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925039 上传时间:2017-09-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来源: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美丽富饶的三秦大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为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既满足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国土空间的巨大需求,又要为保障农产品供给、维护生态安全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省政府近期以陕政发201315 号文件正式印发了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陕西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部分区域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划分(如榆林北六县),主要依据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脆弱性、生态重要性、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优势度和

2、发展战略等十大类 61 项指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分析而得出。明确三类主体功能区定位主体功能区划分总图陕西省主体功能区划,按开发方式,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三类;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按层级,分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开发区域涉及全省每个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共有 40 个县(市、区),其中国家层面 36 个,省级层面 4 个。总面积 41470 平方公里(含分列其中的禁止开发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20. 2 %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

3、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包括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和榆林北部地区,包括 36 个县(市、区)以及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中的部分地区,总面积 33836 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16. 5 % 。扣除基本农田后面积 25978 平方公里,占全省的 12. 6 % 。1、关中地区。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商洛和杨凌六市一区范围内的部分地区,面积 21117 平方公里。功能定位: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历史文化基地、科技教育与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2、榆林

4、北部地区。包括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等 6 个县(区)的部分地区,面积 12719 平方公里。功能定位: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现代特色农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分布于延安、汉中和安康市,包括 3 个区块的 4 个县(区),总面积 7634 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3 . 7 % 。扣除基本农田后面积6662 平方公里,占全省的 3 . 2 % 。1、延安区块。包括宝塔区全部和甘泉县的部分地区,面积 4089 平方公里。功能定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石油化工服务基地、特色农

5、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及陕北民俗文化旅游中心,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2、汉中区块。该区块位于汉台区和城固县,面积 1630 平方公里。功能定位: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内一流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城市,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区域性新材料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商贸物流、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务中心。3、安康区块。该区块位于汉滨区,面积 1915 平方公里。功能定位:连接西北、西南和华中的重要交通枢纽,陕西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区域性新材料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和物流配送中心。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包括渭河平原小麦主产区,以及渭北东部粮果区、渭北西部农牧区、洛南特

6、色农业区,共计 24 个县,总面积 31269 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15. 2 % 。功能定位: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1、渭河平原小麦主产区。包括西安市的蓝田县和户县,宝鸡市的凤翔县、岐山县、扶凤县和眉县,咸阳市的武功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和乾县,渭南市的富平县、蒲城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等 16 个县,面积 17788 平方公里。功能定位:国家级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基地和玉米生产基地。2、渭北东部粮果区。包括渭南市白水县和延安市洛川县,面积 2780 平方公里。功能定位:全国优质苹果产区、西部农

7、业综合发展示范区。3、渭北西部农牧区。包括宝鸡市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咸阳市永寿县、淳化县等 5 县,面积 7866 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优质奶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优质苹果和鲜杂果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4、洛南特色农业区。包括洛南县全部,面积 2835 平方公里。功能定位:全国核桃生产基地,陕西省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蚕桑生产基地、烤烟生产基地。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和秦岭山地东部等生态功能区,共计 43 个县。其中国家层面33 个,省级层面 10 个。总面积 133061 平方公里(含分列其中的禁止

8、开发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64. 6 %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发展方向:以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产业,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管制原则:严格管制各类开发活动,不得损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严格控制开发强度,腾出更多空间用于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严格产业准入环境标准,禁止布局与生态功能区不相适应的各类产业和项目。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陕南秦巴山区,共计 33 个县,总面积 81202 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39. 4 % 。

9、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包括延安市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县、子长县,榆林市绥德县、米脂县、子洲县、清涧县、佳县、吴堡县等 10 县,总面积 22285 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防治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安全。保护和发展方向: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淤地坝系建设,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草)成果,促进生态系统恢复;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鼓励发展红枣、小杂粮等特色林果业;发展黄土风情和红色文化旅游;加大矿山环境整治修复力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2、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包括西安市周至县,宝鸡市凤县、太白县,汉中市南郑县、洋县、西乡县、勉县、佛坪县、宁强县、略

10、阳县、留坝县、镇巴县,安康市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旬阳县、镇坪县、白河县,商洛市镇安县、柞水县等 23 个县,总面积 58917 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维护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提供生态产品。保护和发展方向:加强退耕还林,维护生态系统;严禁毁林开荒等行为,保持并恢复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种群的平衡;加大污染治理,确保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在 II 类以上;加强茶叶、中药材、生猪等种殖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游;适度开发优质矿产资源。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延安沿黄地区、子午岭地区、黄龙山区、商洛南部地区,包括 10 个县

11、以及重点开发区域中部分生态功能重要的区块,总面积 51859 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25. 2 % 。1、沿黄黄土长梁沟壑水土保持生态片区。包括延长县、延川县、宜川县等 3 县。保护和发展方向:建设稳定的基本农田,沟坡退耕还林还草,河滩及河岸营造防护林。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石油和煤炭开采,适度发展新型清洁能源。积极发展以红枣、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和沿黄生态旅游业。2、子午岭森林生态片区。包括宜君县、黄陵县、富县和甘泉县等 4 县。保护和发展方向: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扩大林地面积。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适度发展设施养殖业。加强煤炭

12、资源开发监管,加大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力度。3、黄龙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片区。包括黄龙县全部。保护和发展方向:保护森林植被,提高林分质量,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75% 左右。发展核桃、苹果、板栗、花椒等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4、秦岭东段中低山水土保持片区。包括商南县和山阳县 2 县。保护和发展方向:实施丹江流域水土保持和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水质安全。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增加森林蓄积量。禁止非保护性采伐,保护野生动植物。大力发展经济林、中草药、茶叶等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业。适度开采优势矿产资源,强化矿山生态修复和尾矿库治理。禁止开发区域点状分布于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之中,包括各级

13、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文化自然遗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和重要水源地,共 407 处。总面积 22949 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11. 1 %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保护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文化自然资源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重要区域。管制原则: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的开发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实现环境污染“零排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2020 年实现五大目标陕西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是:空间开发格局清晰。 “一核四极两轴”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基本形成,全

14、省主要城市化地区集中 60% 以上人口和 70%以上经济总量;“ 五区十八基地”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农产品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 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空间结构得到优化。全省国土空间的开发强度控制在 4 . 56% ,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9390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空间控制在 2320 平方公里以内,农村居民点占地减少到5034 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38913 平方公里(5837 万亩),基本农田不低于 35227 平方公里(5284 万亩)。 绿色生态空间扩大,林地面积达到 1242 万公顷,湿地面积有所增加。空间利用效率提高。

15、经济布局更趋集中均衡,产业集聚布局,人口集中居住,城镇密集分布,城市空间单位面积创造的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单产水平提高 10% 以上。单位绿色生态空间林木蓄积量、产草量和涵养的水量明显增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有序转移,所腾出的闲置生活空间得到复垦还耕还林还草还湿,农业经营的规模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城市化地区反哺农业地区的能力增强,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人口更多地生活在更适宜人居的地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人口向城市化地区逐步转移,城市化地区在集聚经济的同时集聚相应规模的人口,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的差

16、距缩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荒漠化、草原退化和湿地退化等得到有效遏制,退耕还林(草)面积增加。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明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渭河等主要流域水质明显改善。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强化。自然灾害防御水平进一步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到 2020 年,力争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45% 左右,森林蓄积总量达到 4 . 77 亿立方米,主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82% 以上。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形成市场主体行为符合区域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利益导向机制,规划提出了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绩效评价等 9 个方面的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的转移支付力度;投资政策主要是政府预算内资金要加大支持限制开发区域的发展;产业政策主要是制定适合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