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56799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及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及反思目标: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我们班的某某某离开家来富阳读书,离开爸爸妈妈,你想家吗?趁机引入试题:他离开家几天就开始想家了。那么一个人离开家乡几十年后回到久别的家乡,心中一定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回乡偶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首诗,板书:回乡偶书。2、学生齐读。3、出示头像,介绍诗人。贺知章不但是个大诗人,而且还是个大学问家。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通诗,读准字音

2、,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2、认读生字,纠正字音。出示词语:偶然、鬓毛、衰老、客人、何处来、乡音解释:“衰老”(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哪里来、什么地方来。)解释“鬓毛”(图片帮助理解)3、开火车读词语。4、分小组朗读诗。二、交流学习,感悟诗情。1、学习第一、二行诗。自由读,说说大概的意思。图片出示(年轻和年老):有哪些变化呀?(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很大,诗人的样子也发生很多变化,可是唯一不变的是什么?(乡音)解释:家乡话。为什么没有变?(说明诗人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这两行诗:诗人50多年没有回家乡,现在回来了,还是衣锦

3、还乡,见到了家乡的许多变化,心中百感交集,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学习第三、四行诗。过渡:诗人没有忘记故乡,而故乡还认得这位在外多年的游子吗?自由读,你能说说大意吗?演一演。有感情的读。三、配乐吟诵,升华诗情。1、配乐诗朗诵。(师范读)2、学生学习吟诵。3、那么怎样读好诗呢?老师这里提供大家一个方法。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4、学生自由朗读。5、指名朗读。6、同桌朗读。(配乐)四、阅读续篇,深化感情。1、出示回乡偶书之二2、学生自由朗读3、集体朗读五、快乐写字时间。1、学习“客”的书写。2、学习“何”的书写。反思: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品质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古诗精练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从学生想象“贺知章”与儿童的对话,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加入了自己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把古诗的意境形象地表达出来了。新课标中讲:“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中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