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第七讲》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4041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8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第七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民俗第七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民俗第七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民俗第七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民俗第七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俗第七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第七讲》ppt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俗文化与旅游,第七讲,第七讲 游艺民俗,一、游艺民俗概述 1、游艺民俗的概念 乌丙安认为:凡是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不论是口头语言表演的,还是动作表演的,或用综合艺术手段表演的活动,都是游艺民俗,游戏、竟技也不例外 。 游艺民俗是口承文艺活动、民间歌舞、民间戏曲与曲艺、民间竞技与游戏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与传承行为的总称。,2、游艺民俗类型 口承文学活动类 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谚语与谜语 民间歌舞活动类 民间歌舞、民间乐舞、民乐 民间小戏活动类 宗教戏剧、花鼓戏、采茶戏、秧歌戏、傀儡戏、皮影戏 民间曲艺活动类 鼓词、道情、牌子戏、琴书、走唱、弹词、快书、快板、“说演”类 民间竟技

2、活动类 竞力量、竞杂技、竞技艺 民间杂艺活动类 杂耍、杂技、斗戏、动物表演 民间游戏活动类 助兴游戏、体能游戏、智 能游戏、博戏,3、游艺民俗的特色 (l)娱乐性与竞技性相融合 (2)季节性与节日性相结合 (3)明显的祭祖与巫术色彩 (4)浓郁的乡土特色 4、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 (l)欣赏的价值 (2)参与的价值 (3)娱乐价值,二、中国汉族游艺民俗 1、民间歌舞 (1)北方汉族歌舞 流传于中国北方汉族地区的民间歌舞品类繁多,其中大都与”秧歌”有关 较著名的山东秧歌、东北秧歌、陕北秧歌与河北秧歌。 (2)南方汉族歌舞 花鼓、花灯、采茶等民间舞蹈 2 傀儡戏 即木偶戏,由演员操作木偶以表演故事的

3、民间小戏。因操作木偶的方式不同,有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三种形式 。,3 皮影戏 又称影戏、灯景戏 ,起源于滦州、乐亭,所以又名滦州戏、乐亭影。 4、民间曲艺 又称民间说唱,它是以说唱为主,包括一些表演因素的口头艺术形式 。按表演手段不同,曲种分成说、唱、数、说唱兼有四大门类。 5、民间竞技 赛力竞技 有拔河、接力赛、龙舟竞渡等 赛技巧竞技 有风筝、跳绳、跳皮筋、踢健子、荡秋千等。 赛技艺竞技 以各种民间棋类为代表,6、民间杂艺 古代称为“百戏”、“把戏”,是流传于民间以杂耍性表演为主的娱乐活动,它包括民间艺人的杂耍手艺、动物表演及诸种斗戏。 7 民间游戏 (1)助兴游戏 如行酒令、茶令

4、、唱酒歌、包袱剪子锤、击鼓传花等 (2)体能游戏 如捉迷藏、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跳房子抖空竹等。 (3)智能游戏 有拼七巧板、套九连环、翻交交、猜谜语、折纸、剪纸、说绕口令、数歌谣等,(4)博戏 指以赌赛输赢为娱乐目的的某些游戏活动。主要有掷骰子、压宝、麻将等。 打弹子,吹肥皂泡,方宝,弹弓,跳马,二 少数民族游艺民俗,哈萨克族 马上求爱(姑娘追) 哈萨克语“克孜苦瓦尔”的汉语译名,“克孜”即“姑娘”,“苦瓦尔”意为“追赶”。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子最喜爱的活动,它是借助马术表演,互相结识,进而传递爱情的一种有趣的活动。 “姑娘追“多在节假日举行。比赛开始时,由小伙子追姑娘或并辔而进,

5、小伙子可向姑娘说俏皮话,或倾吐爱情,即使姑娘生气或羞红了脸,也只能接受,不得有任何反抗的表示。有的小伙子骑术好,马又快,就拦着姑娘在草原上兜圈子,不让姑娘跑到终点。姑娘则只有施展马上技术,设法摆脱驰向终点.,到了终点即可返程,则由姑娘追赶小伙子,如若被姑娘追上,姑娘有权用鞭子抽打他,小伙子却不得还手。特别是那些俏皮话过头惹怒了姑娘的小伙子,免不了要承受姑娘的狠狠几鞭。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也就舍不得狠打,有的只是虚晃几鞭;有的则打小伙子坐骑的马屁股,为小伙子快跑暗中使劲。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进青年男女的友谊,有的由此成为终身伴侣。,蒙古族 “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

6、收的喜悦之情。 蒙古族是个尚武的民族。成吉思汗非常看重培养人的勇敢、机智、顽强,于是把骑马、射箭、摔跤统称为“男儿三艺”,作为士兵和民众素质训练的内容。在那达慕大会上,这“男儿三艺”也就成为民族体育的主要项目。,白族火把节古称火节,是火崇拜的一种象征形式。白族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节日那天,村村寨寨在中心区扎竖一个巨大的火把,并杀猪按户平分,吃“生皮”(即用生肉切成碎末打蘸水吃),祭奠火把,似乎是对远古拜火和“蘸饮食生”的追忆。晚饭后,人们以火相燎,表示驱邪求吉;农家则举火照田卜岁,祈求丰收。,举行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摔跤、斗牛和祭火神活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

7、要过火把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火把节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一个有关英雄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2007年8月在中国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北京中山公园尝试抖空竹,郑板桥咏傀儡,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为身。 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 得意那知当局丑,旁观莫认戏场真。 纵教四肢能灵活,不藉提撕不屈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