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对结构的作用及抗风防护措施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53726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对结构的作用及抗风防护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风对结构的作用及抗风防护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风对结构的作用及抗风防护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风对结构的作用及抗风防护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风对结构的作用及抗风防护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对结构的作用及抗风防护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对结构的作用及抗风防护措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对结构的作用及抗风防护措施刘宏睿摘要:风灾害是发生频繁的自然灾害每年会给人类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工程结构的风灾损失主要形式是结构的开裂、损坏和倒塌。因此工程抗风设计计算是工程安全的关键,本文研究了风的特性、风对结构的作用、风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防风减灾措施。关键词:风灾;工程结构;抗风设计;防灾措施;一引言风灾是自然灾害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据有资料显示,从19471980年全球十种主要自然灾害中,由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为4919万,占全球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41%,比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多。1970年11月1213日袭击孟加拉的一个台风(当地称风暴),死亡人数达30万。1973年9月14

2、日,7314台风登陆海南岛时风速达60米每秒,使琼海县城夷为废墟。1992年8月24日安德鲁飓风登陆美国佛罗里达,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2007年10月台风罗莎造成福建省4291万人受灾,房屋倒塌130间,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2007年11月孟加拉遭强热带风暴袭击至少1108人死亡,数千人受伤或失踪,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对于工程结构,风灾主要引起结构的开裂、损坏和倒塌,特别是高、细、长的柔性结构。因此,工程结构的抗风设计是关系到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我国有关工程抗风设计的规范,介绍了风对工程结构的作用、抗风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和防风减灾措施。二风风的形成乃是空气流动的结果,是空

3、气相对于地面的运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1.风形成的原因在气象上,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或风力)来表示。空气产生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各纬度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而形成的。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多、温度较高;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小,温度低。这种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作水平运动风应沿水平

4、气压梯度方向吹,即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吹。地球在自转,使空气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这种力使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所以地球大气运动除受气压梯度力外,还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真实运动是这两力综合影响的结果。实际上,地面风不仅受这两个力的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地形的影响,山隘和海峡能改变气流运动的方向,还能使风速增大,而丘陵、山地却因摩擦大使风速减少,孤立山峰却因海拔高使风速增大。因此,风向和风速的时空分布较为复杂。2.风的分类自然风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的一种气旋。台风是我国和东亚地区对热带气旋的通称,在印度洋地

5、区称为热带风暴,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地区称为飓风。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可以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根据台风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又可把其分为:热带低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6级到7级;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8级到9级;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0级到11级;台风即飓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2级以上。(2)季风由于海陆差异对气流运动的影响,在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大陆气压比海洋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相反,大陆比海洋热,风从海洋吹向内陆。这种随季节转换的风,称为季风。亚洲大陆最大,因而季风影响最明显。我国是季风特别盛行的地区。从季风的明显性和稳定性来

6、说,我国东部比西部大,华南和东南沿海比华中、华北、和东北大;在黄淮之间和辽河下游地区出现稳定性小而季风角大的地区。(3)地方性风在有限区域内,因局部地形(如特殊地理位置、地形或地表性质等)与气候特点而形成的风。主要有海(湖)陆风、山谷风(坡风)、冰川风、焚风、山口峡谷风等,所谓的海陆风也是白昼时,大陆上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却下沉,在近地层海洋上的气流吹向大陆,补偿大陆的上升气流,低层风从海洋吹向大陆称为海风,夜间(冬季)时,情况相反,低层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称为陆风。在山区由于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平原或山坡,夜间由平原或山坡吹向谷地的风,前者称为谷风,后者称为山

7、风。这是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温度高于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坡地上的暖空气从山坡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气则沿着山坡向上补充流失的空气,这时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较快,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称为山风。三风对结构的作用1.顺风向效应结构的顺风向风振响应是在平均风和脉动风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平均风相对稳定,即使受风的长周期成分影响,但由于风的长周期远大于一般结构的自振周期,因此这部分风对结构的动力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可将其等效为静力作用。脉动风是由于风的不规则性引起的,其强度随时间随机变化。由于脉动风周期短,与一些工程结构的自振周期较接近时,会

8、使结构产生动力响应。实际上,脉动风是引起结构顺风向振动的主要原因。根据观测资料,可以了解到在不同粗糙度的地面上同一高度处,脉动风的性质有所不同。在地面粗糙度大的上空,平均风速小,而脉动风的幅值大且频率高;反之在地面粗糙度小的上空,平均风速大,而脉动风的幅值小且频率低。(1)平均风效应平均风是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把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力的速度、方向以及其他物理量都看成不随时间改变的量,虽然这部分风的本质是动力的,但其作用与静力相近,因此可认为其作用性质相当于静力。结构物的平均风荷载除了受如前所述的地形地表及风剖面的因素影响外,还受结构物体型的影响。建筑物采用风荷载体形系数。风载体型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

9、是指风作用在建筑物表面上所引起的实际压力(或吸力)与来流风的速度压的比值,它描述的是建筑物表面在稳定风压作用下的静态压力的分布规律,主要与建筑物的体型和尺度有关,也与周围环境和地面粗糙度有关。风荷载体型系数一般由风洞试验测得。试验时,首先测得建筑物表面上任一点沿顺风向的净风压力,再将此压力除以建筑物前方来流风压,即得该测点的风压力系数。由于同一面上各测点的风压分布是不均匀的,通常采用受风面各测点的加权平均风压系数。对于群体风压体型系数要考虑多个建筑物间的风力干扰产生的动力增大效应。对建筑物进行局部验算时应考虑风压分布的不均匀性,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2)脉动风效应脉动风是由于风的不规则性引起

10、的,它的强度是随时间按随机规律变化的。由于它周期短,因而其作用性质是动力的,引起结构的振动。研究表明,脉动风的影响与结构周期、风压,受压面积等有直接影响,这些参数愈大,影响也愈大,兼之结构上还有平均风作用,因而对于高、柔、大跨结构,风的影响起着很大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建筑物的振动也改变着风本身的结构,引起建筑物表面风压的变化,而风压的变化反过来影响着建筑物的振动。因而风力和建筑物有着一定的耦合作用,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的复杂性大大加大。风的脉动成分完全属于随机动力性质,对于柔性结构将引起很大的风振。脉动风风振的影响常用等效静力荷载来表示。我国建筑规范采用了平均风荷载乘上风振系数来表示

11、。当然,对于刚性结构,风振依然是存在的,也可以考虑风振进行计算,但一般较小可以略去。刚性结构考虑风振时采用平均风荷载乘上阵风系数来表示。2横风向效应及共振效应结构物受到风力作用时,不但顺风向可以发生风振,在一定条件下横风向也能发生风振。横风向风振包括涡激振动、驰振、颤振及抖振等。(1)涡激振动引起结构横风向强迫振动的两个主要原因是:尾部激励(旋涡脱落)引起的结构横风向振动;横风向紊流(侧向脉动风)引起的结构横风向振动。在横风力作用下,由于旋涡形成的情况不同,结构受力性质也将不同,它与结构的截面形状以及雷诺数有关。横风向振动按雷诺数大小可划分为三个范围,即亚临界(300Re3105),超临界(3

12、105Re3106)。范围不同,其引起横向风振的特征是不同的。亚临界和跨临界范围旋涡脱落引起的振动是确定性的周期振动,中间范围即超临界范围是随机振动。当气流绕经钝体结构时产生旋涡脱落,当旋涡脱落频率与结构的自振频率接近或相等时将引起结构涡激共振,即产生横向风振,这时的风速称为共振临界风速。由于雷诺数与风速的大小成比例,因而使得跨临界的共振响应很大,振动比静力的大到十倍到几十倍。(2)驰振、颤振驰振和颤振一旦发生,便产生剧烈的振动,这种失稳式振动具有自激振动的特点。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振动,同时结构的响应又反作用于风。这种由于结构的运动而产生的动力风荷载称为自激力,它是结构速度、位移、加速度的

13、函数。一般情况下,气动力对结构的作用起到正阻尼的抑制作用,但由于结构的形状以及可能产生的功角,结构可以产生负阻尼,从而在风速达到某一临界值后,结构振动不能弹回而愈振愈大,即产生空气动力失稳。四抗风设计的原则抗风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结构在施工阶段和建成后的使用阶段能够安全承受可能发生的最大风荷载和风振引起的动力作用。根据风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来分析,我们的抗风设计要求必须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破坏等现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抗风设计必须满足强度设计要求。(2)结构抗风设计必须满足刚度设计要求。(3)结构抗风设计必须满足舒适度的要求。(4)结构抗风设计必须防止构件局部破坏。(5)结构抗

14、风设计满足疲劳破坏设计要求。由于自然风会引起各种风致振动,在结构的抗风设计中首先要求发生危险颤振和驰振的临界风速与结构的设计风速相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以确保结构在各个阶段的抗风稳定性。同时要求,把涡激振动和抖振的最大振幅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以免产生结构疲劳或引起人体感觉不适。如果结构的最初设计方案不能满足抗风要求,应通过修改设计或采取气动措施、结构措施和机械措施等控制方法提高结构的抗风稳定性或减小风致振动的振幅。由于大气边界层紊流风特性和结构的不规则钝体的气动特性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目前无法建立起完善描述风和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只能通过半实验或纯实验的途径求近似的解答。因此,对于某些特殊

15、的结构,风洞实验是结构抗风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五抗风设计控制的主要因素1近地风特性不同的场地地貌对风速的影响是不同的。由于地表摩擦的结果,使接近地表的风速随着离地高度的减小而降低。只有离地200500m以上的地方。风才不受地表的影响,达到所谓的梯度速度,这种速度的高度叫做梯度风高度。梯度风高度以上,已不受地貌影响,各处风速均为梯度风速。梯度风高度以下的近地层面为摩擦层,其间风速受到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地面粗糙度、高度、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抗风设计中应考虑风的特性主要有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规律、风速的水平攻角、脉动风速的强度、周期成分、空间相关性等。2风荷载我国荷载规范规定作用在结构表面的风荷载

16、为Wk=zzr0w0,其中,z,z,r,0,w0:分别表示:风振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体型系数,重现期调整系数和基本风压。其中z=1+vz/z,为脉动增大系数,v为脉动影响系数,z为振型系数。这3个系数可以根据随机振动理论和结构动力学方法求出。z,r,0,w0是与风的统计特性有关的参数。在风荷载确定后,可根据结构力学理论,计算结构的响应。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对于一些常见的高层结构和高耸结构的风振系数和体型系数做了规定。但是,对于一些新的结构形式,例如:膜结构、悬索结构和整体张拉结构的风荷载的取值设做规定。3结构的动力特性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的正确性取决于其力学模型,包括边界条件能否真实地反应结构的工作行为,以及对结构进行合理的抽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