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第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十月份月考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119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第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十月份月考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威海市第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十月份月考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威海市第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十月份月考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威海市第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十月份月考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威海市第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十月份月考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第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十月份月考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第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十月份月考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生物十月份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B. 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D.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包括碳循环在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A项正确;在碳循环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消费者和生产者都通过呼吸作用将进入生物群落的碳释放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残骸等有机物中的碳,又会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所以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关,分

2、解者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B项错误,C项正确;CO2是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形式,D项正确。【考点定位】碳循环。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必须清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以及各类生物在能量流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逐项分析判别。正确选项为A、B、D三项,C选项明显是错误的。考点:该题涉及有关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知识,主要

3、考查学生对能量流动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3.某海域随着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由于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B. 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 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 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温度升高导致藻类

4、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调节的结果是藻类和浮游动物都恢复到最初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的数量偏离了最初的状态,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不属于负反馈调节。4.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 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C. 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D. 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答案】D【解析】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A正确

5、;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后代人的需求能力,B正确;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C正确;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而非禁止,D错误【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名师点睛】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5.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和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个事实说明()A. 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B. 信

6、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D. 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答案】B【解析】该实例并未说明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都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A错误;该实例说明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该实例不能说明所有生物的情况,也不能说明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CD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名师点睛】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

7、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6.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详解】蓝藻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蓝藻和腐生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还有属于消费者的,故a包含d,b包含e,d和e属于c,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原核生物既有属于生产者的,如蓝藻,也有属于消费者的,如根瘤菌,也有属于分解者的,如腐生细菌。7.下表表示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

8、以看出,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群体间群体1与群体2群体2与群体3群体1与群体3某基因片段差异率15.1%16.2%15.3%A. 基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群落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解析】由题表可知,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本质是基因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属于遗传(基因)多样性,故选A。8.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

9、。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数据,大蚂蚁抑制小蚂蚁的数量增长,A错误;由于在处理区的多个观测点统计数据,说明不同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B正确;由于是否驱走大蚂蚁,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所以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C正确;由于是否灌溉,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所以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正

10、确。9.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最符合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题干中甲乙两种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A中的甲乙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B中的甲乙靠在一起,说明乙仅仅从甲的体表获得了营养,甲乙之间属于寄生关系;C中的甲乙之间共同竞争丙,二者之间属于竞争关系;D中的甲乙没有靠在一起,乙从甲中获取营养,所以甲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10.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物种的种

11、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 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 在第59年,种群数量逐渐减少D. 防治鼠害时,应从第5年开始【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而“J”型曲线种群增长率不变,A错误;环境容纳量(K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第5年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处于K/2处,种群数量为200只,则K值(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B正确;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

12、空间和资源等,虽然种群的增长率下降,但种群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量在增加,C错误;防治鼠害时,要在200之前处理,200只左右种群增长率最大,会出现鼠患,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图形分析题,利用好相关的知识,读懂图意,进行图文转换即可得出正确选项。11.如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和c包含了所有生物群落B. 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C. 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 a的含量减少将减缓温室效应【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再

13、根据ac,确定a属于生产者,c为消费者,剩下d为分解者,则b应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括二氧化碳。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则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a表示生产者,c表示消费者,A错误;c1c2表示的是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按照能量流动效率一定来计算,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多,B错误;d分解者可能是某些动物,因而不一定是原核生物,C正确;a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可见,a的含量减少将加剧温室效应,D错误。12.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

14、级利用B.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 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C【解析】“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由于人工鱼塘中高密度饲养鱼,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因此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水产养殖时,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应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的浪费,因此应多养殖植食性鱼类,C错误;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

15、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由于能量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正确。【考点定位】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名师点睛】“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13. 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是 ( )A. 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B. 利用小麦、玉米的种子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C.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D. 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随着人口增长,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拉圾排放到环境中,破坏了植被,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