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害虫》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636011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害虫》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小麦害虫》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小麦害虫》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小麦害虫》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小麦害虫》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害虫》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害虫》ppt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 业 昆 虫 学 AGRICULTURAL ENTOMOLOGY,王森山 副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昆虫学系 电话:09317632198;7632586 (办) 13008715824 Email:,4 小麦害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麦蚜 第三节 小麦吸浆虫 第四节 麦茎蜂 第五节 麦圆叶爪螨 第六节 小麦害虫综合防治 小结,第一节 概述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北方为我国小麦的主产区。由于我国种植小麦面积大,历史悠久,小麦害虫种类多,为害重,常因虫害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有效的防治小麦害虫的为害对于小麦的保产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小麦上发生的害虫约237种,分属11

2、目57科,由于小麦产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农业环境、种植制度各不相同,害虫的种类、发生为害特点及为害也有差异。,1地下害虫:特别是蛴螬、蝼蛄、金针虫是我国小麦产区发生普遍的苗期害虫,是造成小麦苗期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 2粘虫:是全国分布最广的禾谷类作物害虫,每当猖獗发生的年份,冬、春小麦受到严重为害。 3麦蚜类: 广布全国麦区,但常以黄河流域和西北一带大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尤以干旱年份和地区发生重。当蚜虫猖獗时,小麦病毒病也伴随流行,损失更重。 4蝗虫类:包括飞蝗和其它多种蝗虫,广布淮河流域的旱作区。1950年后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仅在个别地区发生。在西北地区常有土蝗侵入农田为害。,5小麦吸

3、浆虫:曾是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主产麦区的毁灭性害虫。五十年代基本得到控制。但80年代以来在全国有回升的趋势,为害严重。是主要的防治目标之一。1998年在甘肃武威大发生,损失小麦22万公斤,教训惨重。 6麦杆蝇:在黄河流域以北直达新疆,麦杆蝇发生较普遍,但常以内蒙、河北和山西北部等春麦区受害最重。 7麦蜘蛛:除华南以外,我国大部分麦区都有发生。但以黄河流域冬麦区发生次数较多。 除上述种类之外,有些种类如麦茎蜂仅在局部地区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 本章重点介绍麦蚜、小麦吸浆虫、麦茎蜂、麦蜘蛛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甘肃省所属全国小麦害虫害区的地方: 1.北方冬麦虫害区: 陇东、陇南主要害虫有

4、蝼蛄、沟金针虫、宽背金针虫、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条斑叶蝉、灰飞虱等(灌区及平原)。 2.西北冬麦混播虫害区: 中西部地区。主要害虫有小麦黄、红吸浆虫、麦二叉蚜、麦无网蚜、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宽背金针虫、麦杆蝇、麦鞘毛眼水蝇、麦茎蜂、麦穗金龟等。,小麦害虫之所以重要,首先是为害直接造成减产损失。一般为害小麦减产损失约1020%,为害严重的达3050%,甚至绝产。 第二:小麦生育期长,在冬麦区是唯一的越冬禾谷类作物,大量多食性害虫常在麦田越冬,成为其它作物虫害的发源地。 第三:刺吸式害虫不仅直接为害而且还可传播植物病毒,造成远比吸食为害大数十倍、百倍的灾害。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耕作制度的改革

5、,土地的充分利用,高产品种的推产,近几年,小麦吸浆虫、东亚飞蝗又有回生和蔓延。麦蚜、粘虫、地下害虫等为害有加重趋势,有待于深入研究和解决。,第二节 麦 蚜 一、蚜虫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1、多型多态现象 蚜虫具有多型多态现象(Polymorphism),一般全周期的蚜虫有5个或6个型。 (1)干母(fundatrix) 无翅或有翅,大多有翅,由受精卵直接孵化产生。 (2)干雌(fundatrigenia) 即干母产生的下代。多为无翅,营孤雌胎生,生活在越冬寄主上。 (3)有翅孤雌蚜(alate viviparous femals) (4)无翅孤雌蚜(apterous viviparous fema

6、les) (5)性母(sexupara) 有翅或无翅,能产生二性蚜。 (6)雌性蚜(oviparous females) 大都无翅。 (7)雄蚜(Males) 大多数种类雄蚜有翅,少数无翅。,2、蚜虫的生活周期(life cycle) (1)不全周期(anholocyclic life cycle) 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叫作不全周期。 (2)全周期(holocyclic life cycle) 一般在1年内有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交替发生的叫作全周期。大多数蚜虫属于全周期。全周期的种类中,又有同寄主全周期(autoecious holocyclic life cycle)和异寄主全周期(h

7、eteroecious holocyclic life cycle)之分。 全周期可分为留守式、越夏式、侨迁式和复迁式.,留守式 同种蚜虫只为害一种或几种近缘寄主植物,在其上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世代交替,如麦二叉蚜、绣线菊蚜、苹果绵蚜在苹果属植物上等。 越夏式 与留守式近似,也是同寄主型。所不同的是世代较少,夏季发生形态异常的第1龄越夏型,不食不动约45个月之久,在秋末发育为无翅性母,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如栾多态毛蚜、枫杨刻蚜等。 侨迁式 此类蚜虫为异寄主型,有两类在分类上很不相同的寄主植物。 原生寄主(primary hosts) 又称第一寄主或越冬寄主,大多是木本植物,有些是多年生草本

8、植物。 次生寄主 (secondary hosts) 又称第二寄主、夏寄主或侨居寄主,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植物,包括许多栽培植物。 侨迁式蚜虫种类很多,如禾谷缢管蚜、高粱蚜、棉蚜、桃蚜、大豆蚜等。,复迁式 营异寄主型生活周期,也有原生寄主和次生寄主之分。但世代交替更为复杂,常需二年以上才能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如落叶松球蚜等。 3、蚜蚁共栖(aphidant coexist) 蚜虫和蚂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共栖关系。这是因为蚜虫排泄的蜜露中含有丰富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是蚂蚁的营养品,为蚂蚁所嗜食。而蚜虫受蚁访可增进蚜虫的取食力和繁殖力,又可排除其蜜露污染,使蚜虫排泄更多的蜜露,有时蚂蚁还可帮助蚜虫

9、迁移扩散,驱逐天敌。蚜蚁共栖关系有专化现象,一种蚜虫常与数种固定的蚂蚁共栖;一种蚂蚁常访数种或十多种固定的蚜虫。,二 禾谷类作物蚜虫 禾谷类作物蚜虫(aphids on gramineous crops)是指寄生在小麦、玉米、高梁等禾谷类作物上的蚜虫. 主要种类有麦蚜、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 (Zehntner)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其中,麦蚜包括: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 麦二叉蚜 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10、 padi (L) 麦无网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 (Walker) 均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一) 分布与为害 1、分布 麦长管蚜在全国麦区均有发生,是大多数麦区的优势种之一;麦二叉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特别是华北、西北等地发生严重。禾谷缢管蚜分布于华北、东北、华南、华东、西南各麦区,在多雨潮湿麦区常为优势种之一;麦无网蚜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河南、宁夏、云南和西藏等地。麦蚜的寄主种类较多,除主要为害麦类作物外,也为害稻、高梁、粟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禾本科、莎草科等杂草。,以上几种麦蚜在我国产麦区都有分布,大多地区在经济允许水

11、平之下,但也有部分成灾。麦蚜成灾区大致有以下5类区: 1) 麦二叉蚜常灾区:河西地区。特点: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在250mm以下,年平均温10左右,一年一熟,冬春麦混播,以二叉蚜为优势种。 2) 麦二叉蚜多灾区:陇东、陇南地区。气候干旱,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下,年均温12 左右。一年一熟或2年3熟。一般年份和麦长管蚜混合发生,大发生年份以麦二叉蚜为优势种。 3) 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交叉易灾区。 4) 麦长管蚜多灾区 5) 麦长管蚜偶灾区,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 (Zehntner) 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受害最重;淮北地区也较严重,

12、而淮河以南,尤其是长江以南仅间歇发生,局部成灾。高粱蚜第1寄主为荻草,第2寄主为高粱,甘蔗。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分布于全国和世界各地。主要寄主是玉米、高粱、谷子、稗、麦类、唐昌蒲等禾本科植物,终生营孤雌生殖,尚未发现有性世代及卵。,(一) 分布与为害 2、为害 麦蚜在小麦苗期,多群集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叶处;小麦拔节、抽穗后,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为害,并排泄蜜露,影响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穗期为害,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引起严重减产。以乳熟期为害最重、损失最大。麦蚜又是传播植物病毒

13、的重要昆虫媒介,以传播小麦黄矮病毒为害最重。,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 (Zehntner) 主要为害是以刺吸寄主植物组织的汁液,减少植株营养,引起叶片变黄、变红,甚至使茎秆酥软弯曲,不能抽穗最终干枯死亡。此外,高粱蚜分泌的蜜露很浓,使叶面油光,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以成、若蚜刺吸植物汁液,使植株生长停滞、发育不良。其排泄的蜜露极易引起霉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引起减产。此外尚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为害更大。,(二)形态特征 蚜虫为多型性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干母、干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性蚜

14、等,但以无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发生数量最多,出现历期最长,为主要为害蚜型。,禾谷缢管蚜,有翅长管蚜,无翅长管蚜,(三)生活史与习性 1、生活史 麦蚜的生活周期可分不全周期和全生活周期两种类型。4种常见麦蚜在温暖地区可全年行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则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一般可发生1020代。 麦长管蚜是迁飞性害虫,越冬分界线位于北纬2627度。麦二叉蚜的生活史周期型可分为不全周期型(南部和中部地区)和同寄主全周期型(北方地区)。禾谷缢管蚜的生活史周期型可分为不全周期型(南部和中部地区)和异寄主(蔷薇科树木)全周期型(北方地区)。,(三)

15、生活史与习性(以麦长管蚜为例) 1、生活史 春季,随着气温的上升和小麦的生长发育不断进行孤雌生殖,扩大种群。麦长管蚜在小麦灌浆乳熟期是繁殖高峰期。当小麦进入拔节至孕穗期,麦二叉蚜繁殖达到高峰。小麦蜡熟期,大量产生有翅蚜,陆续飞离麦田,迁向禾本科植物上继续为害和繁殖,并在其上或自生麦苗上越夏。秋播麦苗出土后,大部分麦蚜又开始迁回冬麦苗上为害。,麦长管蚜在田间的群种消长呈双峰型,即春秋季为发生高峰期。春季气温为6以上开始活动,繁殖(15 以下较低)。16 以上时小麦抽穗时转到穗部为害,直到灌浆,乳熟期达最高峰,随后小麦成熟,不宜取食,气温达22 时,出现大量有翅蚜,加之天敌数量增加,蚜口下降,向外

16、地迁飞越夏。秋季麦苗出土后,从夏寄主迁入麦田,繁殖为害,出现第二个高峰期,但为害不严重。11月中下旬进入越冬。 麦长管蚜在我国北部及西北部以卵越冬,一年内有孤雌胎生世代,两性卵生世代及世代重叠。3月中旬为越冬卵孵化盛期(冬小麦上为害),4月中旬迁入春小麦上为害。冬春麦均在穗期蚜口达最高峰,造成严重损失。6月中旬出现有翅蚜向外迁飞越夏(杂苗上)9月迁入冬麦田,10月上旬达高峰,11月中旬产卵盛期,以后进入越冬。,2.习性: 为害习性因种类不同而异: (1)麦长管蚜喜光照,耐潮湿。多分布在植株上部,叶片正面,特嗜穗部;小麦抽穗后,蚜量急剧上升,并大多集中穗部为害; (2)二叉蚜怕光,喜干旱,喜食幼苗,初期群集为害,后期分散多分布在植株下部和叶片背面,最喜幼嫩组织或生长衰弱、叶色发黄的叶片。 麦长管蚜及二叉蚜可传播病毒,特别是小麦黄矮病。 (3)无网蚜以叶片为主,多分布于叶片上。 (4)缢管蚜则喜湿怕光,喜食叶鞘和茎杆,多分部与下部叶鞘、叶背甚至根茎部。,(四)发生与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