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思考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71031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7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思考(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讲,中国对外开放正面临六大挑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近十年来,进出口额2010年比入世初的2001年增长5倍,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中心,并形成了中国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的独特经济模式。但在入世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中国也正面临着六大挑战。,一、开放条件发生明显变化,首先,入世之初,中国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而今正步入重化工时代,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劳工成本上升,人口红利下降,依赖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扩大出口规模的开放道路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次,与入世之初相比,贸易摩擦明显增加,不仅与美国、欧盟等

2、发达经济体的贸易摩擦加剧,而且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加。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升值压力攀升,出口收益率收窄。,再次,入世之初,中国储蓄和外汇的“双缺口”刚刚消失,而今出现了储蓄存款余额稳定增长且居高不下、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双过剩”,利用外资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二、对外开放区域重心转移,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重心在-,90年代转移到-。入世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重心向-转移。而今,区域开放重心正快速从南向北、从沿海向内地转移。这使中国未来的对外开放必须面对三大课题:,一是如何避免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占gdp12%左右的珠三角地区因区域开放重心转移而出现投

3、资撤离、增速放慢、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衰落。,二是环渤海地区作为新的区域开放重心,同时也是中国重化工产业的摇篮,这一区域内密集分布着装备制造业、军事国防工业、钢铁、能源等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如何在开放中维护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成为必须考量的课题。,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和边境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的主要生活区域,如何在开放重心内移中维护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成为重要的课题。,三、对外开放产业重心面临调整,入世之初,中国一方面沿袭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验,在扩大和深化产业开放中,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制造业大转移的契机,大胆承接境外制造业转移出来的生产能力

4、,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带动国内制造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高,推动制造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扩张;另一方面,随着入世后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的产业重心。,1 而今,制造业的全球分工体系已经确立,-等东亚国家作为零部件主要供应商,-作为加工组装基地,-作为技术研发、设计和最终产品需求市场,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体系的重要内容。服务业的开放和承接全球服务业务转移,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的产业重点。而中国相对脆弱的服务业以及相对落后的管理体制,都在考验着新一轮的开放。,四、我国正步入高成本时代,在中国启动新一轮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升值的压力增大,而人民币汇率升值

5、,必然导致资产价格重新估价,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也使出口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率下降。,虽然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理论上进口产品价格可以下降,但是,由于中国进口需求规模扩大,进口依存度高,中国成为许多大宗产品(如矿产品)的最大进口国,出口商会利用中国进口扩大的机会和寡头垄断地位提高价格,导致人民币升值下进口产品价格不跌反涨,而进口投资品价格上涨,会增加工农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在经济增长率持续走高、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对能源、原材料、矿产品、水资源等的需求越来越多,资源压力日益凸显,导致资源类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并传导到下游的加工制造业领域,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也

6、出现上涨趋势。,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代,不仅资源类产品需求扩大推动其价格上涨,而且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一些发达国家谋求征收碳排放税,祭起新贸易保护大旗。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现实的政策选择。企业的环保投入增大,成本上升。,另外,为了缩小个人收入差距,必须提高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使企业的劳工成本上升。 总之,在资产价格、出口成本、大宗进口产品、资源类产品、环境成本、劳工成本全面上涨趋势下,较长时期内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不可小觑。,五、多重经济悖论并存,1.调结构与保增长的矛盾 在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必然放慢,而培植新兴产能,短期内无法立竿见影地拉动经济增长

7、,而要保增长,就会制约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2.调结构与降失业的矛盾 在调结构,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中,原有的就业可能沦为失业,而要保就业,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就可能受阻。,3.扩内需与低工资的矛盾。 收入水平和未来预期决定着最终消费需求的规模,要扩大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又遇到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的制约,而要提高工资水平,又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投资欲望和投资需求。,4.扩内需与分配不合理的矛盾。 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要扩大内需,就必须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而改变现存的分配结构,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又触及财政、企业和高收入阶层的

8、利益,并非易事。,5.涨工资与稳外需的矛盾。 提高劳工收入水平,增加工人工资,则企业成本上涨,降低出口产品竞争力。在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只有稳定外需,才能维持经济稳定运行,要稳定外需,提高工资就显得相对困难。,6.控通胀与保增长的矛盾。 在控通胀中,必然要压缩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而要保增长,投资、消费需求扩张又会助长通货膨胀。,7.控房价与金融安全的矛盾。 高房价成为恶化投资创业环境、影响社会稳定、制约房地产以外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在抑制高房价中,由于银行的优质贷款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房价较大幅度下降会影响银行业的收益,优质贷款转化为劣质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上升,影响

9、金融安全。,8.控房价与债务攀升的矛盾。 地方财政越来越依赖土地转让金收入,甚至堪称“卖地财政”。如果房价下跌趋势形成,已经达到125万亿元的地方债务将面临很大风险。,六、外部冲击加大,世界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等失业率仍处高位,一些国家财政赤字大幅攀升,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制约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张;南欧的希腊等部分国家债务危机还在发展,对欧洲乃至世界经济构成拖累。,2010年,美国gdp约146万亿美元;当年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超过13万亿美元,债务余额达143万亿美元,人均45万美元;赤字率9%,债务率100%;失业率9%左右。美国的出口振兴计划、再工业化战略,都无法根本改变美国经济困局

10、。,而且,美国加强金融监管会导致热钱流入中国的风险上升,增加中国流动性管理的难度;美国加强金融监管使境外美元回流困难,巨额国际收支赤字长期化,美元对人民币贬值概率增大;美国在推行出口刺激计划中,会持续压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降低中国出口美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制约对美国的出口增长势头。,而且,美国加强金融监管会导致热钱流入中国的风险上升,增加中国流动性管理的难度;美国加强金融监管使境外美元回流困难,巨额国收支赤字长期化,美元对人民币贬值概率增大;美国在推行出口刺激计划中,会持续压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降低中国出口美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制约对美国的出口增长势头。,欧元区经济

11、回升缓慢,制约中国对其出口的持续扩张;欧元贬值,人民币对欧元升值趋势难以改变,会进一步降低中国出口欧元区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制约对欧元区出口的迅速增长势头。,其次,工业品和服务需求的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新特征。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发展新业态,创造和引领新的消费需求。如新一代移动通信进入市场,已经催生出手机电视等空间广阔的消费需求。 全球主流消费市场正在向健康、节能、环保、低碳和个性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新的技术和创意正在推动形成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我们应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无论是发展现有产业,还是培育新的产业,都要充分考虑现实和未来的市场容量,考虑竞争能力

12、,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否则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第十讲,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思考,一、全球经济形势分析,(一)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形成,但结构不平衡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济复苏程度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美国失业率仍然维持在9%以上的高位;欧元区边缘区域债务危机不断。日本在遭遇大地震和大海啸以后,有待进一步观察。,(二)大宗商品趋势性上涨,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陡升 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各类大宗商品基本上从2009年2月触底以来持续攀升,黄金价格和铜价均创出历史新高,基本形成了趋势性上涨的态势。 原因是:首先,美联储在2011年可能仍将继续保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其次,新兴经济强劲的

13、经济复苏,导致需求稳定回升;第三,中东地区的动荡局面、近两年偏多的自然灾害等限制了大宗商品供给的增长。,(三)日本大地震带来的可能影响 日本大量救市资金的投入和能源、食品等重要商品短缺的相互作用,将进一步拉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并导致在日本出现通胀水平提高的情况。 传统能源产品的需求可能进一步扩张,从而在近期内对石油、煤炭的价格上升起到推动作用。,二、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一)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在2009年第一季度触底后,迅速实现-型反转。 具体而言,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回升的主导力量,成为稳定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现在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是10%以上

14、的高速增长,而是重在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过去过度依赖投资、出口拉动的模式,实现国内消费与投资、出口并重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增长率只要保持在7%-8%即可,因为,从已有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就业问题凸显的阀值大约在经济增长率-。,(二)中国的通胀问题,第一、中国的通胀水平较高,但还处于可控水平。,食品和居住的上涨幅度最为明显,这两类商品往往是生活成本的主要构成, 更为敏感。而且,作为CPI的先行指标,依然高企的PPI意味着较高的通胀水平在短期内仍将延续。从通胀幅度来看,并没有超过前期2008的高点,亦低于20世纪90

15、年代中期的通胀水平;虽然高于发达国家,但是,仍低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国际输入,兼而有之,且相互强化。 首先,流动性过剩。,第二,中国当前的通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出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计划09年贷款增加五万亿,结果达到9.69万亿,多增加4.69万亿;2010年计划增加16%即5.8万亿,但实际达到8万多亿。2011年1月和2月,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分别增长17.7%和17.9%。,其次,成本推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容小觑。,“民工荒”现象,推动工资成本上升,普遍的物价上涨,将进一步推动工资成本的上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提

16、升。,第三,国际输入型通胀问题需要重视。,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资本流动渠道,国际热钱涌入加上我国的贸易顺差,导致大量外汇流入。外汇储备基本上保持16%以上的增速。意味着基础货币投放量不断上扬。另一个是商品流通渠道,这主要是来自于国际能源、资源、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根据上述分析,如何治理通胀成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焦点。 自2010年以来,央行频繁提升存款准备率,自2010年10月份以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连续加息4欠。,不过,单纯的央行货币紧缩政策未必能够起作用。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是供给层面造成的,那么货币政策层面的紧缩,利率的提升和信贷额度的缩减,都将增加企业的负担,反而会进一步恶化供给。中国进入滞胀的风险也不是没有的。,三、中国应对之策 (一)需求管理政策 财政不宜实行紧缩政策。,财政支出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特别是影响我国的就业。当前的民工荒主要是一种结构性的问题,即熟练工和高级技工的短缺,另外也是长期低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