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经验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23564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经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陆 良 县 以 “四 个 创 新 ”推 进 学 习 型 党 组 织 建 设 见 成 效近年来,陆良县紧紧围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稳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这一主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学习制度、方法、阵地和途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提高,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一、主要做法(一)健全制度,构建金字塔学习模式该县紧扣各阶段发展要求和目标,制定下发了中共陆良县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金字塔学习模式,让学习由“软任务” 变 “硬指标”。1.抓“塔尖 ”完善中心 组学习制度, 发挥好龙头作用。健全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2、计划、集中学习、自学学习、学习调研、学习通报、学习考勤、档案管理、学习考核等八项制度,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 4 次,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 12 次。自去年来,该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均按要求组织了相应学习活动。其中,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全县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了“三农” 建设、抗旱救灾、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2 -“十二五” 规 划编撰等 专题学习活动 7 场 ,参学范围扩大到基层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及 35 岁以下青年干部,并邀请辖区单位参加学习,推动了学习资源的一体化。该县把重点放在健全领导干部学习考评机制上,制

3、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考核管理办法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考核办法,完善了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做到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求长效。2010 年,全县共学时学分考核科级领导干部 492 名。2.固“塔中 ”建立学 习帮扶制度,架起党建 “连心桥”。建立了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或做形势宣讲制度,县级领导干部每年到挂钩联系乡镇上一次党课,正科级领导干部每年到挂钩联系村委会(社区)上一次党课,副科级领导干部每年到挂钩联系村委会(社区)的村民小组上一次党课或做一次形势宣讲。全县 132 个机关党组织与 132 个农村党组织结成帮学对子,在农村党员素质提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加强帮扶学习,使

4、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从“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 。2010 年至今,全 县有 424 名领导 干部到挂钩联系点上党课或做形势宣传。3.稳“塔基 ”健全学 习投入机制,为 基层党组织提供物质保障。该县将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 3 -算,去年共划拨 139 个村(社区)的党组织工作经费 355 万元,并按农村在册党员人数,从县级财政、县管党费中以每名党员 50 元的标准补助教育培训经费,确保了基层党组织学习活动的正常运转。该县还着力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以打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示范村为平台,加强了农村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学习阵地的建设

5、和整合,让基层党组织学习有场所、有资料、有管理。截至目前,全县 113 个行政村中,有被市委组织部评定为“五星 级 ”的 活 动 场 所 1 家 、“四 星 级 ”5 家 、“三星 级 ”88 家 。(二)创新方法,开设“四个”课堂该县搭建新平台,增添新内容,借用新媒体,积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在全县动员百名专家和理论学习骨干,开设了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基地课堂、远教课堂“四个课堂” ,让学 习由“ 难学 ”变“易学” ,增强了学 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1.开设“固定 课堂” ,增 强理论素养。设立 农村党员中心户,从党性强、文化高、具有带动能力的骨干党员、村民组长、党小组组长中推选学习标兵,

6、组织其他党员进行学习培训、集中讨论和技术交流。依托“三校 ”进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培训资源,邀请领导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 4 -讲党课,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教育,提升政治觉悟、坚定政治信念。开办致富讲座,邀请党支部成员讲政策、 “土专家” 讲技术、致富能人 讲经验,引导农村党员学政策、学技术,提高致富能力。通过设立农村党员中心户、开办致富讲座、讲党课等固定宣讲,全县先后举办了各类主题班次培训 48 期,发放培训宣传资料10000 余份,培训 9000 余人次,实现了每年将农村党员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2.开设“流 动课堂” ,提高科技水平。 建立 县直涉农部门科技人员为

7、后盾,乡镇涉农站、办、所负责人为主体,村“土秀才、土 专家” 为补 充的农业农村实 用技术培训师资队伍,以开展“ 四培双 带” 、党员形象示范 户、党员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载体,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村党员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帮助解决创业增收致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目前,已在全县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 1839 名,在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 1005 名,在党员致富能手中培养村组干部208 名,把村组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 512 名,实现了“一户带一片,一片促一村” 的联动效应。3.开设“基地 课堂” ,培养 实践能力。本着 “有品牌、有影响力、有市场竞争力、有区域优势、有地方特色、带动作用明显”的原 则,以

8、行 业协会为龙头,培育 选树了一批农村- 5 -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涵盖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行业,为农村党员学习掌握实用技术提供平台。该县现已培育选树“党 ”字号科技致富示范基地 11 个,累计举办现场技术示范培训 40 余场次,培训党员、群众 4 万多人次。4.开设“远 教课堂” ,增 长创业本领。充分 发挥远程教育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优势,通过集中播放、需求点播、上网查询、信息发布,组织农村党员收看科教片、实用技术片和政策宣传片,引导农村党员增强科学发展能力。2010 年,该县共建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信模式终端接收站点 150 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站点建设覆盖

9、率、电信模式覆盖率、点击率三个百分百。据统计,从 2010 年至今,该县农村远程教育已集中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 25 万余人次,有 4000 余名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掌握了 1 至 2 门农业农村实用技术。(三)拓展阵地,大力推进“三校进村”该县以“三校 进村” 为 基层党组织学习阵 地,因地制宜地建好“乡镇 党校分校、 农民实用技术 学校分校、公民文明学校” ,重点 对 16 至 40 岁的青壮年农 民进行教育培训,增强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针对性。该县 139 个村委会(社区)均挂牌成立“三校” ,并与课堂、基地、生产一线三种培训场所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各- 6 -村的党员活动中心(活动室),建立

10、健全了三位一体、三校一中心的农村党组织学习教育培训阵地,有效改善了教学条件,让基层党组织学有其所。该县在“三校进村” 培训中,还大力推行“菜单式 ”选学,采取电化教育、外出参 观、现场交流、一帮一、一带一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突出涉农政策、惠农内容、利农目的,便于理解和掌握,深受基层党组织欢迎。目前,该县“三校进村” 已先后培 训党员、干部、群众 17 万余人次,造就了一批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青壮年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四)完善途径,开展多层次学习活动为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推向深入,该县结合各阶段的党建任务,开展多层次学习活动,组成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链,促使

11、“一次性学 习” 、“阶段性学习”向“ 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转变。一是广泛开展“四个一 ”读书学习活动。在全 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四个一 ”读书学习活动,即每周进行一次专题学习、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季度搞一次调研、每年写一篇理论文章(心得体会),不断丰富学习载体,提高学习质量。如三岔河镇开设的“ 职工讲堂” 、县林业局开展的“周末开 讲” 、中枢镇建立的 “职工书屋”,均- 7 -将读书学习活动落到了实处,成效明显。2010 年,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共撰写述学报告和学习心得 529 篇。二是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该县把组织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政

12、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下发“新农村故事会杨善洲专题故事” 活动 方案,编 印共产党员的楷模 杨善洲故事资料汇编,创新开展了“ 新农村故事会杨善洲 专题故事” 活动。目前,全县 139 个村(社区)共开展“新 农村故事会杨善洲专题故事” 活动 82 场 次,讲故事 359 个,累计到场参加群众人数达 6923 人次,领导干部带头交流心得 181 人次。同时,全县还以交流心得、唱红歌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活动 2000 余次,撰写心得体会 1000 余篇、各类理论研讨论文 800 余篇。二、取得成效一是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推进,使该县广大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

13、平和政治素养得到了提高,分析问题和推动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 年,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共撰写调研报告 125 篇,理论文章 245 篇,为解决全县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障和理论支撑。二是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县各- 8 -村涌现了 8300 多名学习型党员、2200 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带动 1.3 万户 2 万名群众主动投工投劳 180 多万个,新植以泡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 4.8 万亩,建设 400 公斤以上高稳产基本农田 5.5 万亩,建成村组水泥路 444 公里、人饮工程 1085 处、沼气池 2918 口、小水窖 3018 口。三是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

14、丰富有效的读书学习活动,成为了该县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到基层搞调研的多了,想基层、为基层、帮基层的多了。该县在“ 富民 强县 ”大调研活 动中,以“一帮一” 、“手拉手”等定点联系、定点帮带形式,结成“866”工程挂钩帮扶对子 980 对,机关党员下村联系帮扶对子 1840 对,农村党员联系困难户对子 3240 对,农村党员联系致富户对子 1230 对,并选派 600 多机关干部到乡镇包村挂点并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基层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四是工作推动成效明显。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县委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上,全力抓好工业、农业、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推进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同比增长迅速,在 2010 年全市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中成绩明显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