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六单元 歌咏自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18096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六单元  歌咏自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六单元  歌咏自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六单元  歌咏自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六单元  歌咏自然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六单元  歌咏自然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六单元 歌咏自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六单元 歌咏自然(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歌咏自然1.准确翻译课文,做到熟读成诵。2.了解本单元出现的主要的作家及文体的文学常识。3.把握语句节奏,有感情地、准确地朗读课文和古诗。4.了解文言知识,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和体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5.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6.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3.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及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心态来把握文意,更有效地体会和感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4.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揣摩“微言大义”的字眼,探究“言外之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雄伟壮观,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通过品读观潮,感受其自然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4.学习诗四首,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本单元入选的诗文,大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歌咏大自然的名篇。这些精美的作品,是作者与自然的对话,是作者与情感的交流,因融入了细腻的情思,便有了无限的灵性。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了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

3、洁精练,生动传神。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记承天寺夜游叙写了作者夜观月光竹影之事,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观潮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有如身历其境。湖心亭看雪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

4、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而雪中的奇遇更表达了作者遇到知音的喜悦,表达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归园田居(其三)是田园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隐含了作者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语言简朴古拙。使至塞上是边塞诗,诗中有画,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作者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登岳阳楼(其一)抒发了作者满腹的家国之恨和离乡背井的感慨。1.了解文言知识,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准确翻译课文,做到熟读成诵。3.品析课文,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的能力。4.品味、积累写景的优

5、美语言,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5.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6.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7.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三峡的教学应侧重指导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释疏通文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还应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涵泳品味,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品味作品的意境,获得美的享受。短文两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还应指导学生知人论世,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特别是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只有在了解作者被贬黄州这一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

6、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观潮一文应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多个教学环节中,首先安排学生独立学习,并开展小组合作研讨,重视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湖心亭看雪一文应以深入理解写景特点为主,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师应结合文中的描写,指导学生理解白描的写法及特点;为了便于理解,还应和“渲染”手法对比说明。诗四首宜采用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还要使用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象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

7、歌的意境。第26课三峡2课时第27课短文两篇2课时第28课观潮1课时第29课湖心亭看雪1课时第30课诗四首2课时写作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26课三峡1.易错字略无阙处(qu)曦月(x)夏水襄陵(xin)沿溯阻绝(s)素湍绿潭(tun)绝(yn)飞漱(sh)属引凄异(zh)2.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哀转久绝(“转”通“啭”,啼叫。)3.古今异义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自从。)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4.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绝5.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

8、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结霜。)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6.文言句式省略句两岸连山(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重岩叠嶂(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南北朝时北魏地理学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题解说】“三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以其为标题,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且文题简洁、明快。【创作背景

9、】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解释,较详细。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郭、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不仅是一部地理专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三峡一文历来被视为描绘三峡奇观的名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仅用了不到1/4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却以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忧伤的渔歌作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章篇幅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

10、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峰相连,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自:从,由。这里是在的意思。略无:毫无。阙(qu):通“缺”,豁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重的悬崖、叠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嶂(zhn):像屏障一样的山峰。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隔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传达,有时早晨

11、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清风也没有这疾也。么快呀。襄: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s):逆流而上。或:有时。急宣:急速传达。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大多生长着奇特的柏树,悬泉瀑布在那里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湍(tun):急流的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每当到了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清凉,山涧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续不断,凄凉异常,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

12、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属引:接连不断。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本文以凝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在节奏上作者注意了动静相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优美精练的语言也是文章的闪光点,这些都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另外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节奏鲜明,朗朗上口,适合学生诵读、积累、感悟。本课为2课时。1.在把握语句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准确地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感情。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

13、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2.运用品读赏析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感悟、赏析三峡四季美丽的景色。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世界,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重点】课文诵读、翻译,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赏析文章优美、简练的语言,体味文章优美的意境。第课时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文

14、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3.自读自译课文。4.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重点】学习写景的各种方法。【难点】赏析文章的写景语言,感受作品的意境。初读感知翻译全文整体把握导入一:类比型设计意图由现实的三峡和古诗中的三峡,引入新课,便于学生尽快把握课文主题。【播放三峡画面】指导学生齐背早发白帝城,同学们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三峡留给你的印象。【生自由回答】雄奇秀丽的三峡历来是文人墨客所称赞的,它的雄奇、伟大激发了古今文人多少情思和灵感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郦道元的三峡,领略长江三峡的魅力。导入二:情境型设计意图设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及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三峡为何会有这样大的魅力?下面请同学们欣赏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风光的片段。【使用多媒体播放】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对三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