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1-1992年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6KB
约46页
文档ID:6998505
2001-1992年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_第1页
1/46

2001 年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CCBD 6~10 DACAB 11~15:DBCAB 二、不定项选择题16 答案:A、B、D、E17 答案:A、B、D18 答案:A、C、E19 答案:A、B、C 20 答案:C、D21 答案:A、B、E22 答案:A、B、C、 D、E23 答案:B 、C 、D 、 E24 答案:A、C、D 、 E25 答案:A、B、E26 答案:A、B、C、 D27 答案:A、B、D、E28 答案:A、D、E29 答案:A、C、D 、 E30 答案:A、B、C、 D三、辨析题31 答案: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3 分)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2 分)解析:该题考查的是网络时代生产关系在多种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历史唯物论认为,网络是一种交往工具,由此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基本的社会关系仍然是生产关系。

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不是社会的基本关系,社会基本关系仍然是生产关系的理由其次要适当指出计算机网络确实可以起到拓展人与人之间多种社会关系的作用32 答案: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1 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2 分)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和实现2 分)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按照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但资本在运动中却发生了价值增殖,带来了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G-W-G′)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说明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本题的解答顺序:第一,解释剩余价值的含义;第二,通过对等价交换与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的分析,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领域;第三,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为什么离不开流通领域。

33 答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 分)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3 分)解析:此题涉及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主要考查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题干中前半句是正确的,因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有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后半句则是错误的,因为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而是反对带有封建买办性的官僚资本主义,此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它的前途则由新民主主义发到社会主义 四、论述题34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2 分)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3 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 4 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3 分)(2)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 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 5 夸克、6 夸克等等新理论2 分)(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3 分)解析:本题是一道引文式的论述题,主要考核的知识点包括认识的来源与真理性的认识检验标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人们对真理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发现与发展真理性认识的主观条件等等该题带有综合性,有相当的难度答好该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能结合问题要求,挖掘材料信息,并从不同角度对材料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关结论20 世纪 70 年代大多数人都认为自然界只有 3 种夸克,因为“3 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而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则认为可能还有其它夸克的存在。

后来的实验发现了新夸克,证实了丁肇中的科学预言是正确的这表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3 种夸克模型 ”是一定条件下的实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有其真理性,但随着实验手段的进一步发展,丁肇中在新的实验条件下提出了“4 种夸克模型”,用新的认识取代了旧有的认识后来人们在“4 夸克理论”的启发下,又提出了 5 夸克、6 夸克等新理论这表明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标准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真理性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在大多数人认为自然界只有 3 种夸克的情况下,丁肇中却不盲从,而是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验,大胆创新,提出了 4 夸克理论这表明人们要发现和推动真理的发展,除了尊重实践外,还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该题的考核点有两个,一是现代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及其哲学意义,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学说前者是 2001 年大纲新增考点,后者是大纲多年未考点,2001 年考研试卷中这两者巧妙结合就出了这道综合性的论述题这为今后论述题的命题形式、角度提供了一个样板,考生应当注意35 答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依据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即先使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发展起来,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也就是达到小康时,又要求东部地区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西部的发展。

3 分)另外,在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同时,东、西部差距拉大的矛盾也较突出,为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中央在世纪之交,适时地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3 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2 分)  在实施西部开发过程中,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等2 分)解析:2001 年试卷命了这样一道论述题,一是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 2000 年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热点问题;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也是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多年未考点,命题空间较大该题考查的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依据、意义与遵循原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依据:必要是是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和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状可能性是改革 20 多年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已有能力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可以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经济意义是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共同致富政治意义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

实施这一战略要处理的关系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的关系,政府规划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自力更生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五、材料题36  (1)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1 分)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然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2 分)(2)在材料 2 中,①、④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③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3 分)(3)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1 分)  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3 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全面把握情况第一问涉及材料,要求考生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农村可以脱离城市相对独立地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便是近代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

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不平衡,资本主义的不发展,中国的长期封建割据状态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 2 来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实质仔细阅读材料 2 就会发现,材料 2 中的①④是城市中心论,②③是乡村中心论两者的分歧实质是如何对待俄国十革命的经验,是教条主义还是从同情出发第三问涉及三则材料,要求考生总结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及这一道路的基本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它的依据是近代中国国情决定城乡差别大,广大的乡村是强大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一道路的基本点是将党的工作中心从城市转移到乡村,在乡村积蓄与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37 答案:(1)美国的国防费开支不论是绝对值还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是最高的中国的国防费开支绝对值很低,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仅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且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2)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全球战略,以世界和平的保护者自居,借口受到威胁,不断扩大军费开支,以保持其军事优势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远不称霸,不会走军备竞赛之路2 分)(2)材料四主张以价值观为“理由”干涉别国内政。

材料五认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应遵循主权平等的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2 分)材料四的所谓“崭新理论”宣扬的是“新干涉主义”,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2 分)(3)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和平问题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真正停止军备竞赛2 分)  解析:该题是一道跨章节内容的材料分析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中美两国的对外战略,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处理国际关系及国际事务的不同主张),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新发展,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等等第一问很简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美国的国防开支费都是最高的,中国的国防开支费则低得多究其原因是两国奉行不同的对外战略材料 3 中美国以世界和平卫士自居,借口受到威胁,不断扩大军费开支,力图独霸世界材料 2 中提出到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远不称霸第二问涉及材料 4、5 ,材料四主脏以“西方价值观”为理由干涉他国内政材料五认为应以联合国宗旨、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及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

材料四中提出的“崭新理论”是“新干涉主义”,其实质是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三向要求综合分析几则材料,指出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及其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要维护世界和平,从材料 1、2 可概括出必须有正停止军备竟赛,从材料 3、4 可概括出要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从材料 5 中看出要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2000 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文科)答案及解析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