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072612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指导》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指导》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指导》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指导》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作文指导》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指导》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指导》ppt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指导,2008届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一、准确地审题:,方法:一个词、一个词地“慢”读: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少于800字。 目的:找出“关键词”,吃透“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老师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决不能等闲视之。 举例:2003年作文的关键词,是“情感亲疏”的“亲疏”和“认知事物”的“认知”; 2004年江苏卷的关键词,是“山的沉稳”的“沉稳”和“水的灵动”的“灵动”。 效果:你把这些关键词抓住了,你的立意和构思就不会滑到其它地方去了。 注意:最好用铅笔轻轻把“关键词”圈出来,以强化自己的定向注意。那一年考两幅漫画的比较,有4个关键词“欣赏”、“比较”、“更”、“理由”

2、,许多考生都看出来了,但下笔时一乱,便丢了其中的一两个,成绩大受影响。如果用铅笔圈出来了,有一种可视的“物质”依托,你就不会“黑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了。,二、辨析几种作文模式,话题作文:,标识:只要题干中有“请以为话题”一语,你便可立即认定:此乃“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一种“启发”和“提示”,仅供参考。 关键部位是引号(“”)中的那些文字,这是明确的、法定的指令,大家都得遵照。 恳请:一定要把引号里的每个字、每个词看清楚,想明白,然后再立意、构思、行文。 注意:可以不使用考卷上提供的“材料”,而且鼓励考生挣脱“材料”,开辟新的天地。 你的文章中可以不涉及“材料”的内容

3、,但必须直接与引号中的词语相关。 “话题”本身不是文题,需当自己拟定一个好题目; 直接把话题拿来作标题,效果肯定不妙。,材料作文:,命题表述: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记叙文或议论文)。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严重违背命题要求了。这,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 注意:材料作文既要紧扣“材料”,又不能大段复述材料,比较顺当的做法是:一开始,交待一句“读了以上材料,我想到了什么什么”,然后进入正文;在正文写作中,可以适时回顾、点击一下“材料”。,命题作文:,不需要考生自己

4、拟题,文题已经直接印在考卷上。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习惯”、“尝试”等等。 特点:它往往文体不限。审读这类考题,必须把这个词的内涵吃透,或者把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吃透。 举例:“尝试”,是指一个或一些人主动、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从而获得某种感受或启示。考生如果把“主动”和“第一次”丢了,写成了“被动”和“第二次”,那就视为“跑题”。 再例:“乡音”,这就是命题作文,学生必须围绕“乡音”展开思路,文体也不受限制。,三、强化文体意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你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写成这种文体!,议论文:,第一,必须有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只能一个)。 应当尽快地

5、、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 最好在第一小节摆明中心论点,三四行文字即可。 第二,必须在中心论点下面无论如何要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又曰分论点)。 第三,小论点之间的关系,应当回避“并列式”,采用“递进式”。 并列式,容易相互干扰、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分而未分。 递进式,层层深入,逼着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可能出现“平面铺陈”的毛病。 第四,平面铺陈,是目前高考作文的一大通病,要下工夫纠正! 内容 必须骑上骏马,要么跃上高山,要么跳下大海! 第五,如果“递进”不了,请采用立足于“中心论点”,向“前因”和“后果”两个方向探索。 第六,议论文的文字表述必须以说理为主。 不可用

6、“摆事实”代替“讲道理”,只能用“讲道理”带动“摆事实”。 举例要少而精,一两个为宜,最好是一个(强迫自己对其分解)。 行文中,记叙、描写越少越好,不能搞成议论文的“框架”,议论文的“大肚皮”。, 记 叙 文:,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让阅卷人知道你讲述了一件比较实在的事情; 必须有一个或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让阅卷人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外在的生气; 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如果要发表议论,应当少而精,点到为止。,四、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江苏卷写“山的沉稳和水的灵动”,相当多的考生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就是没有现实生活中

7、的“水”, 没有自家的“水”, 没有你学校里的“自来水”! 疾呼: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一定要回到实实在在的生活大地, 要求:原汁原味儿地、实话实说地写出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所思所想,即可!由衷地表示欢迎! 要求:“放胆”来写。要写“放胆作文”。,五、选材切忌“撞车”,警示:高考作文选材“撞车”,可是几万人相碰呀,其后果必定灾难无穷! 提醒:有必要研究“考试”,研究“高考作文”,这里边也有“学问”,也有“素质”。,六、怎样在考场上避免选材“撞车”,注意:当你拿起笔来,不假思索,马上就能想到的那个“题材”,千万不能写! 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那个“题材”,也不能写! 正确的做法是:

8、你花上两三分钟时间,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一下,自我估测一下,自己要写的“题材”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 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发明。 万一挑来挑去,还是青菜萝卜“大路货”,如何是好?设法放一点“味精”进去吧, 否则太乏味了!,举例:夜读中的“我”,突然发现书桌上的时钟已经快要耗尽电池,那根长长的、瘦弱的秒针,正爬到“45分”那一格,再也爬不上去了;但是,它仍然在顽强地颤动、颤动,企图向上攀升呵,我就是这根长长的、瘦瘦的、生命不息、攀登不止的伟大的秒针啊!,材料型作文审题角度例析,材料一:解放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有次来中国讲学,一上讲台就提出了一个问题:“2+2=?”结

9、果竞无一人作答,最后罗素说:“2+2=4嘛!”,审题,分析:材料通俗易懂,可到底要揭示什么主题呢?学生也许很容易想到两个角度:罗素故弄玄虚;不可崇洋媚外。然细加分析,这两个角度均有偏差。为此,我们不妨作如下思考:2+2=?这本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也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却难住了一批学者专家?原来,在他们看来,罗素是大哲学家,所提问题定含奥妙, 故而慑于罗素的声名,置客观事实于不顾,不敢应声。可见盲目崇拜权威、迷信权威乃是此场面出现的症结。 中心:不可迷信权威,要尊重事实。 总结:此类文字材料命题一般可通过三个步骤来进行思考:1.问为什么;2.通过材料的核心要素来回答为 什么;3.看影射什么。,材

10、料二:漫画无题,画意简介:一只胖乎乎的大老鼠正悠闲地躺在椅子上看书,书名是怎样养猫。,分析:此漫画因无画题,内涵又难以捉摸故而审题难度相当大。众所周知,猫是老鼠的天敌,老鼠为何还 要看怎样养猫这类书。莫非它想采取什么手段来阻止猫的繁衍、生长。然而老鼠永远也没这个能力。那么 老鼠是不是希望通过对猫的生活习性的理解来躲避猫的攻击呢?看来也行不通,因为吃老鼠就是猫的生活习性 之一。那么老鼠是不是感到没有猫对自己的生存不利,提醒自己要居安思危呢?一看画中老鼠那胖乎乎的体态 ,乐悠悠的神态我们马上就可否认这个角度。我们知道,老鼠是靠偷食别人的劳动成果而活的。画中的胖老鼠 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生活舒坦之极

11、,一望而知是某些官僚的化身,将官僚喻为硕鼠古已有之。硕鼠缘何得意 ?关键是没有猫。人们对硕鼠是深恶痛绝的,在鼠害猖獗之时,对猫的呼唤就显得尤为强烈。硕鼠的狡猾正在这,它不是以鼠的身份出现,而是以猫的支持者、呼唤者的身份出现的,因此,也就更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 君不见某些贪官污吏被捕前还在振振有词地作反贪倡廉的动员报告吗?此漫画的用意正是讽刺这些贼喊捉贼的 贪污腐败者。,总结:漫画材料一般可按四步审题:,1.先看画面内容; 2.再看画中语言(画面语言、画题); 3.找画面与画题相统一的内涵。因为画题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4.看与现实生活中哪方面有联系,找准分析角度。,二、关系型材料的思考角度,(

12、一)横式联系。,这类命题大多由两类性质相近或相反的材料组成,要求审题者弄清两者的连结点,再根据这共同点去推导 ,因做的是表面文章,所以,审题难度不大。 材料三:蚕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献给人们的是晶亮的丝:一只工蜂只能活六个月,但献给人们的 是香甜的蜜,而它们对人类的索求却极小。试以“吐丝”“酿蜜”说为题写篇议论文。 角度: 、赞为人民而奉献一生的高尚情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给人甚多,而索取甚少: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埋头苦干、辛勤劳作。 、作学问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来加工。 、古人曾叹:为谁辛苦为谁甜驳中有立:应树立高尚的精操。 分析:吐丝的蚕、酿蜜的蜂,其共同点是生命短暂,为人类

13、献出自己的一切,这个角度与第个角度 相似。其区别在它除了给予外,尚谈及所求甚少这一问题。这一“给”一“取”体现的正是一种“牺牲”精神 。虽是从蜜蜂引出,但春蚕亦有此类特点,故亦可算切题。但均只考虑了一个方面,故非最佳角度。,还有一种情况,材料中列举的是性质相对的两种情况,审题时就要考虑到它的延伸。,材料四:砸破水缸,放水救人,历来被称为明智之举;往树洞灌水,让滚入洞内的球浮起来,也堪称机智 的做法。读书碰到难懂的句子,删去枝蔓,则顿时领悟;解繁难的几何题却往往要加“辅助线”,才能豁然开 朗。 分析:此材料共两句,四个内容: 对于同样的东西水,有时要放,有时要灌,且都处理得很好,这说明了什么呢?

14、这还是一个场合问题 。像春天,下雨在北方是及时雨,在南方并不见得讨人喜欢,可见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不可一概以好坏论之 。 中心: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不可机械照搬,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二)纵式联系,此类材料从字面往往难以把握其内涵,必须进行纵深思考,方可找到分析的切口。 材料五:某大学校长讲过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大学生走向社会,就如同猎手走进了森林,我们不应 只让他们带干粮,还要教会他们怎样使用猎枪。” 分析:这则材料的难点在弄清“干粮”与“猎枪”是什么关系。众所周知,猎手到森林中干粮带得再多, 也有吃完的时候,只有会用猎枪才能保证不挨饿。从这点讲“猎枪”比“干粮”要重要得多。就大学生来说

15、, 掌握学习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再引申一下,从长计议比只顾眼前更重要。通过分析,本材料的中心也就 自然出来了。 对纵式联系的材料,审题时必须区分清主次轻重,不可平均用力。,(三)循环联系,这在材料作文中恐怕是最难的一类,学生往往因搞不清它们间的关系而乱谈一气。86年高考文题树木 森林气候便是如此。又如: 材料六:春天雨水勤,田里的小苗长得欢,但是杂草也随之陡长,与小苗争水争肥。农夫抱怨道:“雨水 勤了,害得我多花工夫去锄草。”请以雨苗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分析:本题须认清“雨”、“苗”、“草”之间的关系:雨勤,则苗、草齐长;无雨,虽草不能生,但苗也得死,不能因怕草长而连雨水都不要。要想苗

16、长得好,雨水是不可少的,锄草也是必要的。联系实际,改革开放,读书等等,均是同理。 小结:很显然,对具有循环关系的材料,首先应搞清几者之间的循环关系和内在联系,找准最佳议论角度 ,通过辩证地分析问题,才能使议论富有说服力,避免片面性。,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到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时候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