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182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一般情况下,太平洋低纬度东侧表层海水温度低于西侧,造成该地理现象的直接因素是A. 纬度 B. 洋流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答案】B【解析】【详解】影响海水温度的首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太平洋低纬度东侧与西侧纬度相同,太阳辐射相当,但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不同,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由于寒暖流的差异导致降水、降温的不同,这成为造成东侧表层海水温度低于西侧的直接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都不是直接影响因素,据此选B。【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下;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

3、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3、地形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响)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2.下列属于划分中心地等级的主要依据是A. 中心地数量的多少 B. 中心地服务人口的多少C. 中心地经济发达的程度 D. 中心地职能种类的多少【

4、答案】D【解析】【详解】中心地提供职能种类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划分中心地等级的主要依据,选D。【点睛】中心地提供职能种类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划分中心地等级的主要依据,中心地级别越高,其提供职能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3.2018年5月9日,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升空,该卫星主要用于全球污染气体探测,其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GIS B. RS C. GPS D. VR【答案】B【解析】【详解】探测全球污染气体需要拍照分析,而获取数据的方式是遥感技术,即RS技术,选B。【点睛】RS侧重遥远的感知,采集并提供数据,用于动态追踪调查;GIS是数据处理系统,具有分析和区域定位功能;GPS是定位导航

5、系统,兼有授时、测速功能,其定位是点定位。4.下表为6月29日北京和杭州天气资料,完成下题。与杭州相比,北京该日最高气温较高的原因是A. 大气辐射强 B. 地面辐射强 C. 地面反射弱 D. 大气保温强【答案】B【解析】【详解】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此时为夏季,与杭州相比,北京纬度高,昼长时间长,且该日为晴天,太阳辐射强于阴雨的杭州,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地面辐射强,大气增温多,故最高气温较高,选B。调查发现,长白山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完成下面小题。5. 长白山山麓地带的主要植被类型为A. 针阔混交林 B. 针叶林 C. 硬叶林 D. 常绿林6.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主要

6、是因为该坡A. 冬季气温最低 B. 年降水最少C. 年光照最弱 D. 冬季风力最大【答案】5. A 6. D【解析】【5题详解】长白山处于温带湿润地带,故其山麓地带是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选A。【6题详解】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不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地区,气温不是最低,但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年降水量较多,A、B错;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日照时数不是最少的,C错;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风势猛烈,积雪易被风力吹散,不易堆积,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据此分析选D。下图为某电脑公司产业链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该公司的产业链关键零部件来自于发达国家

7、,其主要目的是A. 拓展营销渠道,实现经营的全球化 B. 充分利用各地原料,降低运费C. 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占有率 D. 提升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8. 中国大陆在此产业链中承担代工生产的企业,大部分属于A. 技术指向型企业 B. 动力指向型企业C.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企业 D. 原料指向型企业【答案】7. D 8. C【解析】【7题详解】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资源、市场方面没有独有优势,因此,产业链的关键零部件来自于发达国家,其主要目的是提升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选D。【8题详解】根据图示,中国大陆在此产业链中承担代工生产的企业,主要是一般零

8、部件的代工生产,技术含量低,大部分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企业,选C。【点睛】下图为陕西省渭河流域部分地区土壤采样点分布图及其对应有机质情况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塑造该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断裂下陷 B. 风力沉积C. 流水沉积 D. 地堑构造10. 对该地区不同采样点有机质状况的分析,正确的组合是甲点位于上游山区,植被覆盖度高,有机质来源多乙点附近城市建设,植被大量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丙点附近农田广布,合理耕作,肥力保持较好A. B. C. D. 【答案】9. C 10. B【解析】【9题详解】渭河平原所处地带断裂下陷,渭河及其支流携带泥沙在此大量堆积,形成地

9、形平坦、土壤肥沃的渭河平原,因此,流水堆积是形成该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选C。【10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甲点位于上游山区,植被覆盖度高,有机质来源多;乙点附近为平原,水土流失不会严重;丙点附近农田广布,合理耕作,肥力保持较好,据此选B。【点睛】渭河处于断裂陷落地带,经流水沉积作用而成。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坡度较陡、降水强度大的地带。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天气系统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该天气系统是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12. 图中甲地风向为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答案】11. C 12. D【解析】【11题详解】图中显示,

10、该天气系统呈闭合状,且中心风力小,越往外围风力越大,甚至超过12级,该规律与台风天气系统一致,台风属于热带气旋,选C。【12题详解】结合上题,该天气系统为气旋即低气压,因此甲处气压高于中心气压,气压梯度力由甲处指向中心,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偏转为东北风,选D。【点睛】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的水汽容易成云致雨。因此,气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下图为某地区岩层地质剖面图(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11、A. B. C. D. 14. 与之间的结合部位可能形成A. 花岗岩 B. 片麻岩 C. 大理岩 D. 玄武岩【答案】13. A 14. B【解析】【13题详解】按岩石形成年龄判断,越古老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越早。在具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图中为沉积岩,根据四个岩层的分布判断它们的先后顺序是,C错。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所以岩浆岩比沉积岩新,D错。图中的为岩浆岩,但是现在看到的是覆盖了的岩层,所以是先形成的,是后形成的,B错,据此分析选

12、A。【14题详解】根据材料,为沉积岩,为岩浆岩,与之间的结合部位受高温、高压作用容易形成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成,与为花岗岩,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据此选B。【点睛】三大类岩石成因及比较: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简称“单独”家庭)是计划生育“单独二孩”政策的受益人群,夫妻双方均为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简称“双非”家庭)是“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受益人群。下图为2015年5月底年龄为2049周岁的山东省户籍家庭现有一孩的育龄妇女年龄构成百分比调查数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山东省现有一孩“单独”家庭的育龄妇女年龄段最集中在A. 2024岁 B. 2529岁C. 30

13、34岁 D. 3539岁16. 山东省现有一孩家庭4049岁的育龄妇女中,“双非”家庭比重远高于“单独”家庭,其最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A. 人口政策 B. 经济状况C. 身体素质 D. 生育观念【答案】15. B 16. A【解析】【1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图例可知,山东省现有一孩“单独”家庭的育龄妇女年龄段最集中在2529岁,选B。【16题详解】4049岁的育龄妇女,出生在计划生育政策尚未推行或刚刚颁布时期,故多为“双非”家庭,而“单独”家庭多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形成的,因此,造成“双非”家庭与“单独”家庭比重差异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政策。下图为我国某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统计图,读图

14、完成下面小题。17. 该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沙漠化C. 臭氧层破坏D. 生物多样性减少18. 为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 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提高牧民经济收入B. 增修引水工程用于灌溉,扩大绿洲农业面积C. 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加快城市化的进程D.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答案】17. B 18. D【解析】【17题详解】水土流失发生在地表植被破话严重且坡度大、降水多的地区,图示该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排除A。图中显示该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加之过度经济活动,地表植被大量减少,荒漠化严重,B对。臭氧层破坏是人类制冷工业排放的氟氯烃消耗了臭氧形成的,主要发生在南极上空及青藏高原上空,与图示区域不符,C错。新疆并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最多的区域,排除D。【18题详解】结合上题,该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问题,为避免其加剧,应科学合理安排产业活动。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会导致过度放牧,加剧荒漠化;增修引水工程用于灌溉,扩大绿洲农业面积不仅会导致过度农垦,还会加剧用水紧张;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更会直接加剧环境问题;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会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减缓荒漠化,选D。【点睛】荒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