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考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831076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3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考试(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考试(五) 答案解析,昌宁一中 饶正志,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客观阅读题解题思路: 1、为原文标明段落序号; 2、先看设置试题,再阅读原文;根据设题点在阅读时勾画重点和相关语句。 3、注意原文和选项陈述之间已然与未然、确指与模糊、先与后、夸大与缩小、原因与结果、现实与推测、部分与整体、个别与普遍、肯定与否定等的差别,观点与人、事的对应等。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4、清楚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正确与不正确、符合原文与不符合原文等题目的要求。,科技文总体解题技巧,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

2、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常见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表述在逻辑上有错误。原文第二段说“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但“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不一定就会有美感”。C项,根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美、具体与求真、

3、抽象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这段话来理解,这里所说的“职业的痴呆”应理解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特别沉迷”。D项,依据第三段“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一句可知,本项应该这样表述:“科技创新主要是理性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形象思维的辅助。”,2(3分)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4、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第三段“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一句,是在上面列举事例后得出的观点,第四段开头“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一句,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的观点,所以,“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觉与顿悟”不能作为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论据;况且,D项的表述中,也没有体现二者“重叠”、“交融”的成分。,3(3分)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根据第二段中的

5、“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等语句可知,第二段说的是艺术的表达技巧问题;第四段中王国维通过对辛弃疾词木兰花慢的研究,曾提到了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现象,下面又列举毛泽东、海森堡的话进一步证明,可见,这一段说的是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问题。,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4.(3分)D 【解析】利:谋利,贪图。 5.(3分)C 【解析】第句是陈述董俊赶走武仙后诸城归附的情况;第句是表明董俊钦慕马援为国战死沙场的壮伟品格。 6.(3分)A 【解析】强加因果,原文并未表明武仙归降是因为董俊进奉俘虏和战利品给木华黎。 7

6、.(10分)译文: (1)(5分)你想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但又夺去他们的口粮,即使是最无道的寇贼也不会 这样做。(得分点:“欲”、“而”各1分,句式句意3分。) (2)(5分)叛贼只是他一个人,其余的人如果能脱离这个叛贼,那就是忠义之士,我将 发给他家财,并奏请皇上授予官职。(得分点:“去”、“官”各1分,句式句意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赏析 一个远离故乡的人乍还家中,一眼就看出哪些有了变化,哪些没有变化。此诗即写人回到谷口故居的第一个印象。他对窗前幽竹寄予了深情;表示了由衷的赞颂。春残时节,黄鸟稀

7、了,辛夷花开过了,杏花也纷纷飘落,唯有那窗前翠竹,葱茏碧绿,不改清阴。在这里,他把竹子比作有情之物,同时还赞颂了竹子万劫不磨的品格。,具体分析鉴赏,诗的第一句中的“谷口”二字,暗示了“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云云皆称“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可以想见,春到谷口,当更具一番景色。然而,此番归来却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黄鸟,即黄莺,叫声婉转悦耳;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景象,才使得诗人欣喜地发现

8、了另一种可贵的美窗前幽竹,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这就使诗人以压抑不住的激情吟诵出:“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怜”者,爱也。爱的就是它“不改清阴”。“不改清阴”,简炼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的内美与外美和谐统一的特征。钱起正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综合全诗,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什么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解答分析: 诗人刻画“幽竹”所用的手法,综合全诗这是解题的一把钥匙

9、,应是“对比”或者“反衬”而不是“拟人”。 有两问,第二问重点要回答幽竹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诗词往往有所寄托从“诗言志”这一角度来看,应突出竹的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在品质特点。 答: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幽竹的形象,用春残、黄鸟稀少、各种花(包括杏花)都凋谢和幽竹不改初衷、依然青翠形成对比。刻画出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1)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 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重在表现“春残“(或暮春时节凋零空寂的气氛).用了渲染手法.诗中用“稀“,“尽“,“飞“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

10、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待人始终如一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二)古代诗歌阅读答案,8.(5分)暮春时节,窗前幽竹,翠绿葱茏,摇曳多姿,好像不改初衷,深情地迎接主人的归来。(1分)“不改清阴”,简炼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的内美与外美和谐统一的特征。(1分)刻画出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1分)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2分),9(6分)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

11、法来突出幽竹的让人怜爱。(2分)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才会突然间感觉到幽竹以清阴迎我归来的可爱。对比反衬是由鸟声稀、花飞尽、春光将舍我而去的凋零景象与幽竹撑一伞绿葱葱的清阴来迎我构成的,“稀”、“尽”、“飞”三字渲染出了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气氛。而“幽竹”、“清阴”与“待我”则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2分)拟人手法表现在诗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钱起正是以我的“怜”和竹的“待”将物我之情贯通起来,创造了一种物我相亲的画意诗境。(2分),拓展阅读,竹 陈与义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 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从诗的内容看,作者最喜欢在什么时候赏

12、竹?,“月夜”,此时之竹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致?,“月移竹影,映上窗帘 ”,这样的景致为什么特别值得赏玩?,竹影婆娑,弄姿窗前,景象生动,格外招人喜爱,月色朦胧,更能催生人们的联想和想像。,(三)名篇名句默写,10(每空1分,共6分) (1)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香远益清 (3)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25分) (1)(5分)BC (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 (2)(6分)老园丁的人生经历告诉他“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短暂的”,(3分)在他没有弄清“长到何时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的时候,他不会去采摘玫瑰

13、。(3分) (3)(6分)由物及人(以物喻人)(2分),揭示小说哲理。(2分)老园丁的感情生活没有圆满的结局是因为那些女人都只是看中了他的局部,却没有看上他的全部,因而他们的爱是不完整的。(2分),(4)(8分)人们爱玫瑰,就摘下它,人们对于爱的东西会想尽办法将其“私有化”,自私是人类本性之一;人们在拥有美好的同时,却不知道珍惜;残断的东西,生命短暂,爱也是如此。(答出其中一点给3分,谈感悟的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能结合作品理解深刻的给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25分) (1)(5分)BC (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 【解析】A项说“一个月”,文中无依据,而原文是“经过系统

14、治疗”。E项说“记述了他学习医学的艰苦历程”属无中生有。D项说“几乎全是”,而原文是“他荣膺过世界上很多医学最高奖项”。,(2)(6分)王振义兢兢业业,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医学事业上;王振义在一则国外医学资料中得知,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逆转;经过多年试验,他终于在显微镜下找到了这个特定的条件:大量早幼粒癌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下,竟变成一个个发育正常的细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第四段引用王振义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幽默的性格;第六段引用陈国强的话,表现了王振义诲人不倦、甘当人梯的精神;这样直接引用使传记内容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人物形象更鲜明。(每点2分)(意思

15、对即可),(4)(8分)原因有三点:第一,热爱医学事业,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第二,虚怀若谷、谦逊求实;第三,淡泊名利。就以上三点任选一点联系实际略加分析。如第一点:勤奋刻苦、孜孜不倦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现实中那些取得成功的人,首先是热爱自己事业能忘我工作的人。如第二点:虚怀若谷、谦逊求实的态度能使人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能清醒地认识主观与客观,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扑下身子实干的时候取得的。如第三点:一个能实实在在地豁达达观地看待名利之人,才可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他的研究,这样的人才更容易成功。(每点原因2分,分析2分,意思合情合理即可。),五、

16、语言文字运用(成语),13(3分)D 【解析】D项“如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又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现多指受到老师的教导。不能形容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A项“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片羽毛。古代传说,吉光是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现常比作从前生活中稀少的、值得回忆的往事。B项“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C项“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病句、衔接,14(3分)B 【解析】A 项,表意不明;C项,否定失当;D项,成分残缺,“针对”后缺中心词,“不良的现状、情况”等。 15(3分)B 【解析】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与过去的“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相比,现在人们的态度有变化了,所以应排第一句,与前文中的“掠夺性”相对应,现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