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共45张)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896821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共45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共45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共45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共45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共45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共45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共45张)(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思考: 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等,这里形成大片的沼泽,面积达110多万公顷,完达山养牛的牧场,阅读教材6062页的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参考大本4850页知识点一: 1 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其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2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对其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1 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条件?有没有有利条件? 2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有利:作物生长期较长,生长期内,光照强,日温差大 病虫害较

2、少。 农闲季节从事其他产业活动,不利:作物易受低温冷害影响,畜牧御寒,饲料供应困难,农闲季节从事其他产业活动,61页思考:,温带湿润、半湿润 季风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降水主要集中夏季, 雨热同期,1、品种较为单一,以喜温作物为主 2、一年一熟 3、作物生长期较长 4、作物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但病虫害较少。 5 农闲季节从事其他产业活动,包括高原、平原、山地; 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1、影响农业类型, 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2、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单产高,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

3、为2.57.5,全氮含量为0.150.35,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黑土主要分布:,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松嫩平原中部 大兴安岭两侧,特点:,有机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生产力高,温带湿润、半湿润 季风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降水主要集中夏季, 雨热同期,1 品种较为单一,以喜粮作物为主 2 一年一熟 3 作物生长期较长 4 作物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但病虫害较少。 5 农闲季节从事其他产业活动,包括高原、平原、山地; 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1、影响农业类型, 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2、土壤有

4、利于农业生产、单产高,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

5、卉的需求量大。劳动力成本低。,阅读教材60264页的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参考大本5052页知识点二:完成下表,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不利的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 不高的农作物,且能一年一熟。,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 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 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 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从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总趋势是逐渐递减的。但受丘陵、山地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不符合上述趋势。,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 南北向地域分异的 主导因素是什么?,纬

6、度,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海陆位置和地形,作 业 1 大本:知识点一、二 填空和对点训练 课堂作业 2 背记与理解 东北农业发展的条件评价(气候、地形、土壤) 东北农业的分布 多坐标图的读法,阅读教材6466页,参考大本52页,回答: 1 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2 为什么东北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3 为什么农业生产要具有地区专业化? 4 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 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

7、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 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粮食占有量高,商品率高。,(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东北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为什么农业生产要具有地区专业化?, 土地平坦连片 工业的农机生产能力强 人均耕地比较多,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发挥农业机械的效益 加强农业技术应用,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 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农业生产规模大 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 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 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 将是确

8、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2) 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现有耕地面积3 800多万亩。2008年,垦区粮食种植面积3 450万 亩,粮食总产量284亿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60亿斤,商品率达 到91.5%垦区现代农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劳动生产率、农业 机械化率、科技贡献率、农业标准化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黑龙江垦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 2.黑龙江垦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有哪些?,大豆 甜菜,平原面积广大,雨

9、热同期,土壤肥沃;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高,区域专业化水平较高。,课堂练习,阅读教材6769页,参考大本52页,回答: 1东北农业发展面临的那些问题并分析原因? 2 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 重点分别是什么?,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 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 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是洪涝与干旱 环境污染,1 东北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原因: 是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增大 是高强度的农业开发(森林的过度砍伐与湿地过度开发)造成土地退化,进而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2 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10、。,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图4.4 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

11、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好处: 西部草原: 利用畜牧良种,繁育犊牛、羔羊; 犊牛、羔羊移到东部育肥,减轻对草原的压力 东部市场广阔 东部: 粮食就地转化,地形、气候、市场 2 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 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 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 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 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 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 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 这样的连环

12、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3 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 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 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 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原因: 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 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 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1、图中体现了哪些产业的良性共处? 2、这种模式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什么意义?,种植业、养殖业、栽培业等,生态农业的好处,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种植、养殖、加工 多种经营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通过循环利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了经济效益 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开发新能源和物质循环利用,降低了污染,净化 了环境 增加了就业,作 业 1 大本:知识点三填空和对点训练 2 小本:课时跟踪检查七 3 背记: 东北农业发展的条件评价(气候、地形、土壤) 东北农业的分布 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东北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为什么农业生产要具有地区专业化? 东北农业发展面临的那些问题并分析原因? 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 重点分别是什么? 生态农业的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