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87744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二)综合探究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实行精耕细作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以家庭手工业最为普遍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小农经济VS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

2、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三、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

3、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四、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四大因素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本。4科技因素: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

4、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复习对策一、掌握古代中国四大主要经济政策1工商食官: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2坊市制度: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3重农抑商: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4闭关海禁:明代开始实行,清代前期更加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二、理解明清商品经济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联1政治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原来的统治措施已经不能维护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成为必然。2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3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理学走向僵化;小说、戏曲、绘画等市民文艺繁荣。三、本专题考点中耕作技术、市的发展和重农抑商为高频考点。今年考纲调整后把“重农抑商”和“海禁”列为加试,同时新增加了2个考点。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和细节的把握,对新增加的考点要高度重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