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120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

2、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 )A 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B 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 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 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2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 )A 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B 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C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D 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3、A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郡县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秦朝“以地域划分为基础来进行统治和管理,较之以血缘划分管理为基础更具稳定性”。材料表明( )A 郡县制度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B 官僚政治具有历史进步性C 贵族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D 分封制崩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5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 分封制全面崩溃B 宗法制荡然无存C 郡县制初现雏形D 实行郡国并行制6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

4、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A 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B 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C 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 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颁布“推恩令”C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 分封同姓诸侯国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 )A 有利于中央权力加

5、强B 旨在终结丞相制度C 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D 加速了西汉的灭亡9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A 军功考试成绩一一品行一一门第声望B 考试成绩一一军功品行一门第声望C 考试成绩一一品行门第声望一一军功D 军功一一品行门第声望一一考试成绩10大唐新语记载,李承嘉当上御史大夫,要求其他御史向皇帝奏事前先向自己汇报。有御史回应说:“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这表明唐代( )A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 科举制度冲击了世族势力C 监察官员有一定独立性D 三省六部制制约了皇权11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

6、,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 皇权被削弱B 相权得到加强C 中书省独揽大权D 中书省职能专一12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131402年,刚从自已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现固权力,作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勢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 )A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 进一

7、步加强了皇权C 进一步削弱了相权D 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4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15史载,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城内大约有45万名成年男性公民,5万名外邦人,还有大约10万名奴隶,妇女和儿童也有10万人。这种情况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A 受到了工商业繁荣的影响B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C 在参政方式上存在多样化D 在实施范围上存在明显局限16“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

8、害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A 反对泛滥的直接民主B 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C 赞扬专制制度D 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17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如图)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B 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C 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D 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18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

9、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 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B 有利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C 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D 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19“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 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 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 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20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

10、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A 社会变迁 B 阶级分析C 道德标准 D 文明传承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同之制,剖海内両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弈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失,陵迟不敦者三代。后乃谋臣就画,而离創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11、。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落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对也收了,赏罚刑政,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谢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 元朝大致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蓑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威不逮元。”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1

12、)依据材料一,谈谈汉唐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到削弱的原因,并指出作者推崇何种国家结构体制。(2)材料二中北末“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指的是哪些?材料二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4)材料四中雍正帝设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古代雅典,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材料二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

13、正义的人的标准。材料三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并分析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2)据材料二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3)材料三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据此谈谈你的认识。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 答 案1B【解析】材料中“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秦汉为

14、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的信息说明分封制对文化格局的形成起到奠定基础作用,故B项正确。A项中疆域没有涉及;C主要是思想控制;D是文化心理,均不符合题意。2B【解析】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排除A;根据题干材料“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故选B;材料不能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排除C;“唯一”一词表述太绝对,排除D。3C【解析】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的意思是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故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点睛: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4B【解析】材料中的“地域划分”取代“血缘划分”说明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也表明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具有历史进步性,故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