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148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年底到,交通忙,载游子,送归客”,表达了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追根溯源,与这种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这是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宗法制是中国古代家庭内部区分亲疏关系的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2.从某种程度上说,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持关系,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这说明在周

2、代A. 诸侯拥有了与周天子同等的权利与义务B. 以分封制作为政治统治的核心C. 以宗法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D. 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初具规模【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这说明诸侯与周天子并不是同等的权利与义务,故A错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属于宗法制的内容,不是分封制,故B错误;材料“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反映了周代形成了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故C正确;周代并未形成中央集权的体制,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学

3、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法制的特点与作用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学者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把经由而建立的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根据刘宗绪的解释,其中空格处为A. 宗法制B. 分封制C. 礼乐制度D. 世袭制【答案】B【解析】材料“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意思是说,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强调的是诸侯、大宗对国家安全的巩固作用。结合所学分封制的作用可知,空格处应为分封制,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特点。礼乐制度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世袭制

4、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制度。ACD三项都与题意无关,排除。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 分封制受到冲击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 熟的庄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诸侯,郑庄公的种种行径,说明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已被破坏,故A项正确;B 项“彻底”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主

5、要体现的不是宗法制,C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错在“开始”。5.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 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 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封建”就是分封制,材料“此制度,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说明西周分封制对于后世的国家统一具有奠基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下中央对于地方管理的弱化,故B项错

6、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下王室对于土地的控制,故C项错误;先秦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6.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信息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可以看出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史实,故选D。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排除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体现为用神

7、权巩固王权,如商朝重视占卜和祭祀等,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皇帝决策的信息,排除C。7.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A. 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B. 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C. 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D. 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政治制度的差异。据题中信息分析秦朝实行皇帝之下的三公九卿,西汉实行皇帝之下“中朝”和“外朝”并行制度,“中朝”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等级较低的近卫、侍从等人担任,区别于由丞相组成的“外朝”,形成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故答案为A项。8.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8、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厉行文化专制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推行的郡县制。解答本题的关键,即在于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韩非子是法家人物,主张集权,而“要在中央”正是其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的体现与反映。本题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AB两项都中央行政体制,不符合题意,直接排除;D项是思想文化的政策,是为政治上的专制服务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正确,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9.湖北省云梦

9、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A. 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B. 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 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D. 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答案】D【解析】材料中列举出的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等体现出许多社会现实问题,D正确;A属于政治信息;B属于地方制度;C不符合材料经济规定。10.图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A. 明代B. 秦代C. 汉代D. 唐代【答案】C【解析】【详解】

10、刺史一职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故选C。秦朝没有设置刺史监察地方,排除B;AD晚于汉朝,时间不符合,排除。11.汉武帝时,规定刺史常以八月出巡,岁终返京回报;武则天称帝后,规定左右肃政台“岁发使八人”,每年春秋两次出巡州县,春天以观风俗为主,秋天以行廉察为主。汉唐规定反映了A. 中央权力遭到了地方的威胁B. 统治者高度重视监察地方C. 吏治是王朝面临的主要问题D. 古代巡视制度愈来愈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从材料中汉武帝与唐

11、代武则天定期派官吏到地方去巡视可知,汉唐统治者对地方的监察高度重视,故选B项;汉唐派官吏巡视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权力,材料也没有反映地方威胁中央,A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D项“愈来愈完善”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故排除。12.东汉时期某人,白日耕作,夜晚苦读诗书,几次投书给当地官员与朝廷自荐都没有下文,他打算一辈子耕田终老。此人的仕宦之路主要受到当时哪体制的掣肘A. 世官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D. 九品中正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A选项“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主要在先秦时期,材料给出的是东汉时期,故排除;B选项察举制是汉代开始的,符合

12、材料,故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科举制隋唐时期才出现;D选项是魏晋时期的选官用官制度,故排除。13.隋炀帝下令地方上报风俗、物产,编成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等图经;唐朝各州也大都修有图经以备考核检查。这些做法旨在A. 推动地理学的发展B. 丰富地方志的类型C. 变革对官吏的考核D.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地理学的发展过于专门化,与材料中“隋炀帝下令”“修有图经以备考核检查”不符,故A错误;丰富地方志过于专门化,与材料中“隋炀帝下令”的层级不符,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变革对官吏的考核,也与材料“地方上报风俗、物产”不符,故C错误;材料“隋炀帝下令地方上报风俗、物产”“修有图经

13、以备考核检查”表明,应该是高度重视对地方的管理,故D正确。14.针对唐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是直到后来明朝的朱元璋的政治政策,所以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答案就是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割宰相权力15.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

14、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其评价有: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制度是A. 三公九卿制B. 行省制C. 内阁制D. 封国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中可以看出,这一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B项正确;AC项是中枢权力制度,加强了皇权,故AC项排除;封国制度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排除。【点睛】“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是关键信息。16.“方镇相望于内地,大

15、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虽奉事朝而不用其法令。”针对这种现象北宋采取的措施是A. 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B. 地方实施“推恩令”C. 实行三省六部制D. 分割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答案】D【解析】“方镇相望于内地”属于隋唐五代时期实行藩镇割据,由于地方财权和军权过大导致对抗中央,为此宋代分割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故D正确;A属于分割宰相权力;B属于汉武帝时期解除王国问题措施;C属于唐朝中枢机构改革。17.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A. 中书省B. 西藏行省C. 宣慰司D. 宣政院【答案】D【解析】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管辖全国宗教事务和藏区行政事物的中央机构,故排除B,选D;A是中央行政机构,排除;宣慰司管理军民事物,分道掌管郡县,为行省和郡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