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实重特)---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083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实重特)---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实重特)---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实重特)---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实重特)---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实重特)---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实重特)---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实重特)---精校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 试 卷 (实验、重点、特长班)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1下列各项内容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有() A BCD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表明()A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B小农经济具有较强再生能力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民要承受很高的赋役负担3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律都按田亩征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A加速了土地私化发展B促进商品

2、经济发展C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D加剧地方割据混战4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C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5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A严格市场的管理B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C草市已经出现D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6史料记载:“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这反映的是()A市舶贸易B民间贸易C互市贸易D朝贡贸易7某同学

3、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椐是()A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进”B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C吴江“游手之徙,十室而九”D汉口 “人烟数十里,贸户数千家”8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B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C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D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9在美国,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历史景点多达几十处。站在世界一体化角度来看,美国人对哥伦布的

4、评价最有可能是()A“殖民强盗”B“民族英雄”C“移民之父”D“救世之主”10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历史背景相同B地理环境相同C世代友好交往D殖民扩张结果11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A西班牙、英国B葡萄牙、荷兰C荷兰、英国D英国、法国12以下表格为17401861年英国铁产量统计,铁产量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时间 1740年 1788年 1791年 1861年 铁产量 1,735吨 6,830吨 125,079吨

5、3,800,000吨 A君主立宪制确立B占领了广阔的殖民地C工业革命的进行D成为了世界贸易中心13某位历史学者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热气、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该城市最有可能是()A中国北京B英国伦敦C美国纽约D日本东京14鸦片战争以后,福州官员奏称: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这一现象说明了()A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中国传统经济形态的抵抗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D创办洋务企业已初见成效151953年12月的政协会议期间,毛泽东说:“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到重工业

6、,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与此相关的是()A张之洞把武汉打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B张謇是公认的西南实业领袖,主张实业救国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二张都在主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6据统计,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材料主要表明()A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B外国资本制约民族工业发展C新政成为民族工业发展主因D近代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17. 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说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

7、,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是()A三角贸易B价格革命C商业革命D资本积累18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式婚礼,穿白色婚纱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此材料反映出()A民族工业发展穿婚纱成为资产阶级特权B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推行同化政策C对于国人白色婚纱比红盖头更具吸引力D通商口岸开放西方文化大量传入19近代以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产。这说明()A“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B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C“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D社会变革促进观念

8、转变20申报在20世纪30年代常刊登“共用黄汽车”“云飞汽车,日夜出租”“教授驾驶汽车,包领驾驶执照”等广告。这说明当时的上海() A交通工具趋同化B交通迈向近代化C汽车驾驶普及化D汽车制造国产化211956年中共“八大”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中央作出这个新的论断是基于()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B土地改革的全面完成C“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展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2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产量表(局部),此表说明()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原煤(万吨) 6649 13000 96 原油(万吨) 436 14

9、6 235 钢(万吨) 135 535 296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布(亿米) 383 505 32 纱(万吨) 656 844 28 A“大跃进”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B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C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D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23. 成立于1903年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13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A蒸汽机的发明B内燃机的发明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D“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4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谁敢下海就能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

10、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B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C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D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11、。 梁泉我们只要一个中国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

12、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9分) (3)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评价材料三中关于“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的观点。(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 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 时间情况 18901920年 19501970年 1978至今 代表刊物、创办人 时务报(维新派机关报)、新青年(陈独秀);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 人民日报

13、红旗(党报党刊)、文汇报(综合性日报) 人民日报(党报党刊)、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主要内容 政治色彩浓厚,同时文学期刊、科普类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 内容更加丰富,但依旧政治宣传方面涉及较多,娱乐题材缺乏 宣传重点转移到对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来,娱乐性题材日渐丰富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见图4)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