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092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逸周书世俘解说,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降服多数小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与这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D. 祖宗圣人,百世不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可知,材料强调周朝自武王之后分封诸侯,为巩固西

2、周统治,推行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分封制,故C项正确;“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体现的是宗法制,故A项错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强调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涉及“建立较大的侯国,降服多数小国,使遵守周朝制度”,故B项错误;“祖宗圣人,百世不迁”体现的是宗法制,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联系所学分封制的内容和目的分析解答。2.公元前7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兴兵起事。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逐的周襄王还都复位,继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这些行为A. 加

3、快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 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D. 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尊王”突出了华夏国家的主权理念与社会整合意识,周天子仍是华夏政治共同体最高权力的象征,“尊王”就是遵从西周的传统国家政治的有序化,“攘夷”突出了华夏民族的一种自觉的族别意识和自我认同,故A正确;BC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合材料的实质,排除;D表述绝对,错误。3.唐代前期,全国划分诸道,并设置黜陟、按察、采访使等官职,代表中央巡察地方考察官吏;玄宗后期,诸道采访使逐渐介入地方事务处理;安史之乱后与节度使合二而一。这表明唐朝A. 监察职权独立,导致地方割据B.

4、有效加强了各州与中央的联系C. 监察区逐渐转化为地方行政区D. 专注官吏监督,强化专制皇权【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唐代前期划分道代表中央巡察地方考察官吏,玄宗后期逐渐介入地方事务处理,增加了行政职能,说明监察区逐渐转化为地方行政区,故C正确;材料主要反映道由最初的监察去逐渐转变为地方行政区,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道由最初的监察去逐渐转变为地方行政区,D不符合材料,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代表中央巡察地方考察官吏”“诸道采访使逐渐介入地方事务处理”,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4.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

5、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A. 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 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C. 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D. 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得出,西周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诸侯有较大独立性,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利,因此不因层层封授而松散,故C项正确。D项不能反映松散性,故排除。5.周礼确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如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

6、内的肉食种类,据此可知A. 西周确立了三纲五常的礼仪制B. 周王借礼乐制强化专制统治C. 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诸侯冲突D. 周礼强调的是“差别”的特征【答案】D【解析】规定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是为了明确不同等级的地位和待遇,可以看出周礼强调的是“差别”的特征。故答案为D项。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由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排除A项;西周时期还没有建立起专制统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礼乐制度,不是宗法制,排除C项。点睛: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借以维护统治秩序的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以此倡导和固化

7、人们的等级观念。礼乐制度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礼乐制度本身就是等级制度,具有维护分封制、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和加强统治的作用。6.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这表明周代的乐舞A. 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B. 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C. 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D. 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答案】A【解析】 “乐舞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说明此时期乐舞从政治和教化角度教育民众,

8、A正确;传承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西周时期主要是贵族政治,C错误;歌功颂德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7.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A. 专制皇权日益弱化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D. 宗法制长期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国本之争”中明神宗最终妥协主要还是受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及宗法关系的影响,故选C;“国本之争”的最终结局说明专制皇权受到一定制约,但不能说日益弱化,排除A;群臣思想保守顽固与材料无关,排除B;

9、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宗法制走向崩溃,排除D。8.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 历史研究的角度决定了历史研究的结论B. 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 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D. 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军机处逐渐演变,不同的史学家对于它演变发展的认知有差别,故历史研究的角度决定了历史研究的结论,A项正确。中国君主集权在明清一步步走向顶峰,过程并不艰难,排除B。严谨的历史研究是可以得出确切结论的,排除C。军机处设置是为了用兵西北,

10、内容保密,并非随意性设置,排除D。9.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 官僚制度普遍建立B. 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C. 郡下设县已成定制D. 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答案】D【解析】【详解】官僚制度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要官员由君主直接任命,在各自任职的领域内层层对上级负责。中国的官僚制度是在秦朝郡县制度推广全国后建立的,材料只是列举了一个事例,并不能说明官僚制度的普遍建立,而且材料的时间是春秋战国,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周朝的中央政府,故B错误;材料中“千里百县,县有四郡”是

11、说县的规模比郡大,这与C项描述不符,故C错误;根据材料“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可以知道不再是分封制,D正确。10.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

12、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C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D说法不正确。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11.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这一规定A. 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B. 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C. 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D. 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答案】D【解析】根据“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可知,法律规定

13、对不廉洁、不胜任的官吏予以免职,这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增强中央权威、突显皇权至上,排除AB;材料信息与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无关,排除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分析解答即可。1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记述出处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警,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乏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

14、子语类A. 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B. 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C. 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 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答案】D【解析】表格中文献通考是从积极角度说明地方制度被割除带来的积极作用,朱子语类从地方权力被收之后促使地方无权,导致外族入侵时地方没有足够对抗的经济实力,故D项正确;虽然实行分化事权并不能铲除割据基础,故A项错误;宋初君臣的构想是加强中央集权,却失去了对抗外族入侵的实力,故B项错误;材料中信息显然没有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故C项错误。13.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

15、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A. 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B. 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权C. 君主的权利神圣而高贵D. 君主制是人类最理想的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马基雅维利认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只有建立君主制才能摆脱无序状态,但没有讲到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权,因此A正确,B错误;材料只是认为,君主是确立秩序的唯一途径,并未赞颂君主制,排除CD。14.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说,“它(中国)可以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权利关系”,而美国必须获得这些“巨大特权”。这反映出A. 甲午战争刺激列强资本输出B. 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已开始相互勾结C. 列强在华争相划分势力范围D. 美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