错误;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物质的量越多,体积越大,B正确;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条件下,气

7、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同,标准状况下约为22.4L/mol,C错误;D、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外界条件不同,体积不同,不同条件下体积不等的气体所含分子数可能相等,D错误。答案选B。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2 g 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B. 22.4 L N2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C. 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质量约为18 gD. 22 g CO2与标准状况下的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答案】D【解析】【详解】A. 32 g O2的物质的量是1mol,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A错误;B. 22.4 L N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

8、ol,不一定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B错误;C. 在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水的质量,C错误;D. 22 g CO2的物质的量是22g44g/mol0.5mol,标准状况下11.2 L HCl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5mol,二者含有相同的分子数,D正确。答案选D。9.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 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D. 17 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构成单质

9、分子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A错误;B、2 g氢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含原子数目为2NA,B错误;C、在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1.2 L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则所含原子数目小于NA,C错误;D、17 g 氨气的物质的量是1 mol,其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73) mol,即10NA,D正确。答案选D。10. 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A. 111 B. 123 C. 632 D. 31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金属与酸反应的实质可知,盐

10、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金属失去的电子数等于H得到的电子数,Na失去的电子数为0.3mol,Mg失去的电子数为0.3mol2=0.6mol,Al失去的电子数为0.3mol3=0.9mol,则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0.15mol:0.3mol:0.45mol=1:2:3,答案选B考点:几种重要的金属1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 石灰水 B. 豆浆C. 泥水 D. 蔗糖水【答案】B【解析】【分析】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是一种均一介稳定的分散系,据此判断。【详解】A. 石灰水属于溶液,A错误;B. 豆浆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B正确;C. 泥水属于浊液,C

11、错误;D. 蔗糖水属于溶液,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特点与判断,明确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解答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2.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据此判断。【详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A不符合。B、泥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B符合。C

12、、植物油不溶于水,但是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汽油,能够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不符合。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D不符合。答案选B。13.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氢氧化钠固体 B. 二氧化碳气体 C. 铜丝 D. 氨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它一定是纯净物,能电离出离子,氢氧化钠固体符合电解质的条件,A对,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电离出离子,B错,铜丝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C错,氨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选A。考点:电解质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14.为了除去KCl固体中少量Mg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

13、列六项操作,正确的次序是加水溶解 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加入过量Ba(OH)2溶液 加入过量盐酸 加入过量K2CO3 过滤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转化为沉淀的方法除去KCl中混有的少量可溶于水的MgSO4和CaCl2杂质。可采取加水溶解加入过量Ba(OH)2溶液,与MgSO4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BaSO4沉淀加过量K2CO3溶液,与CaCl2以及过量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BaCO3沉淀和氯化钾过滤,滤出上述步骤生成的沉淀加适量盐酸,与过量KOH以及K2C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加热蒸发得到晶体。因此操作中应依次加入过量的

14、Ba(OH)2溶液、碳酸钾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盐酸,即操作顺序为,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注意物质除杂必需条件(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为解题的关键,把握试剂的加入顺序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漂浮在空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PM2.5属于下列空气污染物中的A. 可吸入颗粒物 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氮【答案】A【解析】【详解】PM2.5指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A、PM2.5指细颗粒物,属于可吸入颗粒物,A正确;B、一氧化碳是气体,B错误;C、二氧化硫是气体,C错误;D、二氧化氮是气体,D错误;答案选A。【点睛】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6.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使原料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化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这一特点的是A. 工业冶炼Fe2O3+3CO2Fe+3CO2B. 用生石灰制熟石灰CaO+H2OCa(OH)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