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代文化常识检测练习(三)(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54052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古代文化常识检测练习(三)(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古代文化常识检测练习(三)(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古代文化常识检测练习(三)(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古代文化常识检测练习(三)(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古代文化常识检测练习(三)(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检测练习(三)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文中“谥武勇”的“

2、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杨广为隋炀帝。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B.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其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D

3、.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这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

4、,“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则指官员到任到职。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

5、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古代文化常识检测练习(四)1.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6、)(3分)A.古时“泰山”喻指岳父,“伉俪”为夫妻自称。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考,在文

7、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

8、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4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古人有名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

9、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所取,以便和人交往时用来自称。B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C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D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5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_部、_部、_部、_部和工部。B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_,已死的父亲为_,已死的母亲为_,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_。6

10、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_;官员到职工作叫_;授予官职叫_;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_。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_,三十岁叫_,四十岁叫_,六十岁叫_。古代文化常识检测练习(三)答案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2. D(大臣、后妃或名人名吏等也有“谥号”)3.C(“除”,任命官职。)4.C“视事”指官员到任到职。“致政”与“致仕”一样,则指官员辞官或退休。5.C(“致仕”指辞官或退休)6. C【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

11、员”。古代文化常识检测练习(四)答案1.A伉俪则是对别的夫妻的称呼。把对方及其配偶尊称为“贤伉俪”。2B(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D项应是班固编撰。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3B(“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成为河”。)4A(古人自称时称名,人相敬而呼,必称其字。)5【A】户、礼、兵、刑【B】先帝、先考、先妣、先贤6【A】下车、视事、拜或除、乞骸骨【B】加冠或弱冠、而立、不惑、花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