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自助学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953695 上传时间:2017-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明理学自助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宋明理学自助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明理学自助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明理学自助学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必修三 高一历史自助餐 第 1 页(共 4 页) 高一历史自助餐 第 2 页(共 4 页)高 一 历 史 自 助 餐(第 11 星期 第 2 课时)组编:车行 校对:王剑 审核:专题一:(三)宋明理学【巩固练习】1.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2.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

2、理论3.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儒、道、释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程朱理学思想中有唯心的一面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从北宋起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4.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 的阐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B发扬光大儒学学说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5. 下列对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肯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只有接触世间万物才能认识理C. “格物致知”所认识的“理”是固有的 D.“格物致知”鼓励人们进行实践6.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

3、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7. 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实现儒学的哲理化B提出“仁与万物俱生”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克服内心的私欲以“致良知”参考答案:CCDCA BA【教材习题解答】材料阅读与思考:应当怎样理解王阳明所说的“良知”? 答案提示:“良知”的说法,出自孟子。王守仁借用“良知”一词,又指出“良知即是天理”(与马子莘, 明儒学案卷一),又是 对孟子的发挥。他认为,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体者也。 ”“良知”就在人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他 还强调“良知”

4、就是基本的“是非之心”, “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 ”(传习录中答陆原静 书) ,所 谓“良知”,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传习录 中 答顾东桥书 )王守仁“致良知”的命题,是对朱熹“致知”命题的修正,然而更加明白简易,因此也容易获得更多的信徒。自我测评: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朱熹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 渐进,即所 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仁”是人的爱 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其境界是强调获得精神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社会责任感。王守仁认为“人心”、 “良知”是人生的天地万物、社会人生的意义所在。学以至

5、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故主张加强道德修养。另外,他还特别强调“知行合一”。【历史烟云】 朱熹的故事第一则敖江北岸山下村,人烟稠密,阡陌纵横,早在宋代就以物阜田丰,交通便利,商旅云集而名闻四乡。北来南往的客人无不在山下村歇马停轿,休息打尖,天明又匆匆上路。 高一历史 自助餐 必修三 高一历史自助餐第 3 页(共 4 页) 高一历史自助餐第 4 页(共 4 页)相传,理学宗师朱熹为避“伪学”之祸,路过山下村。那日骄阳当空,盛暑难当,朱熹也走得口干舌燥,双脚发软,瞥 -见路口开一爿茶馆,忙走进茶馆坐在板凳上,呼哧呼哧直喘气。这茶馆旁边一棵大榕树,枝干苍虬,绿叶如盖,清风飒然,令人神清气爽,是纳凉

6、的好地方。朱熹口啜香茗,开襟纳凉,浑身舒坦,连日的困顿疲劳消除了大半。茶馆主人是个年近半百的妇女,膝下仅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是她在下山路上生的,取名“下山” 。这下山自幼好学,终日手不释卷,朱熹是一个大儒,自然喜爱读书郎。他沉吟一会,从身上摸出一枚通宝,笑着吩咐道:“替我办九种下酒菜来。 ”女主人接铜钱在手,心里象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办嘛,得罪了客官,办吧,区区一枚铜钱如何端出九碗菜?怔怔地愣在那里,脚象生了根似的提不起来。下山见母亲受窘,抓起铜钱说:“娘,我有办法!” 。下山如飞般出了茶馆,不一会儿,只见他提着一把韭菜喜眉笑眼地站在朱熹面前。朱熹见状,忙把下山搂在怀里,抖动着花白胡须,高

7、兴地流出泪水。原来韭菜的“韭”与“九”同音,朱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验证下山的才学,不料聪慧的下山即刻猜中了哑谜,怎不使朱熹兴奋激动呢! 朱熹在茶馆住了一夜,第二天带走了下山,悉心教授,下山也不负师教,高中进士,官拜两浙提点刑狱。下山官高爵显,举家北迁临安,他为感激朱熹提携教诲之恩,在茶馆原地修起一座“朱子祠” ,奉供朱熹牌位,春秋两季,乡人顶礼膜拜,遗迹至今尚存。传说朱熹在山下住过的茶馆,蚊虫绝踪,是下山母子用艾草燃熏的结果。艾草被朱熹步履踏过,乡民称为“步步香” 。 第二则敖江流经小沧,有一个村庄名呼“七里村” 。相传七里村的得名与朱熹有着不解之缘。南宋光宗年间,朱熹的理学被朝廷宣布为“伪

8、学” 。为防不测,朱熹隐姓埋名,僻居于小沧附近的七里村,埋关著书立说。朱熹钦慕屈原忠君爱国心诚,感到年代相隔太久远人们可能对(楚辞)疏淡。他低吟着涉江)中的尾句:“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以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朱熹呵开冻笔叹曰:“世人皆谓狐狸性狡诈而多疑,唯屈公能力排众议,谓狐至死不忘其本,狐若有灵,当引屈公为千古知音也。 ”于是写道:“首丘,谓以首枕丘而死,不忘其所自生也。 礼曰:大鸟兽表其群匹。越月喻时,则必反巡,过其故乡。又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人有言:狐死,正首丘,仁也。”刚写完,忽觉全身暖融融的,如沐春日,如披重裘,朱熹欣喜异

9、常,不禁手舞足蹈起来,这才发现脚后跟有毛茸茸的东西,举灯一照,原来桌下偎伏着一只狐狸。此后,每当更深夜静,小狐便偎在桌下为他暖脚,朱熹浑身舒畅,文思泉涌,三十月时间书稿积案盈箱,八卷楚辞集注完稿了。不觉冬尽春来,满眼春光明媚。一日夜,忽闻嘤嘤啜泣之声,小狐拜立脚下道,“从此与先生永诀矣厂朱熹愕然问故,答曰:“旧巢为强獾所占,明日举家迁移矣” 。朱熹泪流满面,提笔草就一篇凄狸赋 ,读来声泪俱出,后就灯下焚之。次日,朱熹凄凄惶惶地离开了七里村,那“凄狸”与”七里”谐音,因朱熹在该村注过经,与狐结缘,于是“七里”便成为此村的名称了。【课时作业答案】文实:1-30:DADAB BAADB DADDB

10、DBDBB BBDDA CBBDA文普:1-25:DADAB BAADB DADDB DBDBB BBDDA主观题 31(或 26)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 “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 (4 分)(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 “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4 分)(3)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答出任意三点 6 分)不可取的一面:尊重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答出任意三点 6 分)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