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综合复习》(完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232970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综合复习》(完美)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六下《综合复习》(完美)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六下《综合复习》(完美)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六下《综合复习》(完美)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六下《综合复习》(完美)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下《综合复习》(完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综合复习》(完美)(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综合复习,1、养花,老舍,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小说)茶馆龙须沟(话剧)等,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一.养花 1.文章来源: 本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2.主要内容: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又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思路,

2、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共7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讲:养花的原因和目的。 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讲:自己不养名贵花草的原因。 课文第3自然段主要讲:养花可以多得些知识。 课文第4自然段主要讲:养花虽然辛苦劳累但有许多好处。 课文第5、6自然段主要分别叙述养花的快乐与忧伤。 最后一自然段总结了“我”养花的种种乐趣。,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养花给“我”带来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养花的乐趣,每一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的哪一个部分?,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3、第( )自然段。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第( )自然段。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第( )自然段,1、2,3、4,5、6,句段赏析,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会奋斗的花草”指生命力强,能迎风斗雪、战胜自然灾害的花草。) 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 (因为养花,作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了调节,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腿部不适,代替了吃药,自然身体好,心里更高兴,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 (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是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

4、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句段赏析,句段赏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话说明什么?,习题参考,1.先从字典里查到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看看该选字典中的哪个解释,再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奇花异草:异:少见。原意是指稀奇少见的花草。 大雨倾盆:倾:使器物翻转或歪斜。雨大的想盆里的水直往下倒。 置之不理:置:搁摆。 只放在那里不管不问。 三年五载:载:年。 指多年。 秉烛夜游:秉:拿。 指夜间拿着蜡烛游玩。,2.“如此循环”是什么意思?把课文中能具体说明“如此循环”的一个句子画下来。 答:如此循环的意思是:疲劳的时候就侍弄一下花草,放松一下,然后再投入写作,如此交替

5、重复。句是:“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吾看看就,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3.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有哪些?用可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 答: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在养花同时获得了知识的乐趣;培育花草的乐趣,劳动的乐趣,夸花、养花、赠花都使作者获得了乐趣。具体事例在第3、4、5、6自然段。,生活是多么广阔,时代背景: 何其芳先生当时在写这首诗时,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局势下吗?本诗写于1942年,诗人身处延安,当时抗战的炮声在中国大地上轰响,由于国民党长期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当时延安的各种物资严重匮乏,所有机关、学校的物质生活都相当艰难困苦

6、。住的是窑洞,伙食标准一般是,每人每天一斤小米、一钱油、两钱盐。主食主要是小米饭,基本上没有什么副食,肉更是难得吃上一次,几乎顿顿是盐水煮土豆、白菜汤或南瓜汤。每个月有一两次馒头或肉丁面条,就算是改善伙食了。在这样艰苦,物质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诗人并没有畏难情绪,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透着热情冲动,反而觉得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情不自禁地唱出“生活是多么广阔”的激昂诗句,原因是是什么呢?就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下面请同学们来朗读一下这篇文章!,内容介绍,这首诗借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广阔的生活的海洋,启发年轻人去发掘人生的宝藏,并勉励年轻人将寻常的生活与伟大的目标结合起来,以坚实的劳动去接近美好的未来。

7、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的是(生活无限广阔)。第二、三节由15个排比句组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生活场景),意在号召年轻人去开拓一种未曾有过的紧张而有趣的生活。第四节赞颂了( 生活不仅无限广阔,而且十分美好)。 “芳芳”的原意是( 香,香气 ),这里的意思是( 生活非常美好 )。 这是著名诗人何其芳的诗。诗中抒发了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句子解释: 1.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去发掘生活的意义。 2.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在生活中我们将自己的热情与希望传达给周围的人。 3.去以心发现心。 用心去感知与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注意

8、向别人学习,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问题解答,第一题,用自己的话说说几个含义深刻的诗句的意思。 第二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第二节后面接着写几句诗。,去参加特长班,去玩耍, 去交好多朋友,去做小化妆师, 去坐在疯狂老鼠上,去唱歌, 去广场骑车, 去折一只小花篮带在身上, 去大海游泳,去海滩上捡石子, 去带一些吃的在树林里野炊。,中华第一龙,3.中华第一龙,读一读: 濮阳(pu) 粗犷(guang) 蜥蜴(xi) 游弋(yi) 房椽(chuan)举世瞩目(zhu) 你能读准这些字音吗?,主要内容: 本文从“中华第一龙”谈起,讲了中华民族的标志“龙”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和象征意义。 划分落段:

9、第一段(1):河南濮阳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被考古学家称为“中华第一龙”。 第二段(2-5):详细介绍龙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由来,以及长期以来龙在华夏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段(6):“中华第一龙”发现是伟大意义。,解答问题:,第一题,借助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第二题,“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条龙?它有哪些特点? “中华第一龙”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这条龙的特点是: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解答问题:,第三题,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怎样形成的?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文章的第4自然段

10、具体讲了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一艺术形象的过程。从龙这一艺术形象,可以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体会到我们祖先的理想和希望,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解答问题:,第四题,抄写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再写出几个带“龙”字的词语。 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巨龙腾飞。 带“龙”字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盘龙卧虎、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画龙点睛。,4.狱中联欢,4.狱中联欢,作品简介: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

11、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武装斗争,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读读下列字词,苍劲 猩猩 参禅 眉梢 诙谐 脚镣 咔啦 嘲笑 谨防 拆下来 蒋介石 咧 嘿,【词语理解】,苍劲cng jng 树木挺拔。例:道路两边的白杨树高大苍劲,它能帮助我们遮挡风沙,保护铁路的畅通无助。 书画富有表现力。例:大伯写的毛笔字苍劲有力,很多人都请他帮忙写几幅挂在家里,他总是一口答应。 乾坤qi

12、n kn 象征天地、阴阳等。例:我读了王冕的墨梅,印象最深的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 已经形成的局面。例: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如何才能扭转乾坤?我也没什么好方法。,【词语结对】 (洪亮的)歌声 (狂热的)掌声 保卫(安全) (苍劲的)笔法 (朗朗的)笑声 迎接(胜利) (诙谐的)情趣 (挑剔的)眼光 准备(礼物) 【词语集锦】 下面是一组反义词成语,读一读。 一成不变千变万化 广阔无垠弹丸之地 毫不犹豫犹豫不决 口若悬河哑口无言 暮气沉沉生机勃勃 一筹莫展胸有成竹 循规蹈矩横冲直撞 贪生怕死奋不顾身 铺张浪费省吃俭用,中心思想,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狱中”指的是解放

13、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现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理清思路,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监狱里的革命者纵情高歌迎接期待已久的日子。 第二段(从“新年大联欢开始”到“枪口瞄准着欢乐的人群”):具体写狱中联欢的过程: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歌舞表演。 第三段(最后三个自然段):讲革命者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学习写法 1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叙述,即

14、: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歌舞表演。结构严谨,线索清晰。 2文中的对联对仗工整,含义深刻。透过对联,我们看到革命者对光明未来的渴望和赞美,对反动黑暗统治的憎恨,同时也看到革命者乐观、幽默、昂扬的革命激情。对联在全文中起到了点明中心的作用。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四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后两件。,答案参考,第一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然后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 狱中联欢的过程是: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 第二题:挑选课文中的一副对联读一读,体会对联的意思。 文中的五副对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字面看,没有一处革命的词句,没有一处可以被敌人抓住把柄,但

15、在当时当地,大家都能领悟到这些对联中所蕴含的欢呼革命大好形势、赞颂革命者、抨击反动派的意思。,第三题,仔细阅读课文中“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猩猩装作没有听见,溜走了”这一部分,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些春联从字面上看没有一处革命的词句,没有一处可以被敌人抓住把柄,但在当时当地大家都能领悟到这些对联中所蕴含的道理,欢呼革命大好形势,赞颂革命者,抨击反对派的内涵。正是如此,在挑剔的猩猩看了之后,可能已经意识到某些不同寻常的意义,但因抓不到把柄,也就只能无可奈何地溜走了。,5、名碑荟萃,5名碑荟萃,主要内容:本文以西安碑林收藏的石刻为例,介绍了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几位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反

16、映了我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王羲之书法欣赏,欧阳询书法欣赏,颜真卿书法欣赏,颜真卿书法欣赏,积累词语,词语解释,遒劲郁勃(qi jng y b ):雄健有力,具有生气。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端庄雄伟:端正庄重,气势庞大。 博采众长:广泛的采取众人的长处。 观摹(gun m):观察模仿。 严谨(yn jn ):严密谨慎。 荟萃(hu cu):(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在篇章结构的安排上,作者用了什么写法? (总分总的写法。) 课文介绍的几位著名书法家? 东晋 王羲之 潇洒清秀 唐初 欧阳询 骨力劲峭 法度严谨 盛唐 颜真卿 端庄雄伟 遒劲郁勃 晚唐 柳公权 骨力遒劲 结构严谨,问题参考,第一题,按照课文叙述顺序,写出课文介绍的几位书法家的名字。 课文依次介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第二题,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