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912957 上传时间:2017-09-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古代史朝代顺序表1、夏朝: 前 2070年 - 前 1600年 2. 商朝 :前 1600年 - 前 1046年 3. 周朝 :前 1046年 - 前 221年(1) 西周前 1046年 - 前 771年 (2)东周 前 770年 - 前 256年 (3)春秋 前 770年 - 前 476年(4)战国 前 475年 - 前 221年 4. 秦朝: 前 221年 - 前 206年 5. 汉朝: 前 202年 - 220 年 (1)西汉 前 202 年 - 9 年 (2)新朝 9 年 - 23 年 (3)东汉 25 年 - 220 年 26、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年 - 589年 A、

2、三国:220-280 年-(1)魏 220年 - 265 年 (2)蜀 221年 - 263年 (3)吴 222年 - 280年 B、两晋: 266年 - 420年 (1) 西晋 266年 - 316年 ;(2)东晋 317年 - 420年 C、南北朝 :420 年 - 581年 (1) 南朝(宋、齐、梁、陈) (2)北朝 439-581(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37. 隋朝: 581 年 - 618 年 8. 唐朝: 618 年 - 907 年 9. 五代十国 :907 年 - 979 年 (1)五代 :907 年 - 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2)十国(902 年 - 979 年)

3、10. 宋朝 (1)北宋: 960 年 - 1127 年 (2)辽: 916 年 - 1125 年 (3)西夏: 1038 年 - 1227 年 (4)南宋: 1127 年 - 1279 年(5)金朝: 1115 年 - 1234 年 11. 元朝: 1271 年 - 1368 年 412. 明朝: 1368 年 - 1644 年 13. 清朝: 1644 年 - 1912 年中国古代史各阶段时代特征一、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形成)、商(发展)、西周(鼎盛)、春秋(解体)四个阶段;1、经济方面,农业生产力落后,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木器、石器、骨器、蚌器,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与此

4、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井田制上奴隶集体耕作。青铜制作技术精美,青铜时代(国之重器在祀与戎) ;工商食官,政府垄断工商业。52、政治制度方面,禹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商朝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实行分封制,维护了政治的稳定。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思想文化:从浓厚的神权色彩到敬天保民,以德配天;重视礼乐制度6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1、政治:“礼崩乐坏” ,分封制被破坏,逐渐趋于崩溃,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起来;传统的世卿世禄被

5、军功爵代替。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2、经济:生产力大发展:铁器和7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制(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奴隶集体劳动) 。工商食官制度崩溃,私商巨贾出现,三种手工业形态并存。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变法)3、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儒家不被重视,法家大行其道。科学技术世界领先。文学艺术光辉灿烂-诗经和离骚、诸子百家散文。三、秦汉总体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1、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得以巩固。 (皇帝制、三公九卿、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郡县制和封

6、国制(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不断发展;8封建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外戚宦官专权问题、豪强地主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版图大大开拓;对外交往初步发展汉文化圈形成;与周边国家交往;陆海丝绸之路开通。2、经济上: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发展主要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对外贸易频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3、文化上:秦汉文化具有突出的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科技成就突出,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造纸术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诸子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外

7、来思想文化(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传人中国,同时道教产生。史学(史记、汉书) 、文学(汉赋、乐府诗) 、雕塑(画像砖)四、三国两晋南北朝特征是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1)政治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己。南北政权并立、对峙。选官制度上实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影响深远,门阀政治特色鲜明。(2)经济方面: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经济相对停滞,南方经济发展迅速,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士族庄园经济发展迅速。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恢复发展和北方游牧民族封建化、汉化(3)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

8、民族杂居,民族政权对峙。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 (魏孝文帝改革)(4)科技文化:承上启下,继承与发展。思想领域斗争激烈(佛教兴盛、儒家正统地位被挑战、三教出现合流趋势)。 (5)文学艺术成绩突出(建安文学、陶渊明田园诗、骈体文、北朝民歌、南方民歌)五、隋唐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1)政治方面国家统一,政局稳定。隋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完成统一。唐朝维持统一局面,先后形成了两大封建盛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如三省六部制的创立和科举制的创立;开创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由于统治者政策失误,出现了安史之乱及以后的藩镇割据局面。(2)经济方面农业

9、(曲辕犁) 、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封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大运河沟通南北,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唐初统治者实行租庸调制,推动了农业新发展。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长足发展;商业繁荣,隋朝洛阳商业曾盛极一时,唐都长安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是经济繁荣的集中表现;唐朝后期“天下之盛扬为首, ”扬州出现夜市;市坊制度在唐后期被突破;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民族关系方面9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唐朝的疆域拓展。隋唐采取军事进攻、和亲、设立统治结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等方式,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4)对外关系

10、方面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 、发达的交通、先进的文化使得唐朝和欧亚各国的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与新罗、日本、印度半岛各国、西亚的波斯、大食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丝绸等手工业品通过西亚运往欧洲和非洲,海路丝绸之路发达。(5)科技文化方面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三教合流,几乎在所有文化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文化史上的壮观景象。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药、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唐诗、绘画、书法)五彩缤纷。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不仅对中国,甚至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六、宋元总体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

11、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1、政治上:(1)国家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并最终走向统一。(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完善(宋朝鉴于五代藩镇割据教训,从集中军权着手,实行从中央到地方财、政、军分权,中央二府三司制度,地方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剥夺财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却导致冗官冗兵冗费,地方无权,积贫积弱;元朝中央权力相对集中,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制度实行行省制属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 (3) 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长期与汉族封建王朝对峙。汉族政权的衰弱(由于过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出现“冗官、冗兵、冗费” ,政治上积贫积弱)和少数民族的发展,民族融合出现了新高潮。

12、(4)对外交往频繁,两宋和元朝海外贸易发达,市舶贸易兴盛。2、经济上:(1)南方的继续开发和经济中心的南移。(2)南北经济作物的交流推广;商业出现了“革命”-突破了“坊” “市”界限,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达到空前水平;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3)封建生产方式向边境地区扩展。3、文化上:(1)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天文历法成就突出,出现三大发明(活字印刷、火药大规模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 。(2)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朱熹、陆九渊) 。(3)宋词的繁荣是两宋文学发展的特点;元朝元杂剧和散曲。(4)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画院时代” ;反映市民生活的

13、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和世俗文化(宋元说话艺术:话本)应运而生。(4)宋代理学有了较大发展,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理学在宋后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哲学化、佛学化,但仍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尽管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形成塑造影响深远。陆九渊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的批判继承。(5)两宋史学出现了新体例的史书, 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6)文学成就辉煌,词是代表成就,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是当时著名的词人和诗人。元代出现了戏剧形式元杂剧,涌现出了以关汉卿为代表的剧作家。绘画和书法也取得了很高成就。七、明清时期:总体特征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

14、衰落时期。10(1)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废丞相、权归六部,设内阁;军机处) ,农民战争发展到新阶段-李自成“均田免粮” ;经济上,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萌芽发展缓慢;在对外关系上,虽进行了一系列反侵略斗争,但中外差距拉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失去了对外交往的主动权;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了文艺繁盛、科技停滞的双重时代特征。(2)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大量引进外国经济作物,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匠户制度逐渐松弛并最终废除,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大量工商业市镇涌现,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15、商帮;赋税制度有重大调整,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地丁银)实行,最终废除了人头税,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封建国家放松了对民众人身关系的控制;白银日益货币化;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发展缓慢;(3)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改土归流、五大将军辖区、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 ,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疆域,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空前巩固。(4)对外关系,中国面临着来自欧洲的殖民侵略(荷兰、葡萄牙) ;由开放走向封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郑和下西洋中国对外贸易回归贡赐贸易;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促进了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5)文化繁荣。科技成就显著,出现集大成的科技著作,但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技术;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兴起,涌现一批进步思想家;市民文学兴起,古典小说是文学主流;开始“西学东渐”的过程;戏曲进一步繁荣,传奇曲目衰落后,地方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