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单元综合检测---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116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单元综合检测---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单元综合检测---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单元综合检测---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单元综合检测---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单元综合检测---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单元综合检测---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单元综合检测---精校解析 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知能训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0年12月,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经过32天海上航行,顺利抵达南极,开始了我国第27次南极考察。结合下图,回答12题。1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2070千米B2220千米C2570千米 D2670千米2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A东南 B西北C西南 D东北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中山站位于70S附近,与南极点相差约20个纬度,根据在同一经线上每相差1纬度,距离约相差111千米计算,得出两地相差2220千米左右。第2题,图示区域为南极地区,从两地间的纬线弧度小于180方向看,长城站位于中山站西北方

2、。答案:1.B2.B根据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回答34题。3若甲、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110000000B1100000000C15000000D150000000答案:D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四地均位于西半球,太平洋上B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丁地位于北京的西南方C图中四地都位于北半球D图中四地都位于高纬度答案:A右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56题。5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均位于中纬度B、两地均位于东经度C地位于地的西南方向D地位于地的西北方向6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同时位于两个相同半球的是()A与 B与C与

3、D与答案:5.C6.B读等高线示意图,回答79题。7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A甲 B乙C丙 D丁8在剖面图四点中,属于MN、XY交点的是()A BC D9如果该地形图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那么甲、乙、丙、丁四点中降水量最少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乙处位于山谷,最易发育成河流;MN、XY的交点是鞍部,沿XY方向中间低,而沿MN方向,则中间高;丁处位于背风坡,降水量最少。答案:7.B8.C9.D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1011题。10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

4、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A甲、乙; B乙、甲;C甲、乙; D乙、甲;解析:选C。由MN和PQ经过的地形海拔变化,不难选出MN对应甲,PQ对应乙;水库较水库距自来水厂更近,工程建设费用低,水库到自来水厂地势越来越低,能实现自流引水,符合题意要求。11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A BC D解析:选D。地位于台地上,地势较高,光照条件更好,适合建玻璃温室大棚;污水处理厂应布局在城镇河流的下游,图中地符合。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12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

5、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解析:选B。要突出地形起伏,应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加大垂直比例尺或保持垂直比例尺不变缩小水平比例尺。图幅变化不影响地形起伏变化。故B正确。读图,完成1314题。13有关图甲、图乙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比例尺比图乙大B图甲区域在图乙的东北C图甲在寒带D图乙在温带14图甲岛屿南北距离大约是()A290千米 B190千米C400千米 D600千米解析:图甲虽图幅小,但纬度较高,跨经纬度数较多,因此比例尺较小,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甲

6、、乙区域都位于北温带。图甲岛屿南北跨纬度约2.5,距离约为277.5千米,故290千米最接近。答案:13.D14.A读等高线图,回答1516题。15关于四个村庄所处地形区的名称正确的是()A王村地处山谷 B张村地处山脊C余村地处山谷 D李村地处山顶16王村与大王山实际水平距离为()A3 km B8 kmC80 km D10 km解析:第15题,王村和张村位于山坡上,余村位于山谷,李村位于鞍部。第16题,王村与大王山图上距离相隔约4 cm,则实际距离为8 km。答案:15.C16.B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718题。17图中北面的河流和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分别是()A向东向西 B向西向东C向东向东

7、D向西向西18图中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并没有选择在甲、乙之间,原因是()A甲、乙之间距离较远B甲、乙之间相对高度较大C甲、乙之间地形起伏较大D甲、乙之间有难以逾越的河流解析:第17题,甲地地势东高西低,河流向西流,乙地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向东流。第18题,甲、乙之间路线要穿过等高线,地形起伏大。答案:17.B18.C下图为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数据图,读图完成1920题。19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坡度:甲乙 B气温:丙丁C降水:乙丁 D海拔:甲丙20图中四地中,降水量最丰富的地点是()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解析:第19题,乙处等高线比甲处密集,坡度较大;丙处海拔比丁处

8、高,气温低;甲处海拔低于丙处。第20题,该地位于华北平原,乙处位于迎风坡,降水最丰富。答案:19.C20.B二、综合题(共50分)21读右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3分)(1)甲在乙的_方向,丙在丁的_方向。(2)丙地位于_(东、西)半球,_(高、低、中)纬度,_(热量带)。(3)沿图中的弧线,由甲到乙飞行,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4)写出丙点对跖点的坐标,并判断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解析:第(1)题,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可判断。第(2)题,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属于东半球,丙在该范围内;纬度3060属于中纬度,丙为45;丙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

9、之间,属于北温带。第(3)题,在地球上,沿过地心的大圆的劣弧段飞行,其距离最短;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为晨昏圈的一部分,晨昏圈为过地心的大圆。第(4)题,对跖的两点(赤道上的点除外),其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纬度值相等,南北纬相反。丙点与南极点相距45,故距离约为5000千米。答案:(1)东南东北(2)东中北温带(3)是。甲、乙同位于晨昏圈上,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中的劣弧段,距离最短。(4)(45S,30W)。5000千米。22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

10、答下列问题。(13分)(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原因?(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一线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请在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解析:第(1)题,河流发源于等高

11、线由数值小的弯向数值大的山谷处,沿着过C点等高线弯曲最厉害的点就可以画出小河;由于该小河上、下游段等高线密集,故坡度大、水流急;而中游段等高线稀疏,水流慢。第(2)题,根据等高线可知,C、D之间有山脊,会影响通视;而D、E之间是低谷,不影响通视。第(3)题,I位于鞍部,该点是GH方向的最高点,是DE方向的最低点。第(4)题,A、B两地的高度相差500米,故两地的气温相差3。答案:(1)图略。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之间是低

12、谷,不会阻挡视线。(3)图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4)3。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500米,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1000米,气温下降6。23暑假到了,光明中学组织地理夏令营活动,来到了浙江省某山区。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现有A、B、C、D四个宿营地点可供选择,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选择_地宿营最合适,理由是什么?(2)有同学提出利用陡崖进行攀岩练习,请你找出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A40H120 B80H160C120H160 D160H240(3)图中两山顶之间的距离约为_米,B、E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_。(4)为保护环境,国家

13、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图中F、G两处相比,优先退耕还林的是_处,原因是什么?答案:(1)C理由:夏季易发洪水,A地离河边太近,有危险;B地处于谷口,是暂时性洪流必经之地,有危险;D地处于陡崖之下,可能有崩塌,有危险。C地避开了山谷(洪水)、河边(洪水)和陡崖(崩塌),到河边距离适中,相对安全。(2)B(3)1500B(4)GF、G相比,G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且海拔较高。24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该地进行了野外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兴趣小组沿河谷从M点到N点进行考察,这两点之间的高度差是_米。(2)为解决用水问题,A村计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在L1、L2、L3、L4四条引水线路方案中,兴趣小组认为最适宜的线路是_。试说明理由。(3)该地区拟建两个火情瞭望台,通过它们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a、b、c、d、e中适合的两个地点是_。解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既考查了地图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能力的知识,注重地理野外考察,注重地理技能的培养。图中等高距是50米,任何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可得出M、N两地的海拔高度。图中提示修建A村的自流引水管道,必须考虑一是自流(由地势高处到地势低处),二是考虑施工距离。建立火情瞭望台的目的是监视周围的地区,一是建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另一个因素就是考虑人的视线是直线,不能被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