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工作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9663738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工作(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 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心理健康,主要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开发心理潜能为目标,使人在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积极有效地服务社会。 狭义的心理健康则以预防心理障碍或问题行为为主要目的。,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社

2、会契合和谐;二是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健康的标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者的特征,1.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自我意识 自我认同感

3、 恰当的自我期望值 2.一个善于自控的人 意志 毅力 自律,3.一个随和的人 人缘好,有朋友 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 对人宽容 4.一个随遇而安的人 自我满足 接纳自己的缺点 经常把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5.一个做事有目标的人 对各种事物有广泛兴趣 有内在动机 有抱负 6.一个遇事看得开的人 灵活、变通 适应性强 失败和受挫时不泄气,7.一个情绪平和的人 情绪稳定 不动怒,不大喜大悲 乐观,遇事往好处想 8.一个爱说爱笑的人 心境好 有幽默感,9.一个互助合作的人 帮助别人 接受别人帮助 与同伴相互依存 10.一个懂得爱和被爱的人 与别人共情 知道怎样爱和被爱,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必要性,一、是

4、保证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减少不适应行为和心理问题的需要 (1)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好的;(2)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城市还是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减少问题行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家庭的幸福。,二、是我国人才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需要,1、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的形成 3、促进学生健全人格、适应能力的培养,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5、三、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外形 变化,内部生理机能的变化,性的发育与成熟,矛盾动荡性,过渡性,物质前提和条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过渡性 勒温:由儿童“心理场”向成人“心理场”的过渡, 是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边缘人” 林崇德: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 包括身体/生理、社会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过渡,矛盾动荡性,1.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3.自我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4.自我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矛盾性的具体表现行为,不稳定性:行为冲动,喜欢冒险 两极性:情绪表现常两极波动,易动感情,充满激情和热情。 取得

6、成绩或遇到高兴事就欢呼雀跃,遇到失败和挫折就又极易愤怒或抑郁 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 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维护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重构教师的学生观 二、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 三、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 四、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一、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重构教师的学生观,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本性向善的。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 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 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即使是心理适 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2、 尊重每一个学生 人的心

7、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 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 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 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发展性需要。 尊重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 为。教师必须认真检点自己与学生相处中的每一 言、每一行,不可恣意妄为。 一个“差生”的自述 哑巴与洗嘴 打耳光 罚抄作业 黑板前的训斥 划圈罚站 胶带封嘴,不尊重学生的常见表现,1、情绪失控 2、恶言相向 3、侮辱人格 4、态度粗鲁 5、小题大作,6、神情冷酷 7、杀一儆百 8、唠唠叨叨 9、咄咄逼人 10、处事专断,尊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倾听 和沟通。教育工作者应

8、该“蹲下来”,用一颗童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用青少年的视野看世界,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一位高中生的自诉(后),例:一位高中生的自诉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 一直很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 要想上好久,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 越迟钝,思想浑浊,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 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同学都做出来 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从中得以自 拔。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一边 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锁事,到后来自己做错 了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降”,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困难在许多时候还会引起 人格上的偏差,并造成恶性循环 “

9、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同学,我通常会忍不 住地忌妒,不自觉的跟他们比较。都以像敌人的 眼光看待同学,对生活很消极。而且脑子会陷于 一些幻想,很不现实。这种心理障碍已从入学持 续到现在了。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像发霉了一样, 极度的困惑和难受。我很担忧,因为期末考试就 快要到了,我还是处在这种困境当中,我真不知 道怎么办才好。”,尊重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师坚信学生有无限发 展的潜能,才能坚持对学生“高度尊重、适度要求、适 时引导”,努力张扬学生的向善本性,变“他律教育”为 “自律教育”。 “高度尊重” 要以罗杰斯的 “以学生为中心” 观点为 基础。 “适度要求”是指克服传统德育工作指导思想上的 “泛政治化”

10、倾向。 “适时引导”,是指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加以 及时的引导。,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1、表达理解 2、平等商讨 3、避免争论 4、禁绝体罚 5、注意倾听,6、给人面子 7、就事论事 8、口有遮拦 9、引导自律 10、提供帮助,3、接纳学生的差异 差异是绝对的。差异来自于遗传与环境 (包括教育)的共同作用。只有理解学生的差 异,才能从本质上做到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传统教育观念最大的区别所在(“差生”实际上是差异的表现,“消灭差生”实际就是要消灭差异)不能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全优发展”或“平均发展”)。,但我们现在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差异并不是持一种

11、尊重的态度,而是表示着某种歧视。 有一材料:在中国现有的3亿学生当中,被全国各类学校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到5000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总人口。 对“差生”的歧视大致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在座位安排上歧视“差生”。 二是在课堂提问上歧视“差生”。 三是在作业批改上的歧视。 四是在班级活动安排上的歧视。 五是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处理上的不平等。 六是分班上的歧视。,又如:学习障碍本来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差异性的 正常表现,但学习障碍往往成了 “选拔淘汰”教育 的重要标准。 各种名目的 “快班慢班”、“实验 班平行班”、“奥赛班普通班”,从初一、高一 开始就

12、在事实上把一批批学习障碍学生集中在一起, 这种无情的现实不可能不严重地伤害他们的脆弱的自 尊心,使他们坠入痛苦的深渊,并引发出一系列的心 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学校应试教育压力的直接承受者不仅有学生,还有教师。教师心理压力的积聚往往会使他们失去常态下本来可以保持的教育理智,抑制他们原本潜能无限的教育智慧,并使他们在学习障碍学生面前变得焦躁不安、缺乏耐心。而所有这些,又必然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态度言语转化为学习障碍学生的新的心理矛盾,使得他们倍感痛苦、失望和孤立无援。,可见,除了少数“幸运者”之外,学习障碍学生在事实上是许多学校里的“弱势群体”。他们本来应该是“紧急接受援助者”,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

13、却成了最受忽视、最受嫌弃、最无回天之力的一群。在一些中学、特别是初级中学里,这一个群体的数量是不容低估的。这样一个群体不仅隐含着随时可能爆发的心理危机,使他们自身的人格发展方向变得 更为不可确定,而且会引发许许多多的行为障碍甚至是青少年犯罪案件,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及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 所以,“接纳学生的差异”在操作上的含义就是要绝对地尊重后进学生的人格,要倾听后进学生的内心的困惑与苦恼,要给后进学生以更多、更及时的理解、关爱和帮助。 一句话,接纳学生差异之一就是善待后进学生。,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是逐步走向成 熟的个体。他们今天出现的问题,

14、都是发展中、 成长中的问题。因此,不必恨铁不成钢,也不可 操之过急。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质中有一种发展的趋 势,如果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以及自我实 现的强烈需求,人的才能将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 度。 所以,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愿意学好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学好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发 展的可能性,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性。, 但是,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不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静止的眼光是对学生发展的最大束缚。在老师异样的眼光中,那些“差生”将永无翻身之日,甚至会使他们终身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5.重视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5、好学生学生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一样无所适从,无法面对,甚至选择逃避,这也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 首先,教师应高度重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 其次,教师要放下架子,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倾听。 再次,教师应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还有,教师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最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自身抗挫折能力的锻炼。,二、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师生关系的好坏教师的责任最大,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偏差,期望值的偏差,心理需求的偏差都易使师生关系出现问题,其直接后果: 一是导致学生心理压力急剧增加,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控,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

16、是导致教师威信下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 可谓两败俱伤。例:他把语文当死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础,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老师的人际交往80%是与学生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础。 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到:,1、利用心理科学的方法与技巧,增进师生心灵沟通 。 首先,用爱、真诚影响感染学生 其次,了解学生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满足 第三、充分利用期望效应 第四、在交往中增强彼此的喜欢程度 第五、利用学生的群体心理,密切师生关系 第六、学会称赞学生,缩短心理距离 此外,角色互换、首因与近因效应在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上都有其意义。,2、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 要努力克服过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习以为常的命令、控制、指挥、警告、威胁、训诫、说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