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册:第二单元时间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208561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下册:第二单元时间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科技下册:第二单元时间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科技下册:第二单元时间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科技下册:第二单元时间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科技下册:第二单元时间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下册:第二单元时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下册:第二单元时间(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时间,不看钟表,你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了吗? 说一说你的估计。 再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的估计对吗?,1分钟有多长,看时钟上秒针的转动,秒针转动一圈表示多少时间? 1分钟 = 60秒 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分钟。 你的感觉是怎样? 我们来听1分钟歌,你的感觉是怎样?,时间有快慢吗? 答:没有。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在听歌的这1分钟里,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逝了1分钟。 你能留住这过去的1分钟吗? 珍惜时间。,过去多长时间了,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多长时间? 2、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3、什么时候

2、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我们来欣赏一篇和时间有关的课文吧。,在时钟发明之前,现代人用哪些计时方法? 古人没有现代人用的钟表,他们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 答: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但是这样并不能准确知道时间,所以,古人又发明了下面几种计时器。我们来看一下。,圭 表,日晷,宋朝的苏颂、韩公廉等人设计制造的古代天文仪器,集天文与报时为一体,其中的报时装置是用水来测量时间的。 整座仪器相当于一个四层楼高的木质建筑 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水运仪象台,水 钟,古人把一天分为几个小时?是

3、怎样划分的? 我们来看一下,十二时辰 :古人计时,将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即十二个时辰。 十二时辰始于何时?据考证所得,是始于漠代。汉武帝时,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时辰,每一时辰又分为两个小时段,如子时为子初、子正,丑时为丑初、丑正。这样,一昼夜十二时细分为二十四小时,和现在的用法完全一致了。例如:子时为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丑时为一时至三时,寅时为三时至五时,以此类推。不过十二时的概念,后世仍常沿用。,十二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时:231点; 丑时:13点; 寅时:3-5点;(“银”的读音) 卯时:5-7点;(“猫”的读音三声) 辰时:7-9点; 巳时:9-11点;

4、(“四”的读音) 午时:11-13点; 未时:13-15点; 申时:15-17点; 酉时:17-19点;(“有”的读音) 戌时:1921点;(“需”的读音) 亥时:21-23点。(“害”的读音),我们经常在书本里看到这样的词语“午时三刻”,“半夜三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午时三刻”是现在的什么时间呢? 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应该是在十一点44分左右。,什么是半夜三更呢? 古人常以五更为计时单位,将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为一个时辰。初更(一更)相当于戌时,二更相当于亥时,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相当于子时。四更相当於丑

5、时,五更相当于寅时。往时北京紫禁城中有更鼓楼,黄昏后鼓楼呜钟108声然后起更。南京、西安、天津等城市也建有鼓楼,每夜有更夫根据鼓楼上指示的时间打更报时,可说是保存旧习的表现。,古人是怎么知道现在是“午时”或者其他时间的呢? 答:古人是用太阳光的影子来计时的。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们来看一下日晷图片。,日晷,思考: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利用了太阳东升西落的原理。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 雨天或黑夜就不能计时了。,流水为什么可以用来计时?,Do you know?,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根据水面的变化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