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098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精校解析 Word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放至今热度不减。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是与百年文物进行对话的一段特殊旅程。修复服务不

2、仅是创造价值,也是我们民族性格和审美的塑造。这体现了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享用并发展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是与百年文物进行对话的一段特殊旅程,这说明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故正确;材料中,修复服务不仅是创造价值,也是我们民族性格和审美的塑造,这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享用并发展文化,故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故错误;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不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故错误。故选D。2.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如

3、下图所示关系。据此,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 B. C. D. 【答案】C【解析】经济是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就会诱导资本涌入,进而推动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文化领域会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随着新兴文化产业或部门的出现,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会越来越突出,故正确的传导顺序应是,本题答案选择C。3.明

4、代于谦曾写诗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当今也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主要表明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书籍具有的特定功能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表述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表明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符合题意,读书能让“胸次全无一点尘”表明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表述

5、错误,实践能够促进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故选C。4. “文彦博数豆”是我国古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典型事例,说的是文彦博放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在罐中,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数目,日积月累,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为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A. 要虚心向古人学习,学会数豆B. 文化素养是在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起来的C.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天生的D.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二者是一回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角度是文化生活,首先排除A,A不是文化生活道理;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6、、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B适合题意,C是错误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是错误的。考点:文化的特点5.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 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其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A. 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B. 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C. 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D. 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答案】D【解析】文化氛围通常都是无形的,A项不选;文化

7、也不是一定反映人们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B项不选;文化素养是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并不是材料所反映的,C项不选;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人们的社会行为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D项正确。6.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文化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说法错误;材料没体现文化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不符合题意;从题中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出,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变化

8、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故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7.“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子春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直到今天,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仍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我们的感情。这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A. B. C. D. 【答案】A【解析】直到今天,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仍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我们的感情。表明

9、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项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项错误;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不完全同步,项错误;正确选项为A。8.“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符合题意;

10、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广告语,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深远持久,故不符合题意;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故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点睛】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有利于提高文化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维护文化安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反对文化渗透)(3)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4)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文化影响的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的表现: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和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的特点:潜

12、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乡音无改孟母三迁卧薪尝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这体现了文化对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孟母三迁”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体现了文化对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正确且符合;体现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

13、除;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而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指向性不同。潜移默化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长期性,人们所受到的影响一时难以抹去。(3)潜移默化一般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而不是有形的或强制的;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长远性,但这种影响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相对稳定。10.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14、,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A. B. C. D. 【答案】A【解析】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定的精神文化感受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同时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适合题意;强调优秀的文化丰富精神世界,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11.我国有绵延上千年的家庭养老文化。不少老人心中仍深植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于住了一辈子的房屋,很多人宁可去世之后留给子女继承,也不愿意抵押养老。因此,真正青睐“以房养老”的老人寥寥无几。这表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传统思想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