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单元复习题答案与古诗词汇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267438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六单元复习题答案与古诗词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上六单元复习题答案与古诗词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上六单元复习题答案与古诗词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上六单元复习题答案与古诗词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上六单元复习题答案与古诗词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六单元复习题答案与古诗词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六单元复习题答案与古诗词汇总(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临沂中考作文,在一次由县里组织的大型竞赛前夕,一位山区中 学的老校长对将要参赛的学生说:“你们常常上 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结果同 学们谁也没有想出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接着, 老校长意味深长地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 草都是一种花,都有它开放的权力和空间;当然, 许多花本来也是一种草。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 是一棵草,也都是一朵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 不会开花的!” 老校长的一番话引起了所有参赛学生深深的思考 老校长的话是否也勾起了你往昔的某种记忆?是 否引起你的某些思考或感悟?请以“每一种草都 会开花”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 意,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静对花开花谢,天上的星星现了,空中的月亮来了,门前的花儿开了 天上的星星去了,空中的月亮走了,门前的花儿谢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花开花谢乃自然规律,让我们静对花开花落! 花开花谢又复开,草绿草黄又复绿。在这样的轮回中,大自然变得多姿多彩,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启示我们:每一种草都会开花,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霍金,相信你一定听说过,他是一株草,一株不自惭形秽、顽强向上的草,他身体残废,条件艰苦,其困难可想而知,可又有谁听过他的叹息、抱怨?他好像冰山下的火种,外表虽阴冷孤傲,内心却热血沸腾,凭借着不屈的意志,他成功了,他这株草开花了!开得芳香四溢!那么当你的勇气快要被寒冷的雪山击

3、溃时,为什么不想想山上圣洁的雪莲正等着你美好的祝愿呢?当暴风雨敲打你冰冷的心时,为什么不想想雨后的彩虹就要出现呢?当你苦心设计的计划将要被别人的不屑淹没时,又为什么不想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名言呢?当夜色袭来时,何不想一想黑夜已经来了,光明还会远吗?困难挫折好似花开花落,让我们静对花开花谢。,你可曾读过高尔基的三部曲?高尔基是一朵花,一朵成功的花,但你可知道,过去的他阿寥沙,却是一株草,一株苦难的草。在童年,他饱经沧桑,在风雨中飘摇,但是,他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最终由一株草变成了一朵花,它盛开了!盛开在千百万人的心中!花即是草,草即是花,让我们静对花开花谢。 花朵是植物的心

4、灵,是一棵树或一株草的心灵,花开花谢乃人之常情,也许,她现在凋谢了,但来年,它们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长叶、开花,重新点亮生命的光辉。让我们静对花开花谢,铭记每一种草都会开花!,本文的“亮点”较多。首先,题目拟得好。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能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好题目并不多见。这个题目扣题较紧,正是因为“每一种草都会开花”,所以需要我们“静对花开花谢”。其次,本文的开头当属“凤头”,两句景物描写,排列整齐,对仗工整,引人遐思。第三,说理全面。既写了草会开花,也交代了花的开放离不开草,并用名人的事例加以佐证,说服力强。第四,本文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用了较多的反问句、排比句,汪洋恣肆,铿锵有力,增强了语

5、势。(邵明法),1. 不辱使命 辱没、辜负 2. 易安陵 交换 3. 其许寡人 答应 4. 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5. 甚善 好 6. 虽然,受地 虽然这样 7. 弗敢易 不;交换 8. 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派;出使 9. 故不错意也 所以;错通“措” 10. 请广于君 扩充 11. 逆寡人者 违背 12. 轻寡人与 轻视 13. 非若是也 像;这样 14. 虽千里不敢易 即使 15. 岂直五百里哉 难道;只,仅仅 16. 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17.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先生;曾经 听说 18. 布衣 平民 19.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脚 20. 以头抢地耳 撞;罢了 21. 庸夫之怒 平

6、庸无能的人 22. 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 仓鹰 通“苍” 24. 休祲 吉凶的征兆 25. 若士必怒 如果 26. 缟素 穿丧服 27. 色挠 变了脸色; 28. 挠 屈服 29. 谢之 道歉 30. 寡人谕矣 明白,懂得 31. 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 因为,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 应我呀!易:交换。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 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 (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 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

7、) 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 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说过啊。” 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下上百万具,鲜 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1.本文选自哪部作品? 答:战国策 2.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答:骄横狂妄、贪得无厌、 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3.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答:从容镇定、不畏强暴、 有胆有识、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答: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 程

8、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 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5.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 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 精神。,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 “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 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 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 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7.体会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语气。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 与?

9、岂直五百里哉?答:强烈的疑问语气,疑问语气 兼感叹语气 8.秦王所说的安陵君以五十里地而存者的原因是什么? 答:秦王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长者,所以不放在心 上,9.安陵君能以五十里地而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原话) 答:徒以有先生也 10. “且秦灭韩亡魏”一句,表现了什么? 答:炫耀武力,进行恫吓 11. “轻寡人与?”表现秦王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骄横 12.针对秦王的表现,唐雎是怎样和他斗争的? 答:针锋相对,“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3.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 答:针锋相对,显示平民的力量,阻止秦并吞安陵。 14.“与臣而将四矣”其中说到的是哪四个人? 答:专诸

10、、聂政、要离、唐雎 15.“伏尸二人”是指哪二人? 答:秦王 唐雎,16.理解性背诵、默写。 、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 一个骗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 终守之,弗敢易! 、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 也。 、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 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 为正义不惜生命

11、。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 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 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 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 (说悦,高兴) 故不错意也 (错措,放置,安放) 仓鹰击于殿上 (仓苍,青色) 2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虽然,受地于先王 否,非若是也 长跪而谢之曰,3词语活用现象。 轻寡

12、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 “认为轻”,小看。) 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扩充”。) 4一词多义 徒 免冠徒跣 (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 (仅仅,只) 惠 大王加惠 (恩惠) 汝之不惠 (聪明),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1. 少时 年轻的时候 2. 尝与人佣耕 曾经 3. 辍耕之垄上 停止;去、往 4. 怅恨 失望 5. 苟富贵 如果 6. 若为佣耕 你 7. 太息 长叹 8. 安知

13、怎么 9. 適戍 强迫去守边。 適通谪 10. 屯大泽乡 停驻 11. 皆次当行 编次;当在征发之列 12. 会天大雨 适逢 13. 度已失期 估计;误期 14. 乃谋曰 于是、就 15. 亡亦死 逃走 16. 等死 同样,17. 吾闻二世少子也 听说 18. 数谏故 屡次;缘故 19. 上使外将兵 皇上;带领 20. 今或闻无罪 有人 21. 楚人怜之 爱戴 22. 今诚以吾众 如果 23. 为天下唱 通“倡”,首发 24. 以为然 对的 25. 乃行卜 去、往 26. 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 27. 念鬼 考虑卜鬼的事 28. 威众 威服众人 29. 丹书帛曰 用朱砂;写 30. 陈胜王 称王

14、 31. 所罾鱼腹 用网捕 32. 得鱼腹中书 字条,33. 固以怪之矣 通已:本来认为奇怪 34. 间令 暗使。 间,私自,偷着 35. 之次所旁丛祠中往,到 36. 旦日 第二天 37. 指目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8. 素爱人 向来 39.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屡次 40. 令辱之 使,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答:史记;司马迁 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答: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3.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 答: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答: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有超

15、人的才略和胆识。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答: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 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陈胜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答:陈胜佣耕出身,记叙陈胜与别人对话的手法表现 陈胜不安现状。胸怀大志,有政治抱负的性格特点。 8.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举行起义的?他们 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答:是在陈胜,吴广等九百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 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 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这既说明了秦 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 的,又表现了陈

16、胜等人敢于反抗的精神。在这生死存 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 毅然选择为了救国救民而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 出陈胜的“鸿鹄之志”。,9.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为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 工作? 答: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首先分析天下形势, 拟定斗争策略;陈胜又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制定了借深得人心的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 发动起义的斗争策略;然后为起义作舆论准备,他 们运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方法制 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 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反应。 10.“陈涉少时,尝与人拥耕”,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陈步是个无田无地靠帮别人打工为生的贫苦 农民。 11.“怅恨久之”,表明了什么?答:表明陈胜对自己 所处的佣耕地位怨恨不满。,12.而对话中的“苗富贵,无相忘”,表达了什么? 答:表达了陈胜极想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愿望,也 反映了他其有朴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