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106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 君主无为而治B. 强化血缘等级C. 推行礼乐仁政D. 实行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翻译题干所述内容为“君主统治人们,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要求人民去拼战,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尽力农作”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的是严刑峻法,正确的选项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2.先秦

2、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A. 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 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C. 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D. 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答案】C【解析】从儒家治国经略的变化来看,当时儒家思想还没有明确的治国标准,故C项正确;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道德伦理方面,不是政治,排除。3.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 “大一统”的主张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 “天人感应”学说D. “

3、三纲五常”学说【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概念。大一统的主张即董仲舒认为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在思想上统一。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臣民。全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即他认为“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天人感应”学说即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三纲五常”学说维护的是等级秩

4、序。综上所述,答案选C,排除其他选项。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 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C.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未涉及文化教育普及,故排除A;封建统治的工具、压抑人的个性的发展,材料未涉及,故排除C、D;“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可以看出程朱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凸显了人性的尊严,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正确。5.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

5、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B. 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C.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D. 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答案】D【解析】【详解】“菩提老祖”是佛教的内容,“修道成功”为道家的内容,“忠心不二”是儒家的思想,故能反映出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也不能反映追求个性解放。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孙悟空的称号问题,与“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无关,排除BC项6.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

6、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A. “知识即美德”B. 拯救人类心灵C. “认识你自己D. 追求生命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返求于己,研究自我”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故C项正确。ABD三项也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但与题意不符。7.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这一观点A. 反对天主教会权威B. 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C. 具有唯物主义色彩D. 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答案】B【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人与神的相同点

7、,没有反对天主教会,故A项排除;材料的意思是神和人一样,就是主张将神人性化,即反映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哲学思想与否定宗教神学,故CD项排除。8.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A. 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B. 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C. 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D. 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唐人尚未盛为之”可知,唐朝时雕版印刷术还没有流行,不选A。材料没有体现活版是否取代雕版,不选B。

8、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不选D。根据“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活字印刷术提高了效率,选C。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特点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保其身体”“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可知,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故B正确;近代教育体制是在辛亥革命后确立

9、的,故A错误;清廷没有背离过国学,故C错误;近代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故D错误。10.徐继畲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A. 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B. 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 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 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没有使用一个夷字”,不等同于崇洋,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手稿中使用了21个夷字辑著成的书稿中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说明在这一时期,传统

10、的夷夏观念开始受到了近代观念的冲击,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结合所学,这时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但尚未成为时代的潮流,故D项错误。11. 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一时期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且风格相近是( )A. 李白与雪莱 B. 屈原与巴尔扎克C. 王维与毕加索 D. 李清照与托尔斯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风格相近”等,本题考查世界文学艺术相关内容作者及作品风

11、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不属于“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前者是诗人,后者是小说家;C项不属于“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前者是诗人,后者是画家;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前者是婉约派词人,后者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进一步可知,A项,均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世界文学艺术作者及作品风格浪漫主义诗人12.纵观历史,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事情。这主要说明A. 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B. 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风格C. 伽利略和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D. 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

12、伽利略和牛顿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的行为说明科学的发展水平不够,还不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牛顿的经典力学,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对伽利略和牛顿科学家相信占星术的分析,不是说明牛顿和伽利略研究的继承关系,故B项错误; 经典力学是牛顿提出的,故C项错误。13.1919年,鲁迅在小说药中写道,当时人们相信人血馒头能治好肺结核。华小栓得了肺结核后,其父亲用沾满鲜血的馒头给他治病,结果华小栓还是命丧黄泉。而人血馒头竟是由父亲从刑场上买来的革命烈士的鲜血做成的。这篇小说反映的时代病症是A. 迷信与麻木B. 痛苦与沉沦C. 病急乱投医D. 绝症与抗争【答案】A【解析】“相信人血馒头能

13、治好肺结核”反映的是迷信,“人血馒头竟是由父亲从刑场上买来的革命烈士的鲜血做成的”反映的是麻木,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痛苦与沉沦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病急乱投医只是表面现象而非材料的本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绝症与抗争也只是表面现象而非材料的本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4.孙中山文中说:“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该材料反映了A. 孙中山形成了平等的民族观B. 辛亥革命有助于建立民主政治C. 民国之时中国境内民族较少D. 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根据

14、材料中的“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说明此时孙中山已经形成了平等的民族观。故答案为A项。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15.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A. 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B. 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C. 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D. 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严复晚年对天演论的反思,故A项错误;材料中严复更多的是对进化论持负面看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一改过

15、去对进化论的全面肯定,更加客观公正,故C项正确;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与材料“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不符,故D项错误。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毛泽东的著作和内容不相符合的是著作内容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索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新民主主义论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D论十大关系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根据教材内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故A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B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新民主主义论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故C项正确,与题意不符;论十大关系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基本国情,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故D项错误,与题意相符。点睛: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是1949年6月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