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质检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593163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质检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福建省质检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福建省质检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福建省质检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福建省质检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质检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质检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省质检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与启示,莆田第一中学 徐志华,一、评析试卷结构 探究试题特点,1.紧扣考试说明,题目立意较新 “准”:理综物理试题难度适中,接近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基础且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试题突出考查物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凸显新课程理念,注重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科技。注重考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一、评析试卷结构 探究试题特点,1.紧扣考试说明,做到适度创新 “新”:推陈出新。考查的题型、题量、知识点大多数都在预料之中。试题尽力避免了“繁、偏、怪。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大多是典型、常见、为考生所熟悉的。

2、但在常规中见新意,基础中考能力。考生觉得似曾相似,但又有一定的陌生度,试题考查的虽都是基础知识,却隐含了对考生能力高低的鉴别。,一、评析试卷结构 探究试题特点,2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不刻意追求情景新颖,讲究知识的覆盖面,于基础中考查能力,引导回归教材。能依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在突出学科主干知识(涵盖大部分级要求)的同时,还涉及到较多I级要求的知识点,各模块中各章的知识点在试卷中一般都有所体现。试卷对考试说明中所列的31个级要求的考点,考查了26个,占87.1%;在考试说明所列的108个考点(不含实验)中,考查了71个,占65.7%。注重试卷的检测与评价功能。,一、评析试卷结构 探究试

3、题特点,2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各模块内容知识所占的分值和比例如下表:,一、评析试卷结构 探究试题特点,2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凸显物理学科的特点。关注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和实际应用。同时,还关注科技热点(如:第13、16、21题都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电器、玩具、喷泉作为背景, 与2011年高考以我国月球探测、反射式速调管产生微波、鱼饵自动投放器为背景等相似),真正体现物理新课程的一条基本理念: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考查了考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评析试卷结构 探究试题特点,3突出物理过程,重视

4、能力立意 今年物理试题的每一个试题都有明确的能力立意,对考纲中提出的五种能力要求分别在不同的试题中进行了考查。同时还比较重视物理思维和推理分析的过程,重视对物理过程的体验,特别是呈现在卷计算题中。 实验试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立意较好,体现了高考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凸显了“不做实验与有做实验,做了实验与做好实验”的不同,学会探究,懂得实际操作过程。既考查了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实验难度,改变往年实验题得分率低的状况。真正考出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一、评析试卷结构 探究试题特点,4试卷结构合理,区分功能加强 多数试题侧重

5、于对考生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还比较重视数学计算的图像分析,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应用的考查。试卷结构合理,区分度较好。要完全做好这些题目,必须要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较高的物理素养,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分散难点提高了试卷的检测与评价功能,有利于对优秀学生的甄别。,第19题:,二、探究答题错因,深刻反思教学,第19题:实验题看似常规却不失创意。,19(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是源于课本的电学实验,要求考生会识别电路、补画连接线,会发现纠正不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 这一立意既考核器材的原理及使用,也考核了学生实际实验操

6、作能力,有较高效度. 第(2)小题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为原型,来探究重锤下落过程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问题,(1)(2)两问考核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利用纸带来计算重锤下落的速度,较为常见,(3)问虽仍以函数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但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和设问却均与跟教材不同,设问新颖,能力要求高,有较好的区分度。,第19题:,问题出现在:(1)文字描述不准确、太随意,书面表达不够科学、不够严谨,出现如“开开关”、“放手”等不规范字眼。因此在如何把自己的话变成更专业、更规范的术语表达方面有待加强。 (2)学生对图像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与图像相结合的题目掌握不好。主要是图像跟题目信息联系不上,不懂得用

7、斜率求解。,第20题:,本题平均分为14.62分,虽涉及多个知识点,有牛顿第二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平衡条件的应用;是一道力电综合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但试题情境考生比较熟悉,叙述直白;是一道较简单的电磁学实际问题,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基本分析综合能力,属于容易题。,第21题:,1、本题从流体角度进行考查,设计新颖,本题立意新,能结合生活实际“以景观喷泉为背景 ,考查平抛运动的规律、机械功与功率、动能定理、水的密度公式、理想流体模型水的流量公式的计算。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指导性。又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力,符合相应的课标考纲要求,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

8、涉及的思想方法有等效法、运动分解、理想化模型、流体模型等。考查了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三个小题有一定梯度,题目难度中等,区分度适中。,第21题:,第21题:,问题: (1)很多同学无法无法抽象出流体模型,对流体的总质量和喷嘴横截面面积的理解较困难。有的学生没有考虑到喷嘴数N。 (2)本题计算量过大,很多同学计算出错,能准确计算出m、S0这两个复杂结果表达式的学生不多。虽然给分少,但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影响。,第22题:,本题属于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综合题。涉及运动、力、磁场中的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动力学规律、交变电压变化规律,洛仑

9、滋力的分析计算等知识点,要求考生具有细致完整的思维习惯、程序法分析物理过程、较高的数理结合法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整地解出本题。考生如果第1小题无从入手的话,下面两小题根本无从谈起。而高考最后一道题一般设计由浅入深,学生最少可以答出第一或第二小题,题中评分性标准似乎更看中数学方法,物理思想的考查不够突出。区分度不够。属于中等偏上难度题。,第22题:,典型错例: (1)过O点的时间分析不清,导致第一步求速度即出错 (2)第2问很多同学没有判断过小孔O点时间的限制,或把从粒子源到电容器的时间当做是通过O点的时间。 (3)第3步很多考生能够算出R2=a/2之后,无法抓住题目给的信号来找出相似三角形、

10、全等三角形的几何关系,或者在计算几何关系的时候出错。接下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出d的就很少。 (4)时间不足,多数考生无法安心理解题意,或因题意理解不清而放弃作答。,第28、29题,第28、29题,第28题的两个小题均属于容易题。考查了“布朗运动”与“气体状态方程”,相应的课标要求都是I级。 第29题第(1)题考查了 “原子结构粒子散射实验” 。 第2小题考查动量守恒及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错误主要是没有在动量守恒的基础上再次判断动能是否守恒,即对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定义没有真正理解清楚,,总 结,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育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求,这也是高考命题的

11、指导思想(高考与省质检的功能不同),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将逐步成为高考命题的中心内容。,三、命题题型变化和趋势,1.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趋势。新课改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因此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然成为高考考查的一大趋势。,2.主干部分的基本知识的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力学、电学的主干知识依然是新课改后高考考查的重点部分,由于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是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仍应是今年考查的重中之重。,各模块

12、内容知识所占的分值和比例如下表:,三、命题题型变化和趋势,3.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物理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考生应在今后的复习中更加重视各部分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三、命题题型变化和趋势,时间:2012年3月125月初:选定了七个专题(22课时): 专题一:力与运动(四课时) 1、物体的受力和平衡 2、直线运动 3、牛顿定律及其应用 4、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 专题二:功和能(四课时) 1、动能定律(二课时) 2、功与能的关系(二课时) 专题三: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三课时) 电场和磁场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二课

13、时) 专题四:电路问题(三课时)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电磁感应(二课时) 专题五:实验与探究(二课时) 专题六:常用物理方法(二课时) 物理模型和图像法 临届和极值问题 专题七:选修3-5(二课时),四、二轮复习:归纳总结,形成结构,例1力学知识结构,例2 磁场知识结构,安培定则,产生,作用于,电流 运动电荷,磁感应强度 B=F/IL 磁感线,描 述,安培力 F=BIL 左手定则,洛仑兹力 F=qvB 左手定则,五、考前复习建议,(一)知识板块: 1、回归基础,梳理知识。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2 、回顾试题,查漏补缺,做好错题分析。,(二)方法板块: 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提高、以基本方法为主,

14、五、考前复习建议,(三)训练板块: 1、不同题型、有效应对,加强限时训练 选择题: 20分钟专项训练 论述计算题:瞄准“中档题”及基础题 2、重视实验,以设计探究为主 首先,回顾课本重点实验原型,重现当时实验情景; 其次,重视简单实验设计试题,提升创新实践水平; 再次,对那些源于教材实验的考查题,要熟悉实验的 操作细节、实验方案、解题目的和延伸知识。,六、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适应网络评卷的要求,引导学生研究高考题和高考评分标准,抓住关键的采分点。清晰、规范的书面表达本身就是学生思路清晰和认真态度的体现。解答问题应能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将解答过程表达清楚,对每个问题能说明为什么应该这样做的根据。

15、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例如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理科综合“题少分多”的特点不仅仅表现在选择题上,非选择题同样体现出高分值的特点,从而使得解题的规范性与过去相比显得更为突出,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大量失分。争取多得计算题得步骤分!,关注热点,关注重大事件,搜集各地交流信息,高考前要适当做练习,“热热身”,保持熟练度,避免考试过程中产生“手生”现象。,谢 谢!,请多批评指正,规范表达训练的要求:,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过程”的。 说明作出判断或者列出方程的根据,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