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理环境绪论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268957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2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地理环境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建筑地理环境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建筑地理环境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建筑地理环境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建筑地理环境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地理环境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地理环境绪论(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地理环境,绪 论 主讲:付腾,背景案例,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为都城的风水花了不少精力。金陵城外诸山都面向城内,有朝拱之意,只是牛首山和太平门外的花山,背对城垣没有拱卫之意,朱元璋为此怅然不乐,传说他命令刑部带着刑具将牛首山痛打100棍,在牛鼻处凿洞用铁索穿过,使牛首山势传向内,同时在花山上大肆伐木,使山枯黄。北平依山凭眺,俯视中原,近接陕中尧舜周文之脉,远树控制边外之威,比金陵更加雄壮。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营建北京的过程中始终是按照风水观念进行的,通过内战多得侄子建文帝皇帝的永乐皇帝朱棣,建都时便处心积虑地设法毁掉元朝苦心经营的风水,在元朝的宫殿上建起了景山,也叫镇山。翰林学士宋纳诗

2、云:御桥路坏盘龙石,金水河成饮马沟。,一、建筑地理环境绪论,在一个极其重视生存智慧的国度里,中国人通过体察自然界江河径流,山川俯仰的变化,从而格物致如,精心选择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形成了专门研究居住环境和营建布局之间关系的学科,古时叫风水学。风水文化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闪耀着神秘的幽光,十七世纪以后,风水文化走向世界,并在世界各国破土发芽,开花结果。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风水热席全球,形成一种令人深思的文化现象。,风水又称堪舆,风与水是自然界万物的两个代表,看代表高处,舆代表底处,表明地势的变化与自然环境。风水用抽象的气来解释自

3、然环境,认为按照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即按自然的次序采取自然的行动就能获得平安和快乐,在地理学中,这阴阳二气交流而生出的各种变化。风水术是一种有关城市、村镇、住宅、园林等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它集自然地理学、建筑景观学、心理学、美学等知识于一体运用于古代建筑规划之中,它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着重建筑本身的布局安排,从时空的角度考察人体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级磁波变化的关系、力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风水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的一种反映,它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觉环境等进行全盘考虑,可以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景观设计理论和

4、东方的环境科学。 凡有环境的地方必有风水,风水理论体现了人对环境的感知,是人类心理需求与行为准则在景观中的映射,在提倡景观设计人文关怀的今天,了解人的行为心理与风水理论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于人们从古老的风水理论中吸取精华,并运用于景观设计是大有裨益的。,风水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风水文化的精髓部分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自然科学接受着人类社会活动的检验,有着极强的应用价值。,二、主要的研究方法简介,建筑地理环境涉及的问题较多,通常有四大研究分析方法,即形法、理法、日法、符镇四种。形法重在选址定点,侧重山水地势;理法

5、重定向,讲究建筑的方位、朝向;日法重在定时,探索修建的时间及竣工日期;符镇重在意念,追求心理的平衡与自我慰藉。四者有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显形因素与隐形因素纠葛在一起,一时很难说清。,1.形法派也叫形势宗,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地貌形势来判断居处凶吉。所谓“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若斯,是事严雅,乃得上吉。”说白一点就是把安家立冢的自然环境看成是和人类身体一样的有机体,以各种参数的协调配合作为理想风水。形法派的观点比较多的来自于前任的择居知识和审美经验。,2.理气派又称理气宗,一般多以五代北宋时期的陈传为该派宗师。此外宋代的王极也是并

6、驾齐驱的风水大师。陈传和王极原籍都是沃野千里的大平原,看不见峦体连冈的形势,也是便另辟蹊径勘察风水,基本思路是从五行八卦等方位,生克的观点入手,以虚拟的煞数宜忌代替现实。也有八卦、干支、天星、五行四大纲目。 形、理两派既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又有朴素推衍的一面,形派也讲方位测向、五行占法。理派也讲天星地形、水诀穴法。在进行操作时,多是掺杂在一起使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形势是眼见为实的客观存在,一说就懂。如果不把易理、卦气这些听起来玄妙深奥的东西加进去,他就不能称为大师了。反之,方位、卦象、阴阳、这些东西都是耳听为虚的抽象符号乃至纯虚构的概念,如果不借助现实的自然环境和建成的营造成果来落实那就要被

7、当做江湖骗子赶走了。,三、儒家伦理与风水,中国古代社会是个礼治社会,封建伦理制度长期盛行,尤其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伦理影响深广,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的各个层面。风水也不例外,在其思想体系和空间结构中深深地烙下了儒家伦理的印痕。 孝敬父母是天下人都应尊同的准则之一,儒家特别重视丧葬之礼,父母过世要举行隆重的丧事,风水术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风水书籍每每引用儒家祖师爷孔子、程颐、朱熹的论述来宣传风水术。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风水术中也有三纲五常,三纲指“气脉、明堂、水口”;五常是“龙、穴、砂、水、向”。 三纲五常是个整体,相互联系。风水中借此来概括其主要内

8、容,对此难免有牵强之感。可见,风水为了自身的生存和传播,不得不向儒家思想体系靠拢。 风水术讲究天、地、人三才。三才中以地才最主要。管氏地理指蒙卷二说: “三才之道,地道为独重,盖凡在天之丽,莫不由于地,而人则有以相论者,有以心论者,有以命论者。然相生于心,心复生命,命虽在天,其本则根于地。”。,风水在看龙脉时,由远及近,逐次寻找太祖山、太宗山、少祖山、少宗山、父母山,直至正穴。其构成体系就像一个家族一样,五代才出服。寻龙时必须追根溯源,从祖宗之山找起,表明龙脉悠远、龙气深厚。通常祖山、宗山为山之源,父母之山为本穴所在山脉之入首处。博山篇在论龙时就是先论祖宗后论父母的,“寻龙法,寻祖宗,寻父母祖

9、宗所居极高之方,父母所居中高之方,龙身回顾祖山作朝,此乃回势。势之顺逆论大江水,正则逆顺,祖山之水皆可到堂,顾祖者远为优。”,这表明寻龙不仅要寻祖宗、父母之山,而且各山要对祖山有回顾之情,有向心聚合之感。仍体现出宗法观念中的忠孝思想。,儒家伦理与封建统治对风水文化的影响,北京城原始聚落的形成纯粹是出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当时并没有考虑风水的作用,是个在自然优选的基础上生成的枢纽性城市。虽然它的某些选址特征与风水聚落的选址有一定的貌然暗合之处,然而后世文人为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对北京城的风水大加赞赏。元代蒙古族巴图南为了劝忽必烈南下极力赞誉北京的地势:,“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

10、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 元代士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对北京的宏观形势作有类似的描述 “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明成祖朱棣取得政权后,臣僚们知他有意建都燕京,于是上书说: “伏帷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傲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 从帝都的建立可以看出风水很讲究形式上的等级次序,比如“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认为最好的地理形势好像皇帝接见群臣的仪式。皇帝坐在宝座上,两边是侍从,后有威严的屏风,前有桌案,远有朝臣。所以,风水在选地时就喜欢类似的地形,后有层层屏障的靠山,左

11、右两侧有侍卫之砂,前有案山,在远处是朝拱之山。 风水认为龙脉周围应有屏蔽护卫,否则主龙孤单,最好的护脉形势是:后有托的有送的,旁有护的有缠的。托多护多缠多,龙神大贵。,风水中还按砂的排列情况分侍砂、卫砂、近砂、朝砂。侍、卫、迎、朝的礼制体系完全是从儒家伦理中借来的,是一种主仆、尊卑观念的体系。由于风水把好的地理形势视为众星捧月之势或为拱迎天子之势,所以有人干脆把好的风水地看成宝座形、太师椅形等等,这同样是风水中的人文成分。所有这些都说明风水在很大程度上秉承了儒家的伦理体系,同时也提醒人们风水之所以能在古代中国长期盛行也离不开儒家的保护。,四、风水历史,纵观历史,先秦时风水学说的孕育时期,宋代是

12、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清朝在风水文化中的巨大贡献就是把风水文化传到国外,满足了一部分西方人对东方神谜古国的好奇心。大概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来华的传教士便把中国的风水文化传到了欧洲。英国的学者认为中国的风水文化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以近代科学的眼光看待中国的风水术数。英国贵族是最早接受中国风水文化的一群,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祖居布莱尼姆宫便有铭文记述:当年清朝委派风水师为其城堡祖居作风水布局,风水师除了为丘吉尔家族安排了城堡的风,水布局之外,也为丘吉尔家族在其阳宅旁边安排了一个家族墓园。当年清朝委派风水师为其城堡祖居作风水布局,风水师除了为丘吉尔家族安排了城堡的风水布局之外,也为丘吉尔家族在其阳

13、宅旁边安排了一个家族墓园。 二十世纪以来风水学在旧中国大有市场,解放后理论上受到沉重打击,实践中却还在不断运用。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风水的重视及其实用性。使风水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新的活力。当代是风水整合更新时期,应取起精华,剔除糟粕,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评价和阐释,从而更好地让其为人类造福。,风水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广泛流传和超强的生命力,说明了它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内涵,不但与现代科学不矛盾,反而说明了它的科学含量,完全可以立足于众学之中。但长期由于人们知识的局限、显形内容的冲击,同时也渗入了卜筮、神秘、迷信的色彩,致使有些问题得不到科学的解释。若科学地加以论证,揭开其朦胧的面纱,从中不难窥见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正确对待建筑的选址、布局、景观、园林、朝向等问题,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人的生存依存于环境,环境的物化就是建筑,说明建筑与天地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综合了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景观学、天文学建立了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建筑地理环境。 建筑地理环境是从自然环境中综合各种信息,使之阴阳调和。探索有利于人们生活、生理、心理的环境,建筑的选址、定基、布局、择向十分重要,趋吉避凶,建造人杰地灵的居住环境,这正是研究建筑地理环境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