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269329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8.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发展差异1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区域发展差异1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区域发展差异1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区域发展差异1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区域发展差异1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发展差异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发展差异1(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 第14页“探究活 动” 1 2浙江省属于 东部经济地带。 3工业升级、 第三产业继续发 展。,中国政区练习,二.东、中、西部经济差异,1.划分范围,东部 中部 西部,2.差异比较,探究思考:,(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 (2)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图118,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

2、、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 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错误,错误,D,读下图,比较我国2002年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1、产业结构差异,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39.18%,1

3、3.74%,47.08%,40.98%,10.66%,48.44%,35.59%,46.51%,17.90%,38.59%,19.23%,42.18%,活动题,1、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占较大的比重。,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读图回答:1. 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市

4、2001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2)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应进一步加强轻工业的发展。,(1)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基本稳定。,2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

5、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第15页“思考活动” 1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 改进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重型产业为主,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南轻北重,东轻西重”,2(1)该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的比重上升很快。 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

6、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图117,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相当于东部地带的1/3,而西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相当于东部的1/6,这说明东、中、西部地带的工业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第17页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模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2、工业化差异,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工业化的差异,东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相对滞后;东部工业产值明显高于中西部。

7、(东部:高新技术产业,西部:传统工业),看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表格反映东、中、西部地带城市存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东部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东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高于中西部同类城市;东部城市密度高于中西部,城市化差异,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相对滞后,较快,较低,较高,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较低,较高,较低,较高,较小,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东部

8、地带改革开放早,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带改革开放晚,对外开放的程度比较低。,3、对外开放的差异,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较晚,较早,较低,较高,较弱,较强,对外开放的差异: 东早西晚,东高西低,区域开放程度高, (1)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 图1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时间上看,开放起步

9、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较晚,较早,较低,较高,较弱,较强,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

10、的结果。,例4分析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 材料二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 (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材料一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 材料二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GDP的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_(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说明我国

11、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_在逐年增加,而_和_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的差异在进一步拉大。,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气 候,1.下列四组省区全部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 A、吉林、安徽、湖南、海南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西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河北、山东、辽宁、天津 2.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 C、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 D、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C,D,能力训练:,3.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产业结构的差

12、异资源分布的差异距海远近的差异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A、 B、 C、 D、,A,4.就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南重北轻,东轻西重” B“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C“南重北轻,东重西轻” D“南轻北重,东重西轻”,B,5.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A、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B、深圳、海南岛、珠海、厦门 C、浦东、深圳、珠海、汕头 D、深圳、海南岛、厦门、三峡,A,体验高考:(2008年高考文综)产业重心是 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 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 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1)(3)题。,(1)圈中、线依次代表: A第

13、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B,(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 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D,材料一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 材料二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

14、DP、GDP 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A,再 见,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通常是针对_地区而言,以_一线作为分界线,1.三大自然区的地理差异,(1)划分的界线,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约400mm雨量线,北:昆阿祁 南:3000m等高线,(2)各区的差异,(3)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垂直差异,水热组合,阅读第21、22页内容,理解南方和北方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2.南、北差异,2.南、北差异,二、南方与北

15、方 通常是针对_地区而言,以_一线作为分界线。 阅读第20、21页内容,理解南方和北方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气候、地形、自然资源、限制性因素、面临问题等方面。 例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 个汛期 (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水电站 B油田 C天然气田 D煤矿 (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东部,秦岭淮河,D,B,B,(4)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 第21页“探究活动”,A,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钙质土、黑土,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以公路、铁路为主,水运、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