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应力与沉降》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956141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应力与沉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地基应力与沉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地基应力与沉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地基应力与沉降》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地基应力与沉降》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应力与沉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应力与沉降》ppt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地基应力与沉降, 3.1 土中自重应力 3.2 基础压力 3.3 地基附加应力 3.4 土的压缩性 3.5 地基最终沉降量,3.0 概述,自重应力,地基中由土体受到自身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应力。,附加应力,建筑物重量等外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增量,所谓的“附加”是指在原来自重应力基础上增加的压力。,1. 土中应力分类:,(根据成因),(产生变形),2. 地基:半无限空间,y,z,x,0,3. 土力学中符号的规定,压为正 拉为负,土的天然重度g (kN/m3) 任意深度z处 单位面积土重,3.1 自重应力,1.均质土中自重应力,地下水位以上用天然容重 地下水位以下用浮容重,2. 成层土中自重

2、应力,1 h1,1 h1 + 2h2,1 h1 + 2h2 + 3h3,一般认为:土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不再产生变形。,(1) 基本公式,不透水层顶面及其下的自重应力值按上覆土层的水土总重计算。,(2) 有不透水层时,原地下水位,下降的地下水位,(1)地下水位下降时,土的重度改变,自重应力增加, 造成地表下沉; (2)地下水位上升时,会引起地基承载力下降。,3. 地下水升降时的土中自重应力,4. 例题分析,5.分布规律,自重应力分布线的斜率是重度; 自重应力在等重度地基中随深度呈直线分布; 自重应力在成层地基中呈折线分布; 在土层分界面处和地下水位处发生转折; 有不透水层时层面及层面下为上覆水土总

3、重。,【作业】 某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图。试计算下述两种情况下土的自重应力scz沿深度的分布:(1)没有地下水;(2)地下水在天然地面下1m位置;(3) 在第2问基础上若地面下5m处为基岩。,3.2 基底压力计算,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向下传递荷载。,上部结构,基础,地基,1、概念,2. 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1)不同地基土条件下基底压力分布,在砂土上,在砂土上(有超载),在硬粘土上,在硬粘土上(有超载),(2)不同基础下基底压力分布,基底反力分布与荷载分布一致,(1) 中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基底压力假定为均匀分布,F : 作用于基础上的竖向力设计值(

4、kN); G :基础及其上回填土总重(kN), 即 ,其中 ,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d :基础埋深 (m),从室内外平均设计地面 (即0.00标高) 算起; A : 基底面积 (m2),对矩形A = lb ;,3.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l,b,矩形面积中心荷载,矩形面积偏心荷载,F+G,F+G,b,l,eL/6: 梯形,e=L/6: 三角形,eL/6: 出现拉应力区,土不能承受拉应力,基底压力合力与总荷载相等,压力调整,b,4.基底附加压力,基底附加压力:由于建筑物荷重使基础底面处新增加的压力。,g0: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h:基础埋深。,某矩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m3m,埋深

5、为1m,作用在基础上的竖向荷载F=720kN,地基土重度为18kN/m3。请计算基底压力及基地附加压力。 若基础上还作用有力矩540kN.m呢? 力矩值达1200kN.m呢?(后两问只需计算基底压力),解:(1),(2),(3),3.3 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3.3.1 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在半无限空间表面上作用一竖向集中力p,空间内任一点M (x,y,z):,M (x,y,z),M(x,y,0),假定:地基是均质的线性变形半空间。 采用弹性力学中应力位移解。,1. 公式推导,K为集中力作用下的地基竖向应力系数,是r/z的函数。,0.5 1.0 1.5 2.0 2.5 3.0 r/z,

6、0.5 0.4 0.3 0.2 0.1 0,在地表面作用集中力p100kN,计算地面下深度z2m处水平面上的附加应力z分布及距F作用点r1m处竖直面上的附加应力z分布。,2. 例题分析,P作用线上,z,z,在某一水平面上z =const,r , , z,在某一圆柱面上r =const,z,z先增加后减小,r/z2时, 0, z 0,P,3. 附加应力分布特点小结,4.等代荷载法,将分布荷载面分成若干形状规则的面积单元 将每个单元上的分布荷载视为集中力。,3.3.2 矩形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1. 均布的矩形荷载,荷载情况:分布于矩形面积(lb)上的均布荷载p0 坐标原点:矩形荷载面的角点为坐

7、标原点 M 点的坐标:(0,0,z),Kc为矩形竖直向均布荷载角点下的附加应力系数。(表32),按m和 n查表,(1).基本公式,(2).例题分析,某矩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m3m,埋深为1m,设计地面以上荷载为500kN,地基土重度为18.5kN/m3。求基底角点下6m及10m处附加应力值。,分析:1、计算基底压力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 3、根据l/b、z/b查表得ac 4、计算附加应力,某矩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m3m,埋深为1m,设计地面以上荷载为900kN,地基土重度为18.5kN/m3。求基底角点下6m及10m处附加应力值。,解:1、计算基底压力,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3、查ac,4、计

8、算附加应力,某矩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为8m2m,埋深为1m,设计地面以上荷载为800kN,地基土重度为18.5kN/m3。求基底角点下6m及10m处附加应力值。,注意:,1、计算点M必须是矩形面积的角点下; 2、查表中l为矩形长边、b为短边、z从基础底面算起; 3、若M不是位于荷载角点,需将荷载面积划分为若干矩形角点法。,【课堂练习】 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2m4m,F=1000kN,基础埋深为2m,土体天然重度为16kN/m3。 (1)基底压力 (2)基底附加压力 (3)基底下4m处中心点及A点的附加应力,【解】,【课堂练习】 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2m4m,F=1000kN,基础埋深为2m,土体天

9、然重度为16kN/m3。 请问:若地基上还作用一力矩M=600Kn.m,基底压力分布是怎样?,(3)角点法,M在矩形面积内,M在荷载面边缘,o,M在荷载面边缘外侧,M在荷载面角点外侧,分析: 1、根据力的叠加原理计算 2、A荷载等分为四个部分(11) 3、B荷载分解为四个部分:,44,41,42,+ 21,有两相邻基础A和B,其尺寸、相对位置及基底附加压力分布见右图,若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试求A基础底面中心点O下2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有两相邻基础A和B,其尺寸、相对位置及基底附加压力分布见右图,若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试求A基础底面中心点O下2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A基础:,B基础:,有两方形

10、基础A和B,其尺寸、相对位置见图,已知A基础p0=100kPa, B基础p0=150kPa,试求A基础底面中心点下2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2m,2m,A,B,已知矩形基础底面尺寸b=2m,l=4m,作用在基础底面中心的荷载F+G=400kN, M=200kNm,求基底压力分布。(若M=320kN.m,求基底压力),【解答】,(1)偏心距,(2)基底压力:,(3)偏心距,(4)基底压力:,1.土的压缩性: 土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2.压缩量的组成 固体颗粒的压缩 土中水的压缩 土中封闭气体的压缩 空气的排出 水的排出,占总压缩量的不到1/400 (忽略不计),压缩量主要组成部分,土的

11、压缩:孔隙体积减小,土中水和土中气排出, 土颗粒重新排列,靠拢挤紧。,3.4 土的压缩性,3.压缩性试验 研究土的压缩性大小及特征的试验方法。,室外试验,室内试验,压缩性试验,侧限压缩,三轴压缩,荷载试验,旁压试验, 3.4.1 固结试验及压缩性指标,一、固结试验,1.试验方法: 分级施加荷载,静置至变形稳定(0.1mm/h); 观测每级荷载下压缩量Hi ; 逐级加大荷载p(kpa)50、100、200、300、400。,测定:竖向变形s,各级荷载作用下的ei,(侧限压缩试验),VvVs e0,Vs,Vv=Vs ei,Vs,2.孔隙比的计算:,土样初始高度为H0 土样受压后高度为Hi 土样压缩

12、量为s i=H0- Hi 土样底面积为A,(piei),e-p 曲线:采用普通直角坐标绘制。 e-p 曲线初始段较陡,随后曲线逐渐平缓; 砂土较平缓,软粘土较陡。,(a) e-p曲线,e-lgp曲线:采用半对数坐标绘制。 试验研究表明:土的e-lgp曲线后半段接近直线。,二、压缩曲线,(b) e-lgp曲线,曲线A压缩性曲线B压缩性,1. 压缩系数a,p1,p2,e1,e2,M1,M2,p,e,在压缩曲线中,实际采用割线斜率表示土的压缩性:,三、压缩性指标,定义: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压应力增量的比值。,a1-2常用作比较土的压缩性大小,2. 压缩指数Cc,e,lgp,3.压缩模量(侧

13、限模量),定义:土体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压应力与竖向压应变之比(MPa)。,3.5地基最终沉降量 3.5.1 分层总和法,1、基本假定,(a)地基土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体; (b)不允许侧向膨胀,完全侧限应力状态; (c)采用基础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地基的变形量。 (基础中心处的沉降代表基础的沉降),2、基本公式,p1 :初始应力状态,自重应力平均值,(1)薄压缩土层,已知土体的e-p曲线,p2 :自重应力平均值与附加应力平均值之和,【例】某方形基础,已知基础底面积尺寸为4m4m,埋深d1.0m,地基为粉质粘土。上部荷重传至基础顶面F1440kN,土的天然重度16.0kN/m,有关计算

14、资料如下图。计算基底下厚2m土的沉降。,d=1m,b=4m,F=1440kN,【解答】A=4m4m,d1.0m,F1440kN, 16.0kN/m,1.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2.计算P0,3.计算基础中点下地基中附加应力,4. 计算p1和p2,5.最终沉降计算,根据e-p曲线,计算沉降量。,S1,S2,S3,Sn,e1i 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从e-p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孔隙比。 e2i 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与附加应力均值之和从e-p曲线上 得到的相应孔隙比。,(2)成层土最终沉降量计算公式, 确定分层界面 计算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 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计算各分层沉降量 计

15、算基础最终沉降量,3、计算步骤,确定基础沉降计算深度zn,确定地基分层,计算各分层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 一般土层:sz=0.2 scz; 软粘土层:sz=0.1 scz; 基岩或不可压缩土层。,计算各分层沉降量,不同土层的分界面与地下水位面为天然层面; 同一土层中的分层,每层厚度hi 0.4b,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曲线,根据 、 在e-p压缩曲线计算任一分层沉降量,【例】某方形基础,已知基础底面积尺寸为4m4m,埋深d1.0m,地基为粉质粘土,地下水位距天然地面3.4m。上部荷重传至基础顶面F1440kN,土的天然重度16.0kN/m,饱和重度 sat17.2kN/m,有关计算资料如下图。试分别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最终沉降。,【解答】,1.计算分层厚度,每层厚度hi 0.4b=1.6m, 地下水位以上分两层,各1.2m, 地下水位以下按1.6m分层,2.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自重应力从天然地面起算),3.计算基底附加压力,自重应力曲线,附加应力曲线,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