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说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66949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抱母亲》说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这篇课文讲的是:“ 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 “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内容简洁,语言朴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教学目标为: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3主动经历

2、读书实践的过程,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理解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重担,感悟母爱如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是教学难点。而抓住“我”两次抱母亲的不同心情,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本课教学时间两课时,本课时共分为四大环节:第一大环节:激情导入,揭示课题。我想这样设计导语:“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要抱母亲,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等等。教师相机表扬学生善于思考,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 )第二大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步:读

3、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扫清阅读障碍。重点强调容易出错的生字:“翻” “瘦”和重点词 翻山越岭、愧疚 。 (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逐字理解的方式弄懂整个词语的意思)第二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讨论一下,试着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这一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达到对课文内容初步的、粗线条的整体感知。第三步:质疑问难(巧妙切入) ,梳理筛选(引出)出探究的问题。2学生边读边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之后,梳理、筛选出共同探究的问题。以上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

4、的自学习惯和初步的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了解学情,确定导学思路。第三大环节: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本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情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实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以下三步:第一步,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多数学生很容易说出作者觉得母亲很轻(板书:身体轻) 。接着,就可以顺势指导学生到文中把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引导学生关注“竟然”这

5、个词语,理解什么是“竟然” ,围绕着“竟然”引出三个“没想到” ,让学生继续探寻。第二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三处“没想到” ,一一画出,并在小组内交流,体会作者的心情。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巡视并作个别指导。第三步,全班交流,点拨引导。这一步主要围绕探究的重点问题,启发学生多元感悟,教师相机在关键处、重点处、难点处、学生不易发现处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预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拨引导:1. 在交流第一个“没想到”时,可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

6、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通过“使劲、用力过猛、差点”等词,用心体会,感受到作者对母亲了解不够,因而“没想到” 。在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动作表演来辅助读文。2. 第二个“没想到”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护士的责怪的语气,并比较“责怪”与“责备”的不同,通过词语的辨析,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锤炼。而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心情, (板书:难过)并想想他为什么难过?理解“重担”的含义是3本文学习的重难点。教学时可以按如下设计来突破重难点:(1)先让学生说说“重担”是什么意思?母亲承受的重担到底有多重?”并在本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和字词好好品读体会,让学生跟随作者的文字展开想象

7、。 (例如引导学生抓住系列动词和重点理解“翻山越岭”来体会母亲的艰难等) (2)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的重担除了肩头的担子还可能是什么?(家庭的负担、养育子女的艰辛等) (板书:负担重)理解母亲挑起的是整个家庭的重担,体会母亲的伟大和坚强。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可以配上音乐,读出自己的心情和体会。自然而然地引出第三个“没想到” ,此时再来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 (板书:愧疚) ,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愧疚(母亲抱我无数次,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为我们的成长付出那么多,不求回报,而“我”对母亲了解得少之又少)读出对母亲的愧疚之情。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母亲的情感。

8、找出第三段中描写母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母亲的内心。从母亲的表情和谈话中,不难看出母亲从不宣扬自己的付出,正是这无私的爱,让我们体会到母爱如山。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母亲是否也像这位妈妈一样,为了孩子做出无数的牺牲,可以找两位同学谈谈。将此时此刻的心情融入文中,再来朗读第三段。4.理解“我”对母亲的回报。让学生朗读第四、五段,说说“我”此时再抱母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理解“我”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板书:感恩)第四大环节: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 回归整体,总结全文。让学生再读全文,(谈收获,或升华情感。 )让学生谈谈对母爱的认识,可以用一句最喜爱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或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下来。3.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选读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诗歌,或学唱一首献给妈妈的歌。总之,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主,以读为本,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理解、感悟,力求把课上得生动、真实、朴实、扎实、有效,达到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的和谐统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