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后包扎,怎样逐步松解绷带预防血栓形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048941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血后包扎,怎样逐步松解绷带预防血栓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出血后包扎,怎样逐步松解绷带预防血栓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出血后包扎,怎样逐步松解绷带预防血栓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出血后包扎,怎样逐步松解绷带预防血栓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出血后包扎,怎样逐步松解绷带预防血栓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血后包扎,怎样逐步松解绷带预防血栓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血后包扎,怎样逐步松解绷带预防血栓形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血后包扎 怎样逐步松解绷带预防血栓形成,谢晶晶,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一般资料,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既往史,2006年4月(外院)4支桥血管(2支动脉桥、2支静脉桥),2015年冠脉CTA提示:LM、RCA、LAD管腔重度狭窄,2009年(外院)造影显示2支静脉桥血管已堵塞,2016年12月1日 由慕主任门诊收入院,2010年(外院)活动时胸痛,于RCA置于1枚支架,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辅助检查,LV46mm EF70% 左房轻大,血红蛋白138g/L等,LM、RCA、LAD管腔重度狭

2、窄,陈旧性右肺尖散在点状钙化灶,心脏超声,胸片,血结果,冠脉CTA,右股动脉 应用封堵器封堵,LM+三支病变 LM中段80%狭窄 LCX近段90% 狭窄 OM1 80狭窄 OM2 70狭窄 RCA远段70%狭窄 LM行PTCA未成功,造影剂:威视派克100ml 肝素:约25mg,穿刺部位,造影结果,造影剂+肝素,2016年12月2日冠状动脉造影,12月2日21点,患者经右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返回病房,穿刺处用封堵器封堵并加压包扎,在术中口腔牙龈出血。遵术者意见,术后穿刺处不用沙袋压迫,不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牙龈出血给予纱布局部压迫,并用云南白药局部止血。 1:50患者诉恶心、呕吐,呕吐约1

3、00ml胃内容物与口腔血液的混合物,血压74/40mmHg,心率80次/分,因其呕吐时半坐起,右股穿刺处血肿形成,大小约7cmX8cm,立即加压包扎,开放静脉通路,加快补液,给予静脉推注多巴胺(共11mg,分3次)升压、泮托拉唑80mg抑酸,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从300ug/min上调至800ug/min,予万汶扩容补液治疗,予心电血压检监测,急查血常规回报:血红蛋白105g/L,急查床旁超声未见心包积液,请示慕主任,转CCU继续治疗。,转入CCU后再次恶心呕吐2次,给予胃复安肌注,急查血常规回报:血红蛋白96g/L,暂停波立维、仅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取右侧颈内静脉行深静脉穿刺。 3日15

4、点血红蛋白94g/L,予红细胞2U。 4日16点血红蛋白78g/L,予红细胞1U。 4日23点血红蛋白83g/L,予红细胞1U。 期间4次便潜血均为阴性,排除消化道出血。 5日10点血红蛋白91g/L,右下肢腿围38cm,左下肢腿围33cm,拆除右股动脉穿刺处弹力绷带,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提示右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主动脉CT示未见造影剂外渗,D-二聚体2.46ug/ml,予半量低分子肝素抗凝。 7日15点咳痰,痰中带血丝,目前波立维75mg qd口服+克赛0.3ml q12h皮下注射。,血红蛋白浓度g/L,日期,80,90,100,110,120,130,140,138,105,94,78,83,

5、91,94,102,1,2,3,4,5,6,7,8,血红蛋白变化曲线图,皮下血肿,( 表示输红细胞),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穿刺部位出血及皮下血肿处理,补液扩容,升压,压迫止血,需快速处理,警惕腹膜后出血 及时进行影像检查(CT增强),必要时输血、外科处理,原因 1、术中反复穿刺 2、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或抗凝剂的使用 3、术后按压时间过短 4、压迫位置不准确 5、更换体位不当等,处理,重新加压包扎后,应定期松解绷带 的压力,可撤部分纱布, 切勿因害怕出血而持续加压包扎。,股动脉穿刺包扎方法,腹部,与腹部平齐,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

6、本,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及处理,严密观察心率血压,静脉推注阿托品,一路静脉输注多巴胺,快速补液,给予吸氧,一路快速静滴生理盐水,或静滴万汶扩容,0.51mg,及病情变化,患者自感头晕、恶心、胸闷、心悸,继而出现面色苍白、呕吐、 全身大汗,心率骤降50次/分,血压90/60mmHg,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患者血管本身状态较差,患者系高龄,糖尿病高血压多年且控制欠佳, 同时合并下肢静脉曲张,血管损伤较为严重。,出于控制出血的考虑,对患者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过长、沙袋过重 以及卧床和术侧肢体制动时间过长。,患者同时存在急性左心衰,血

7、液回流较差,血液瘀滞。,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介入手术创伤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和血小板黏附 能力增强,术前、术后抗凝不足等。,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方法,重视术前术后的评估,护士要主动观察下肢是否有浅静脉怒张、水肿和 皮温及颜色的变化。,按医嘱常规使用足量的抗凝治疗(出血患者除外),并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腹压升高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流受限。,术中使用血管封堵器,可适当缩短术肢制动的时间,术后24h尽量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若24h后仍需卧床,则可抬高术肢1530度,鼓励患者的足和趾主动活动,尽早解除绷带的压力,适当按摩下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处理方法,一旦发生DVT,治疗相当棘手,如抗凝过度则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如抗凝不足则有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在原抗凝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抗凝力度能够治疗DVT。但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以免发生大出血的危险。,DVT形成发生后,护士要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对患肢进行按摩,以免血栓脱落对其他脏器造成阻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