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鱼我所欲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707941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鱼我所欲也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鱼我所欲也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鱼我所欲也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鱼我所欲也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鱼我所欲也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鱼我所欲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鱼我所欲也(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鱼我所欲也,1走近作者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省邹县)人,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他本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曾受学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另一位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以“孔孟”并称。在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术上,他推崇孔子。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一部书,是由孟轲及其门人共同编写的。全书共7篇,261章。,2主题解说 本文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赞扬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

2、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为】 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 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 【得】 二者不可得兼(表示客观上的可能)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感激,现在写作“德”),5重点聚焦 师:文中所说的“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其本心”?“失其本心”以后会怎样?“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又有什么关系? 生:“本心”指人生下来所固有的善的本性。“失其本心”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坚守天生的善性,而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利欲的勾引。“失其本心”之后,人就会变坏,就会生邪念,做坏事,就成为一个不仁不义的人了。既然“义”是“羞恶之心”,而“羞恶之心”又是善性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

3、本心”丧失,“义”字也就随之丧失了,也就不能做到“舍生取义”。反之,只有坚守“本心”,只有如“贤者”那样使“本心”“勿丧耳”,才能做到“舍生取义”。,6素材积累 孟子名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犹如浮云一样。” 【感悟】李嘉诚曾说:“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到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钱,一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其实,贫寒不是问题,贫寒而不能坚守道义才是真正有问题。富贵也不是

4、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富贵才是真正有问题。,C,D,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解析】今/为妻妾之奉/为之),D,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获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能用呢? (2)贤者能勿丧耳。 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篮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会死亡。,7.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取譬设喻的手法来阐述道理,其中“鱼

5、,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一句,则重点从舍利取义的角度,进一步证明本文“舍生而取义”这个中心论点。 (2)文章最能体现作者“人性善”思想的语句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文章中表达“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一意思的语句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4)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情况是: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6)结尾“此之谓失其本心”与开头照应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6、贤者能勿丧耳。 (7)出自鱼我所欲也的成语有:嗟来之食、舍生取义。,8综合性学习。 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不是完整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永远的载体。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先哲,感受他们杰出的智慧、伟大的人格,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请你参与“中华的孔孟,世界的孔孟”综合性学习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上课伊始,老师让你们展示交流各自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对联式的活动主题。 你拟写的主题是示例:走近千古圣贤,敬仰百世智慧;走近孔子孟子,了解儒家思想;了解儒家思想,传承传统文化;学习儒家思想,缅怀孔孟先哲。,(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写出你积累的论语中的一句名句,并稍加点评。

7、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教育我们要有谦虚的美德。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句三字经中的句子写出了有关孟子的两个故事, 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并选择其中一个故事简单介绍。 故事名称:_ 故事简介: 孟子的母亲面对逃学的孟子,割断了正在织的布,以此教育孟子读书正像织布一样,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的勤学,不能半途而废。,孟母三迁 断杼教子,(4)谁曾在文化长河中照亮我们的心灵?请你从孔子、孟子中选择一个作为青少年心中的偶像,由你来给他颁奖,请写出你的颁奖词。 例:我推荐毛泽东。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不仅政论文章风格独具,文采斐然,而且旧体诗词

8、也堪称千古绝唱。 我推荐孔子。,颁奖词:你游说执政者,却不忘一个“仁”字;你宣扬治国策略,却不忘一个“民”字。辗转诸国,四处游说,只有仁你看得最重;唇枪舌剑,才思敏捷,要把民放在心中。在你的词典里,第一个是“仁政”;在你的路途中,永不踏上的是霸道。在你的路上,你走得艰难,是因为你背上有仁政,心中有人民。大哉!奔忙于天下,为的就是天下。一串脚印,留下的是你的智慧,一阵阵风吹不走的,是你的精神。仁者无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9、,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D,10翻译下面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

10、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11第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_”。(用原文的话回答) 12第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_”比“_”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义,生,【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11、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选自论语),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蹴尔而与之 ( ) (2)乡为身死而不受 ( ) (3)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 (4)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 ),用脚踢,通“向”,

12、从前,不如,厌恶、讨厌、不喜欢,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方式)而得到财富和尊贵的地位,对我来说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虚幻无用。,15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你从甲乙两则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贫贱不能移”精神的句子。 【甲】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或: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_【乙】贫而无谄(或: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6古人强调的“义”与当今人们追求的“利”有无矛盾?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