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6理血剂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950762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6理血剂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药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6理血剂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药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6理血剂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药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6理血剂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药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6理血剂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6理血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6理血剂(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1/15,方剂学,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类专业本科教学课件,理 血 剂,方剂学教研室,2019/1/15,方剂学,概念 组成: 以理血药(活血祛瘀药、或止血药)为主; 作用:活血祛瘀、或止血; 治证:血瘀证、或出血证。,理血剂,2019/1/15,方剂学,,,1、活血祛瘀 治血瘀证 代表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生化汤 2、止血治出血证 代表方:黄土汤,小蓟饮子,分类,理血剂,2019/1/15,方剂学,5、上部出血者,忌用升提药;下部出血者,忌 用沉降药。,1、辨清寒热虚实,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 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2、活血祛瘀剂常配行气之品,使气行则血行

2、。,3、祛瘀须防伤正。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4、止血须防留瘀,使止血而不留瘀。,使用注意,理血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理血剂 活血,2019/1/15,方剂学,【组成】 桃仁(五十个)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 炙甘草(二两) 芒硝(二两) 【用法】,桃核承气汤,桃仁,2019/1/15,方剂学,【主治】 下焦蓄血证。 瘀热互结下焦经脉:少腹急结,( 闭经,痛经) 膀胱气化未受影响:小便自利 瘀热扰心 :烦躁,其人如狂,谵语 热在血分:夜间发热 【病机】 瘀热互结于下焦。 【治法】 破瘀泄热,兼以攻下。,桃核承气汤,2019/1/15,方剂学,君: 桃 仁 破瘀活血 大 黄 下瘀泄热 臣: 桂

3、 枝 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 芒 硝 泻热软坚通便,助大黄攻逐瘀热。,【方解】,桃核承气汤,* 两药相配,逐瘀泄热,瘀热并治,2019/1/15,方剂学,佐使:炙甘草护胃气,以防寒凉药伤胃 调和诸药,*配伍要点: 桃仁+大黄,瘀热并治,桃核承气汤,2019/1/15,方剂学,【运用】 、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的常用方剂。 注意:孕妇禁用。 * 名医论方 2、 辨证要点: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 3、临证加减: 治跌打损伤时,加赤芍、归尾; 治闭经、痛经时,加当归、红花; 兼气滞者,加乌药、青皮。 4、现代运用: 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肠梗阻、子宫 内膜异位证、急性脑出血

4、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桃核承气汤,血 府 逐 瘀 汤 医林改错,理血剂 活血,2019/1/15,方剂学,【组成】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半) 赤芍(二钱) 牛膝(三钱) 桔梗(一钱半) 柴胡(一钱) 枳壳(二钱) 甘草(一钱) 【用法】水煎服,血 府 逐 瘀 汤,2019/1/15,方剂学,【主治】 胸中瘀血证。 瘀血阻于胸中:胸痛日久不愈, 痛如针刺有定处。 瘀血阻滞,清阳不升 :头痛 肝气不舒:急躁易怒 郁久化热:内热烦闷或入暮潮热, 瘀热上扰心神:心悸,失眠 累及于胃:呃逆不止 瘀血征象:唇暗或两目暗黑,舌暗红 有瘀斑,脉涩或弦紧。,“胸中血府血瘀“,胸中

5、瘀血,血 府 逐 瘀 汤,2019/1/15,方剂学,【病机】 瘀血内阻胸部(主) 气机郁滞(次) 【治法】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血 府 逐 瘀 汤,红花,2019/1/15,方剂学,君:桃 仁活血祛瘀 臣:红 花活血祛瘀 川 芎活血行气而止痛 当 归养血活血,使祛瘀而不伤正 赤 芍活血祛瘀;清解血分之瘀热 牛 膝活血祛瘀, 引胸中瘀血下行,【方解】,血 府 逐 瘀 汤,2019/1/15,方剂学,佐:枳壳行气宽胸 桔梗宣达肺气 载药入胸中 柴胡疏肝理气 生地配当归以养阴血,使祛瘀而不伤正; 配赤芍以清血分瘀热 使:甘草调和诸药,血 府 逐 瘀 汤,*配伍要点:枳壳+桔梗、柴胡; 桃仁等祛瘀药

6、+当归、生地,一升一降,开胸行气,调畅气机,使气行则血亦行,2019/1/15,方剂学,、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 (注意: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临证加减: 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 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加郁金、丹参 瘀热甚者,重用生地、赤芍,加丹皮 头部瘀痛者,加麝香、老葱,【运用】,血 府 逐 瘀 汤,2019/1/15,方剂学,4、现代运用: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脑震荡后遗症、肝脾肿大、闭经等属瘀血内阻者。,【附方】 1.通窍活

7、血汤(医林改错) 2.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4.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5.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当归,【类方比较】 “五逐瘀汤”,血 府 逐 瘀 汤,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理血剂 活血,2019/1/15,方剂学,【组成】 黄芪(四两) 当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 川芎(一钱) 红花(一钱) 桃仁(一钱) 【用法】水煎服, 补阳还五汤 ,2019/1/15,方剂学,【主治】 气虚血瘀之中风。 气虚不能行血,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脉络瘀阻 舌淡黯,苔白,脉缓 气虚 舌本失养 语言不利 血瘀 气虚不能固摄 口角流涎,小便频数 或小便失禁 【病机】

8、 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2019/1/15,方剂学,【方解】 君:黄 芪 大补元气,使气旺而促进血行 臣:当 归 尾 活血祛瘀 佐:川 芎、赤 芍 桃 仁、红 花 地 龙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活血化瘀,助归尾之力,*配伍要点:大量补气药+少量活血通络之品,2019/1/15,方剂学,【运用】 1、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 * 名医论方 、辨证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 3、临证加减: 偏寒者,加肉桂、巴戟天、熟附子; 脾虚者,加党参、白术; 痰多者,加半夏、天竺黄; 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 口眼歪斜者,加白

9、附子、僵蚕、全蝎; 下肢瘫痪者,加杜仲、牛膝。,补阳还五汤,2019/1/15,方剂学,4、现代运用: 脑血管意外遗证、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证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证属气虚血瘀者。,黄芪,补阳还五汤,医学发明,复元活血汤,理血剂 活血,2019/1/15,方剂学,【组成】 柴胡(半两) 瓜蒌根(三钱) 当归(三钱) 红花(二钱) 甘草(二钱) 穿山甲(二钱) 大黄(一两) 桃仁(五十个),【用法】, 复元活血汤 ,穿山甲,2019/1/15,方剂学,【主治】 跌打损伤。 外伤损络,瘀留胁下,气滞络阻。 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 【病机】 瘀阻胁下 【治法】 活血

10、祛瘀,疏肝通络,复元活血汤,2019/1/15,方剂学,君:大黄活血祛瘀,引血下行。 柴胡疏肝行气,使气行则血行; 引药入肝经; 臣:穿山甲破瘀通络 桃仁破血遂瘀活血祛瘀, 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方解】,复元活血汤,*柴胡与大黄相配,一升一降, 调畅气机,攻散胁下瘀血。,2019/1/15,方剂学,佐:当 归养血活血。 瓜蒌根助诸药消瘀散结; 消热润燥,以防血气郁久化热化燥。 使:甘 草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复元活血汤,*配伍要点:大黄 + 柴胡 一升一降, 调畅气机,攻散胁下瘀血。,2019/1/15,方剂学,【运用】 1、本方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的常用方。 (注意:孕妇忌用)

1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胁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 3、临证加减: 气滞甚者,加郁金、川芎、香附、枳壳、木香; 血瘀较甚者,加田七、乳香、没药、玄胡。 4、现代运用: 跌打损伤、胸胁挫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属瘀血阻滞者。,复元活血汤,金匮要略,温经汤,张仲景,理血剂 活血,2019/1/15,方剂学,【组成】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芍药(二两) 川芎(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牡丹皮(二两) 生姜(二两)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麦冬(一升),【用法】,温经汤,2019/1/15,方剂学,【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寒凝瘀阻:少腹冷痛,或月经推后,

12、或闭经不行,痛经,甚 则宫寒不孕。 血不循经:漏下不止,或月经提前, 或一月数行。 阴血不足,失于濡润:唇口干燥 瘀热或阴虚内热:傍晚发热,手足心热 【病机】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虚、寒、瘀、热) 寒凝血瘀主;虚、热次 【治法】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温经汤,2019/1/15,方剂学,君:吴茱萸 温经散寒 桂 枝 助吴萸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 臣:当 归 川 芎 养血,活血,调经 白 芍 丹 皮 活血祛瘀,清虚热 阿 胶 养血滋阴 麦 冬 制约吴茱萸、桂枝温燥之性,【方解】,温经汤,温经散寒, 通血脉,2019/1/15,方剂学,佐: 人 参补中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半 夏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

13、祛瘀调经 生 姜助吴萸、桂枝温经散寒 -合参、夏、草以温中养胃 使: 甘 草调和诸药,*配伍要点: 温清消补并用,但以温经化瘀为主; 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通、温养之剂,温经汤,2019/1/15,方剂学,【运用】,1、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剂。主要用于冲任虚寒。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月经不调,痛经,小腹冷痛,经有瘀块,崩漏,舌质 黯红,脉细而涩。 3、临证加减: 小腹冷痛甚,去丹皮、麦冬,加小茴香、艾叶; 漏下不上,去丹皮,加炮姜、焦艾叶、熟地; 气虚者,加黄芪 4、现代运用: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虚寒腹痛等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

14、【附方】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艾附暖宫丸(仁斋直指),温经汤,2019/1/15,方剂学,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理血剂 活血,2019/1/15,方剂学,【组成】 全当归(八钱) 川芎(三钱) 桃仁(十四枚) 干姜(五分) 炙甘草(五分) 【用法】,川芎,生化汤,2019/1/15,方剂学,【主治】 产后瘀血腹痛 血虚受寒,瘀血内阻 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脉迟细或弦 【病机】 产后血虚受寒,瘀阻胞宫 【治法】 化瘀生新,温经止痛,生化汤,2019/1/15,方剂学,君:当 归 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温经散寒。 臣:川 芎 活血行气 桃 仁 活血化瘀 佐:炮 姜 温经止痛。 黄 酒 温通血脉而活血

15、童 便 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使:炙甘草 调和诸药,【方解】,*配伍要点:当归+川芎、桃仁,生化汤,2019/1/15,方剂学,【运用】,生化汤,1、本方为妇女产后常用方。 (注意:若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不宜使用;若恶露过多, 出血不止,甚则汗出气短神疲者,当属禁用)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弦涩。 3、临证加减: 恶露已行而腹微痛者,去桃仁; 瘀块留阻,腹痛甚者,加蒲黄、五灵脂; 血寒较甚,小腹冷痛,加肉桂 4、现代运用: 流产后胎盘残留、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慢性子宫内膜 炎、子宫肥大及子宫肌瘤、宫外孕等属寒邪凝滞,瘀阻胞宫 者。,十灰散,十药神书,理血剂止血,2019/1/15,方剂学,大蓟 小蓟 荷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