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历史复习提要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49654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高考历史复习提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年高考历史复习提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年高考历史复习提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年高考历史复习提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年高考历史复习提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高考历史复习提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高考历史复习提要(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提要,江西师大附中 万维其 2010年3月,提要,一、理论篇:近几年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新观念 二、回顾篇:2009全国()试题分析 三、学习篇:历史学习方法 四、提升篇:把握教材与考试大纲、课程标准之间的 核心内容 五、冲刺篇、把握高考历史试题的走向,一、理论篇:近几年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新观念,(一)史学范式 1唯物史观 2现代化范式 3整体史范式 4文明史范式 5社会史范式 6生态史范式 7年鉴学派,(二)若干观念 1中西比较研究的新思维 2“微观史学”流派 3儒家思想在国家统一中的作用 4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范式转移 5关于慈禧研究的一些新观点 6民国史研究的一些新

2、观点,1唯物史观,(一)唯物史观要求研究全部历史,也可以说是要 研究整体的历史。 (二)唯物史观告诉人们,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三)唯物史观要求人们用辩证的观点、方法看待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四)唯物史观最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于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五)在唯物史观与具体的研究对象相结合的过程中,推动理论的创新。,2现代化范式,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正经历“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现代化既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也是一种发展状态,指完成现代化过程的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状态。 从18世纪到21世纪末,世界现代化过程

3、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第二次现代化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将来还有新的发展。,3整体史范式(或全球化史观),从“世界史”的角度观察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看出它经历着“从分散到整体”的过程。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 “全球史”观,它强调整体地看待世界,从多维的角度考察世界,这就使世界史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治史思想都与传统的世界

4、史观产生明显差异,出现了一种从单向度扩展的世界史逐渐向多向度融合的世界史(“全球史”)演进的趋势。 全球化史观则兼顾全球化的纵横发展过程,全球化史观则考察人类文明整体之间的联系。,4文明史范式,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去看历史,实际上是把握了历史发展的总纲。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必须如实地把握住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人类文明的演进,重要文明成果的取得,都是生产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和生产力推动的结果。不过,决不应把历史上一切细微的事物都与生产力直接挂起钩来,将生产力标准庸俗化、教条化。这里强调的是总的规律,是从宏观角度论述的。 与生产力标准密切关联的是实践标准。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必然会

5、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即文明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代价,有时是十分沉重的代价。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总纲;实事求是、注重实践是基本原则;强调生产力是评价的根本准则;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条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5社会史范式,这种史观指引人们“从下而上”的观察历史,注意历史上的“小人物”、“小事件”,这就弥补了“从上而下”地观察历史,只注意“大人物”、“大事件”的传统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局限性。,6生态史范式,人与自然界、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动态变化中保持平衡。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如果人类的行为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最终

6、双方都要受到损害。,史学范式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新范式提供新主题;新范式基本概念为试题提出关键词。 传承、交流、融合是文明史范式的基本概念; 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等是现代化范式的基本概念。 交往、联系、全球化、集团化是整体史范式的基本概念; 新范式提供新材料; 新范式指导正确解答新问题。 如:认识近代社会的变化和变化原因。应该通过课程使学生意识到近代社会的转型,(二)若干观念 1中西比较研究的新思维 2“微观史学”流派 3儒家思想在国家统一中的作用 4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范式转移 5关于慈禧研究的一些新观点 6民国史研究的一些新观点 7新中国六十年发展的两个时期,二、

7、回顾篇:2009全国()试题分析,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江西卷) (河北、河南、广西、山西、湖南、湖北、陕西、江西文综均使用全国I卷) 历 史 试 卷 分 析,(一)2009年全国()历 史 试 卷 分 析,2009年高考文综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江西)卷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规定的要求与内容进行命制,整套试卷结构模式、题型、题量和所占分值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12-23题为历史选择题,共48分;37题为材料题,32分;39题为政史地综合题各占20分);所有历史试题,除选择题第16题外,全部为材料题;民主与法制建设(18、19、20题)、经济全球化(23、39

8、题)、民族融合(16题)、农业发展中的土地与赋税等事关民生问题(37题),仍然是今年高考历史考查的主题;选择题第12仍然是考查历史和社会常识。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试卷中得到了强化,如选择题中的第12、13、14、16、18、22题等;三是选择题的难度较大(如14、16、19、20、21、22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新情境、新材料和新问题的能力;四是选择题第12题所考查的历史和社会常识,远不是人们考前所猜想的谥号、庙号、年号、节日、纪年等问题,而是人们姓氏(司马氏)的起源。,表1、考点知识分值和分布,表2、考点知识内容统计表,二、历史试题主要特点,1.

9、试题命制与2007年以来的模式有很大的继承性 2.注重文科三大学科的真正综合或者融合 3.历史题目比较开放,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4.加大考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3、第卷抽样情况(200人),表4、历史试卷II答题情况,表5、历史试题答题得分分布情况,考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善归纳,知识的系统性不够,答题丢三落四。 2答题语言不简洁,不能一语中的,理论观点不 能内化。 3人文知识的素养明显不足,视野太窄,一遇到开放性问题不知从何下手。 4知识学得过死,答题(尤其是解答开放性、探究性试题)时灵活性方面显得严重不足,不适应分层、分档评分的命题需要。 5答题的语言不规范,很多学生

10、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学科问题。 6解渎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略显不足。,答题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审题不够仔细 审题时应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条件限制词,如何确定回答内容的主次、多少,做到详略得当,怎样寻找答题途径,是依托材料还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等等,可有的考生粗心大意,审题不够仔细,导致失分。,第二.历史概念理解不清 明确历史概念对于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非常重要,学生应该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答题时要准确使用这些概念,否则就会因概念不清而失分。,第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迁移知识能力差。高考试题设问的角度和情境大多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但解决这

11、些角度、新情境问题所依托的知识却在教材之中的,考生只需按题目要求,从时间、空间范围与教材内容加以对应,稍加归纳整理即可回答。但许多考生不顾题目中的要求机械照搬教材中的内容,导致答非所问或针对性不强,3、概括归纳、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差 今年两道非选择题依托教材中的知识并不多,但考查的思维能力含量很高,许多考生对此适应能力较低,首先是概括归纳能力方面。,第四.用词不准确,空洞无物 评卷过程中,评卷老师往往是快速的寻找采分点,而采分点是由关键词构成的,如果考生用词不准确,也可能意思表达了但因缺少关键词而得不到分。另外,汉语言十分丰富,表达方式也千差万别,我们要尽量使用约定俗成的说法或课本上的语言,最

12、好不要自己造新词或用非常规的表达方式。,三、学习篇:历史学习方法,(一)单元复习(以世界史为例进行说明),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基本目标 一、基础知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美国独立战争及1787年美国宪法、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二、能力要求 1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2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主要任务、领导阶级、主力 和结果; 4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成立; 5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在全球整体化进程中的作用; 6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及其评价; 7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美

13、国独立战争的异同。,(一)主要内容 1主干知识框架,英国 推动 推 动 欧美 资本主义 革命 推 法 美 拉美 动 启蒙运动的影响 资本主义发展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2近代化的概念 包括:政治民主化(资本主义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经济市场化(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而成为主导);生产工业化(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社会城市化(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则是从工业化开始的,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不同的。如:中国的洋务运动。,3资产阶级革命即民主化进程 (否定旧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封建专制 否定 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殖民统治 革命 民主化 建立 资本主

14、义政治制度 颁布的文献和法令(是其思想基础的体现) 国情不同、发展程度不同,(1)英国革命(16401688年) 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国内形成三股势力即资产阶级、新贵族、国王和旧贵族。资产阶级、新贵族结成联盟反对专制,要求实行议会政治,发展资本主义。1688年光荣革命是妥协的产物,兼顾了三股势力的利益。1689的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 (2)法国革命(17891794年)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等级制度及专制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启蒙运动的推动,第三等级共同反对特权等级,资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资产阶级由于本身地位、条件不同而分成三派:大资产阶级:赞成君主立宪,颁布人权宣言、1791

15、年宪法;未解决土地、国王问题;工商业资产阶级:共和制,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未解决土地问题;民主资产阶级:解决土地问题,采取激进措施;解决国内的外国干涉危机;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革命逐步推向高潮 ;热月政变:1794年7月27日,大资产阶级等掌握政权;1795年,督政府建立。否定封建制的彻底,并不一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反而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如:小块土地影响了工业化的进程和市场的发展。 (3)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独立是核心) 殖民地的历史,美利坚民族的诞生是最主要的原因。殖民地经济的多样性,资本主义 与种植园奴隶制在一定时期可以共存。资产阶级与种植园奴隶主共同领导,独立宣言号召,取得战争胜利,赢得独立。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政府。,4启蒙运动 深刻理解并掌握启蒙运动。它泛指任何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知识而得到进步的运动。特指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发源地是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英国,中心在法国,基本内容是反对专制主义王权和教会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它是欧洲资产阶级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对整个世界都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