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088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C u:64 第卷(选择题,共56分)一、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1.春秋时期齐国的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A. 氢氧化钾 B. 碳酸钠 C. 氧化钙 D. 次氯酸钠【答案】A【解析】【分析】草木灰中含K2CO3,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在煅烧后生成CaO,即贝壳灰的主要成分为CaO,溶于水后生成Ca(OH)2,

2、据此分析“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的成分。【详解】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时分解生成CaO,CaO溶于水后生成Ca(OH)2,草木灰中含K2CO3,草木灰和贝壳灰混合加水后发生反应CaCO3沉淀和KOH,KOH是一种强碱,能使油脂发生水解从而能去油污,达到洗涤丝帛的目的,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史料考查了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并结合化学知识来解答。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12O3作耐火材料是因为氧化铝熔点高B. 医疗上,碳酸氢钠是治疗胃穿孔的一种药剂C. 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 水玻璃是纯净物。【答案】A

3、【解析】【分析】氧化铝为离子晶体,熔点高;碳酸氢钠能和胃中的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明矾没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详解】氧化铝熔点高,常用作耐火材料,A正确;碳酸氢钠能和胃中的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CO2气体会加速胃穿孔,B错误;明矾溶于水,电离出铝离子,铝离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能净水,但明矾没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B. 煤的气化是

4、物理变化C.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将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D.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本质区别是是否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答案】A【解析】【分析】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煤的气化是用煤生产氢气和CO的过程;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为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直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是根据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详解】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A正确;煤的气化是用煤生产氢气和CO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错误;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直至液

5、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C错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10-9-10-7m之间,不是是否能发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本概念,涉及石油加工、煤的综合利用、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4. 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A. Na2O和H2O B. Na和H2OC. 电解水 D. Na2O2和H2O【答案】D【解析】A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 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水是氧化剂C 是氧化还原反应,水即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是氧化还原反应,水即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选D5.下列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未涉

6、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生产粗硅 B. 海水提镁 C. 工业制铝 D. 海水制粗盐【答案】D【解析】【分析】工业上用二氧化硅与焦炭高温反应制粗硅;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先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再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镁;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铝;海水风吹日晒得到粗盐。【详解】工业上用二氧化硅与焦炭高温反应制粗硅,有单质参加,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先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再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镁,电解时有化合价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铝,电解时有化合价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海水在风吹日晒时,蒸发溶剂浓

7、缩海水,结晶得到粗盐,整个过程没有化合价改变,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Na与水反应:Na+H2O=Na+OH-+H2B. 明矾净水原理:Al3+3H2O= Al(OH)3+3H+C. 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SiO2+2OH-=SiO32-+H2OD. 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 Fe 3+3H2O【答案】C【解析】【分析】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铝离子的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反

8、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不是氢氧化铝沉淀;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Na2SiO3;氢氧化铁溶于酸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碘离子。【详解】Na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N2a+2OH-+H2,A错误;明矾净水的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氢离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3H+,B错误;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Na2Si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9、:SiO2+2OH-=SiO32-+2H2O,C正确;Fe(OH)3溶于氢碘酸,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6H+2I-=2Fe2+I2+6H2O,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是关键。7.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A. 只有 B. 只有C. 只有 D. 只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生

10、成H2和Fe(OH)3,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中生成NaAlO2,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生成CaCO3沉淀,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生成O2和Fe(OH)3。答案A。【考点定位】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反应,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元素化合物之间的有关反应,根据物质的性质来解答该题,如果将中FeCl3换为FeCl2,因为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仍然得到Fe(OH)3,题目难度不大。视频8.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NaCl B. H2SO4 C. 蔗糖 D. NaOH【答案】C【解析】在水溶液中或者是在熔融状态下能导

11、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蔗糖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不导电,故不属于电解质,选C9.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 Ca2+ SO42- CO32- B. Na+ Cu2+ SO42- OH-C. Na+ H+ Cl- SO42- D. Na+ H+ Cl- CO32-【答案】C【解析】【分析】如离子之间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互促水解等反应,则可大量共存。【详解】溶液中Ca2+与SO42-、CO3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溶液中Cu2+与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

12、存,C正确;溶液中H+与CO32-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是关键。10.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用离子方程式H+ + OH = H2O表示的是A. H2CO3+ 2NaOH = Na2CO3+2H2OB. HCl + NH3H2O = NH4Cl + H2OC. Fe(OH)3+ 3HCl = FeCl3+ 3H2OD. H2SO4+ 2KOH = K2SO4+ 2H2O【答案】D【解析】A 碳酸是弱酸,不能拆开B 氨水是弱碱,不能拆开C 氢氧化铁是不溶性

13、碱,不能拆开D 能用离子方程式H+ + OH = H2O表示故选D11. 下列各种方法中,可以用于除去苏打固体中混有的少量小苏打的是A. 加NaOH溶液 B. 加盐酸 C. 通入CO2 D. 加热【答案】D【解析】除去苏打固体中混有的少量小苏打可用加热的方法,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故选D12.下列物质既能与烧碱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溶液反应的是A. SiO2 B. (NH4)2CO3 C. NaOH D. CuO【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判断,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不能与盐酸反应,氧化铜是碱性氧化物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CO3是弱酸对应的铵盐,既能

14、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详解】SiO2是酸性氧化物,只能与碱反应,不与酸反应,A错误;(NH4)2CO3是弱酸对应的铵盐,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B正确;NaOH是碱,只能跟盐酸反应,C错误;CuO是碱性氧化物,只能和盐酸反应,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明确物质的组成过构成来判断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归纳总结中学常见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两性物质: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质等;多元弱酸的酸式盐:NaHCO3、KHS、KHSO3、NaH2PO4等;弱酸的铵盐及其

15、酸式盐:(NH4)2S、NH4HS、(NH4)2CO3、NH4HCO3、CH3COONH4等;某些具有两性的金属:Zn、Al等。13.将一定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一定变浑浊的是A. CaCl2溶液 B. 澄清石灰水C. 饱和Na2CO3溶液 D. 稀H2SO4【答案】C【解析】A 不反应B 开始变浑浊,后边澄清C 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一定变浑浊D 不反应故选C14.已知M2O7x-+3S+14H+=2M3+3S+7H2O,M2O7x-中的M的化合价为A. +2 B. +3 C. +4 D. +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M2O7x-+3S2-+14H+=2M3+3S+7H2O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M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设M2O7x-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n,由电子守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