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791012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仲元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命题范围:必修1第七、八、二单元 和必修2第一、二、三、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美国是自由世界的核心,民主的保护神,人民的朋友,专制者的敌人。所有封建专制统治者都把美国当眼中钉。美国是人类社会的成功模式的榜样!毛泽东,年7月4日新华日报”。以上言论可能出现于A.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解放战争时期D. 中美建交前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美国是自由世界的核心,民主的保

2、护神,人民的朋友,专制者的敌人”“毛泽东,年7月4日 新华日报”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可美国,认为美国可以保护民主制度,由此可以排除AC项;中美建交是1979年,而毛泽东是1976年逝世的。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战2.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演讲时说:“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A.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 改变策略,建立多极世界C. 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D. 中国

3、振兴,第三世界崛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和越战的影响,美国实力下降,又受到欧日崛起的影响,再加上中国的振兴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积极调整与中国的关系。但世界格局没有发生根本不变化。所以应选B。考点:当今世界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3. 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园维和官兵和警察l4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A. 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

4、彩B. 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C. 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D. 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300多项多边条约”、“联合国维和”的信息归纳可知,这是多边外交的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中“130多个”“300多项”表明,外交涉及的不可能都是世界大国,故B项错误;“联合国维和”、“反恐”不是经济方面,概念错误,故C项错误;以上外交对象应该包括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等,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多边外交【名师点睛】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5、,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发展为积极谋求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具体体现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中国外交领域一个新的理论平台。表明中国要完全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世界融合,已成为国际体系的维护者、建设者和改革者。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A.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B.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C. 1955年万隆会议上D.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在以后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又大加倡导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5. 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 “一边倒”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另起炉灶”【答案】D【解析】A项指的是清除国民党的残余;B项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材料无法体现片;C项是2

7、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原则;D“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这符合“另起炉灶”的内涵。故选D。6.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 根本利益的趋同B. 军事冲突的加剧C. 国家实力的消长D. 敌对意识的淡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对战后美苏故只能洗的认识。美苏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势均力敌、两分天下,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美苏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故答案为C项。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美

8、苏争霸7.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 向古巴运送导弹B. 成立经互会C. 成立华约组织D. 支持民主德国成立【答案】B【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 的关键信息,分析与经济相关的选项,B属于经济组织,故选B;A是军事活动,C是军事政治集团,排除A、C;D与材料无关。8. 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漫画中所示的局面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 铁幕演说B. 杜鲁门主义C. 马歇尔计划

9、D. 华沙条约的签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我们采取了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说的是冷战,冷战的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选B。A项是揭开了冷战的序幕;C项是冷战的经济方面的措施;D项的签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考点:冷战点评:冷战是美苏在战后因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进行的激烈的较量。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对抗。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出台了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组建了北约。苏联则成立了共情局、经互会和华约与之对抗。配合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对抗,宣传上也是对抗的重要阵地之一。9. 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

10、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答案】D【解析】材料中把冷战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强调的是冷战背景下,美苏之间的较量主要不是依靠武力的斗争,而且即使是进行军备竞赛,也主要是限于美苏两国之间,很好地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故D正确。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与冷战时期长时间的和平无关,故A错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是冷战期间直接的武装冲突,故B错误。 美苏两国之间在国家利益上有着冲突,故C错误。10.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

11、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A. 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B. 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C. 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故A排除。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没有日本,故B排除。材

12、料无法体现日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故D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日本11. 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 商朝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A项主要是骨器和石器;CD项都晚于B项。所以答案选B。12.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 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方式C. 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D. 目的是少投入多产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

13、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史实不难发现A C两项是小农经济的特点,B项是小农经济的历史地位,三者表述正确符合史实,而D项说法错误,少投入多产出不符合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特点。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本题体现的是合理安排农时的特点。13.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 重农抑商B. 南稻北粟C. 精耕细作D. 男耕女织【答案】C【解

14、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图是古代农业动力和农业工具的演变,体现了小农经济不断前进。三幅图片不能体现古代的农业政策及农业种植物的区域特色,故选项AB不符合题意;而D项男耕女织的关系在图片中不能体现,故D项也不正确。这三幅图片体现了我国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的农业小农经济特点【名师点睛】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它指的是古代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15、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14. 隋唐时期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其表现是:A. 耦犁的推广B. 耧车的发明C. 耕耙耱技术的形成D. 曲辕犁的出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隋唐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是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故选D。AB项是在汉代使用的生产工具;C项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曲辕犁15. “交子”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我国的: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C【解析】“交子”是宋朝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B、D项。16. 新航路开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主要是由于它:A. 大大开阔人们视野B. 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 证明了地圆学说D. 导致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产生【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发现了世界上的新的大陆,沟通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是世界真正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