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572829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单元测试——第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单元测试——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单元测试——第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单元测试——第一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单元测试——第一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单元测试——第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单元测试——第一单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一、积累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虐杀( ) 笸箩( ) 颤抖( ) 怒发冲冠( )荡yng( ) fi bng( )( ) 滑j( ) zh( )高气扬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恍然大悟 言简义赅 怨天忧人 驱之如归 消遗时光 昂首阔步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杨子饰演的方世玉与释小龙饰演的洪熙官,两人从刚开始的不打不相识到相见恨晚,历经波折,最后成为萍水相逢的好兄弟。B.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

2、C.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D.他在法庭上那盛气凌人的样子完全把对方震慑住了。4.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我当时在一家印刷所当学徒,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B.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C.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今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D.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5.(乐山中考改编 )修改下列病句。(3分)(1)今年,我省将在普通高考中启用首次考生身份验证系统。 (2)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

3、龙舟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3)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6.下列文学常识连接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冰心谢婉莹再寄小读者忆读书B.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作品幽默善讽刺神秘的访问C.鲁迅周作人野草风筝一文批判了家长专制意识对儿童天性的摧残D.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山中避雨告诉人们:音乐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7.请根据语境把马克吐温的话补充完整。(2分)一次,州长对大名鼎鼎的马克吐温说:“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什么东西最锋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手枪的子弹最锋利!”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我了解的可

4、跟你不一样啊, 。你的脸皮那样坚固,而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你的脸皮长出来,还不锋利吗?”8.金秋时节,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系列读书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9分)(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2分) (2)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4分)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读书情况计划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1% 每读比做 0% 有时有计划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问题:一是 ;二是 。(3)在

5、“书香满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就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12分)一元钱的捐助李冬梅面包车在狭窄的河堤上颠簸着,同行的年轻女同事很担心地问:“车子掉进河里怎么办?我可不会游泳啊!”她的话让车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路面太窄了,一辆车就占据了整个路面,纵使对面是一个行人, 也很难避让。更何况,路两边都是一

6、人多高的芦苇,车子宛如一只小船,小心地穿梭在芦苇中间。坐在前排的主任指着前方问我:“路边站着的小姑娘是你们班的吗?”透过车窗,我看见雅雅站在草丛中,她在避让我们的车辆。我打开车门,让她上来。为了这次家访,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因为道路生疏,走了不少冤枉路。为了更快地找到雅雅家,我一路询问,还与她母亲保持电话联系,在她母亲的“遥控下”,我们总算没有迷失方向。雅雅是个有心的孩子,她竟步行了一里多路,到河堤上迎接我们。小姑娘见到我很高兴。她是班级里成绩拔尖的学生,我一向很喜欢她。但前段时间,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临近小学的一名学生身患绝症,对方发来倡议书,希望我们学校能够给予爱心捐助。在班会上宣

7、读倡议书后,担心没人响应,我又强调:钱数是次要的,哪怕是一元两元,关键是一份爱心。下午,雅雅在办公室门前徘徊了很久,终于鼓足了勇气,走进办公室,小心翼翼地问我:“老师,爱心捐款是不是规定了要交多少钱啊?”我笑着回答:“怎么会呢,爱心捐助是没有限制的。”“那我捐一元钱可以吗?”她迟疑了一下,嗫嚅着问道。她的话让我猝不及防,隔壁班最少的也捐了5元,她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关键时刻怎么能打退堂鼓呢?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我嘴上还是应允着:“钱不拘泥于多少,关键是捐一份爱心!”小女孩伸出右手,摊开紧攥的拳头,里面是一枚带着体温的一元硬币。我总觉得,一滴水可以折射蓝天,细微之处也可以见人之本性。并非刻意为之,

8、但自从那一元钱的捐助后,我对雅雅的态度冷淡了许多。汽车拐了好多个弯,终于在村头停了下来。这是一座偏僻的小村庄,不到此走一遭,我根本无法体会到孩子们上学的艰难。上周一,雅雅上学迟到,为了显示公正与公平,我罚她站在教室门口。很显然,小姑娘今天很高兴,她兴奋得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在她妈妈面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快乐。她的母亲是一位淳朴的乡下妇女,一个劲儿邀请我们进屋喝杯水,为了赶时间,我谢绝了。雅雅的身边还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我问雅雅:“你?”她抿着嘴笑着点点头。一声刺耳的尖叫让空气凝固了片刻,坐在台阶上的三四岁的小男孩,用他的方式表达着愤怒,似乎在提醒大家:“别忽视了我。”小男孩挣扎着站起来,

9、蹒跚着走了两步,雅雅赶紧上前扶住他,很明显,小男孩是个脑瘫病人回去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这一家人的样子,还有雅雅捐献的一元钱。两个学期快结束了,我对这个小女孩的了解还是太少了,仔细回想一下,我的确没有看见过雅雅在学校里买零食,这是她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还有璐璐,另一个同样捐助了一元钱的小姑娘,那天家访时,从村民口中得知她家的生活也很不易,父母离异,父亲还摔断了腿。突然间,我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和无知。此时,我最想做的,就是向她们深深地鞠一个躬。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0.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中加点词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1.结合语境,说说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