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利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70222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利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用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利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用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利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用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利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用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利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利(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用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利用,本 章 内 容,Page 1 of 55,5.1 社会信息传播与用户信息交流,信息的社会流通方式,1,信息交流系统及其特性,2,Page 2 of 55,5.1.1信息的社会流通方式,从社会学观点划分 社会的社会 流通方式,人际传播 和交流,组织传播 和交流,大众传播 和交流,Page 3 of 55,5.1.1信息的社会流通方式,(1) 人际信息传播与流通,信息反馈及时,直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信息传播与流通范围较小,3,2,1,Page 4 of 55,5.1.1信息的社会流通方式,(2)组织信息传播与流通 组织信息传播的通道,Page 5 of 55,5

2、.1.1信息的社会流通方式,组织信息传播特点,内部性,特点,针对性,目的性,反馈性,Page 6 of 55,5.1.1信息的社会流通方式,(3)信息的大众传播与流通 大众传播,就是通过专门社会机构复制大量信息,使之按一定模式传递给公众,从而达到众多的社会成员共享信息的目的。 大众传播的主要特征是:信息传播者通常是一个专业机构,如报社、广播电台、广告公司等,信息接受者是社会大众;信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经过复制或加工进行传播。,Page 7 of 55,5.1.1信息的社会流通方式,大众信息传播过程,可以用韦斯特利麦克林模型图表示:,Page 8 of 55,5.1.1信息的社会流通方式,大众传播

3、的社会作用 沟通社会联系 引导社会舆论 保障人们社会工作和生活的作用,Page 9 of 55,5.1.2信息交流系统及其特性,人际交流,组织交流,大众交流,大众媒体传播交流,文献信息交流服务,科研与开发中介服务,用户A (业务人员),用户B (业务人员),信息交流系统,Page 10 of 55,5.1.2信息交流系统及其特性,图中虚线以上为直接交流过程(第部分),直接交流主要包括:科技人员就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或研制工作进行直接对话;科技人员参观有关的实验室、展览、工程等;科技人员之间的书信往来,包括交换手稿等;科技人员的学术演讲;科技研究或研制成果在发表前的准备工作。 虚线以下的部分为间接交

4、流过程,它是通过科技服务或科技文献、信息工作进行科技交流的过程,文献是该过程的中心。它使人们从自行接触科技文献的间接科技交流方式发展到有组织、有控制、有目的地提供文献或信息服务的交流方式。,Page 11 of 55,5.1.2信息交流系统及其特性,(2)信息交流系统的特征 以科技信息交流系统为例 科技信息交流系统的两种交流方式有机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科技信息交流系统是一个广泛的系统 等级结构是科技信息交流系统最稳定的结构,Page 12 of 55,5.2 用户的信息获取及其障碍分析,用户的信息获取与查询,1,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障碍,2,Page 13 of 55,5.2.1用户的信息获取

5、及查询,(1)用户的信息获取途径 用户不依赖于任何信息服务系统获取信息 用户借助于信息人员提供的服务获取信息 用户通过“技术”直接使用信息查询设备获取信息,Page 14 of 55,5.2.1用户的信息获取及查询,(2)用户获取信息的影响因素,Page 15 of 55,5.2.2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障碍,(1)用户所在部门组织结构的障碍 任何组织的信息交流机制与组织机构均存在某种对应关系,这是由于组织内部的信息传播与汇集往往按组织结构展开。因此,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组织内用户的纵向与横向信息交流的展开和信息获取效率的提高。,Page 16 of 55,5.2.2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障碍,(2)

6、信息源障碍,信息源分布的分散性,导致某些信息处于“获取”与“交流”渠道之外。,有些信息,特别是组织的内部信息,往往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流通,导致信息交流的不畅。,信息源的语种结构多样性,使得交流受阻。,某些信息源与信息交流方式不协调,导致交流效率不高。,Page 17 of 55,5.2.2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障碍,(3)信息载体方面的障碍 信息载体的形式复杂,某些信息常具有多种形式,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然而,许多专指度很高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载体形式单调,甚至有的仅以口头形式流传,从而导致交流效率不高。 (4)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障碍 信息处理手段和传递技术是影响信息交流和获取的又一重要因素,目前,

7、远程数据处理和通讯技术已能将多类型网络中的信息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新型信息处理传播网。然而技术异构性仍然是其中的主要障碍。,Page 18 of 55,5.2.2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障碍,(5)社会的信息意识与素质障碍 意识和素质从整体上影响着用户的信息活动,关系到信息获取的全过程,如果形成障碍,势必对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完整性产生影响。克服社会信息意识和素质方面的障碍应从优化全社会的信息形态着手。 (6)社会的信息工作障碍 社会的信息工作是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外部条件,借助于信息服务,用户可以进行有效的外部信息交流,完善其交流渠道。克服这一障碍的途径是从总体上加强信息工作的社会基础,开

8、拓和完善社会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渠道。,Page 19 of 55,5.3 用户信息利用中的信息价值与价值转化,信息的使用价值及其测量,信息使用价值的变化,Page 20 of 55,5.3.1信息的使用价值及其测量,(1)信息的总体价值(绝对价值)与使用价值(相对价值),总体价值,用全人类的认知结构进行衡量,使用价值,以用户的认知结构来进行衡量,Page 21 of 55,5.3.1信息的使用价值及其测量,(2)信息价值的量度 用户“词库”测量 根据A.史列捷尔的术语,用“词库”来表示人们的知识结构。词库中的词包括事物及其属性的名称,包含了所有词之间的含义关系。在信息的作用下,词库将补充新词、增

9、加新的关系并改变旧的关系。显然,词库的变化取决于作用于词库的信息价值,语义信息量越多、信息价值越大,词库发生的变化便越大。,Page 22 of 55,5.3.1信息的使用价值及其测量,用户使用价值的测定,式中,V为信息作用于用户的价值,即用户词库所取得的语义信息价值(量);I表示用户接收的信息;T为用户词库量;A、B、C为常数。,Page 23 of 55,5.3.1信息的使用价值及其测量,信息的总体价值的测定 用全人类词库来确定信息的价值,所得出的是信息的绝对价值(总体价值)。词库具有一定的结构,直接用T表示词库,信息的价值可以视为它对人类词库的作用,据此米哈依诺夫等人提出了下列关系式:,

10、式中,y表示信息总量;x表示全人类词库T的变化;a、b为常数。,Page 24 of 55,5.3.1信息的使用价值及其测量,(3)信息实用价值的实际分析 定性分析,Page 25 of 55,5.3.1信息的使用价值及其测量,信息实用价值的定性定量分析 信息实用价值的定性定量分析测定中还可以采用一些半定量的经验公式。如可用下述公式进行某些粗略的计算: 式中:V为信息的实用价值;S为信息对用户的适宜性;W为信息质;I为信息量;t为时间;为常数。其中,S、W、I可以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赋值;e-t为信息的衰老系数,由信息性质决定。,Page 26 of 55,5.3.2信息使用价值变化,实际使用价

11、值与潜在使用价值之间的转化,信息使用价值的变化,使用使用价值的衰减,Page 27 of 55,5.3.2信息使用价值变化,(1)信息的实际使用价值与潜在使用价值的转化 信息的实际使用价值简称为实用价值,是指在目前条件下它对于用户的使用价值;而用户目前不能利用的信息实体所具有的使用价值称为信息的潜在使用价值。显然,信息的实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都属于信息的使用价值。,Page 28 of 55,5.3.2信息使用价值变化,如果某一信息对于用户既存在目前可以利用的部分,又存在暂时还不能利用的部分,那么该信息便同时存在实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二者的和即为使用价值: V使=V实+V潜,Page 29

12、of 55,5.3.2信息使用价值变化,(2)信息使用价值的衰减规律 信息使用价值衰变的形式 信息经过用户使用后,其使用价值逐渐衰减 信息未经使用,但为新的信息所超越 信息内容已经包含在其他更新的更适用的信息之中 用户通过其他途径改变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信息所属学科或领域的地位下降 信息内容过时(特别是消息性信息),Page 30 of 55,5.3.2信息使用价值变化,信息使用价值的衰减规律描述 信息使用价值衰变的半衰期 “半衰期”的概念来源于放射性物质核衰变的研究,定义为放射性元素核的因衰变而减小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应用于文献 研究中表示现在被利用的全部文献的一半的最近发表时间。,Pa

13、ge 31 of 55,5.3.2信息使用价值变化,普赖斯指数 将不老于5年的文献引用数量与总的引文数量的比例作为一个指数。该数值可以宏观地和微观地用来表示某一学科领域、某一期刊、某个研究所,以至于某人的某一篇文献价值变化。,Page 32 of 55,5.3.2信息使用价值变化,信息的使用价值与利用率变化曲线图,Page 33 of 55,5.4 用户的信息利用及其效果分析,用户吸收信息的概率模型,用户使用信息的效果分析与检测,Page 34 of 55,5.4.1用户吸收信息的概率模型,(1)维纳和兰格的用户吸收信息过程方程 包含在用户信息需求之中的信息,一经主体获取便会作用于主体,其作用

14、可称之为信息刺激。用户接收信息后为了吸收其内容,往往要经过多次思考、研究,方能消化“信息”,其中心环节是反复接受信息刺激,进行吸收反应。,Page 35 of 55,5.4.1用户吸收信息的概率模型,设信息刺激重复n+1次后,主体完成对信息的吸收,以理想的方式作出最终反应,这种反应的概率为Pn+1,称为反应概率,满足:1Pn+10。统计分析表明,概率Pn+1依赖于主体以前对给定的一系列信息刺激的反应。重复n次刺激后反应的概率愈大,则Pn+1也愈大。这种关系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线性的,于是可得差分方程:,Page 36 of 55,5.4.1用户吸收信息的概率模型,Page 37 of 55,5.4

15、.1用户吸收信息的概率模型,Page 38 of 55,5.4.1用户吸收信息的概率模型,Page 39 of 55,5.4.1用户吸收信息的概率模型,Page 40 of 55,5.4.1用户吸收信息的概率模型,Page 41 of 55,5.4.1用户吸收信息的概率模型,(2)影响用户对信息的吸收的因素 用户对信息的关心程度 用户对信息的理解程度 信息的影响程度 信息效益的期望程度 信息创造者工作性质的相似程度 实际工作对信息的需要程度,Page 42 of 55,5.4.1用户吸收信息的概率模型,信息的使用机制,Page 43 of 55,5.4.2用户使用信息的效果分析与检测,信息对用

16、户的作用,用户在信息的作用下将创造新信息,同时获得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多种效益,有助于管理、生产、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其作用可用下图直观地表示。,Page 44 of 55,5.4.2用户使用信息的效果分析与检测,(1)信息对用户思维作用的效果检测 信息可以消除用户对有关问题认识的不定性,以此为依据可以估算信息对用户思维作用的效果。我们引入熵的概念,用熵来描述用户认识不定性的程度。熵最大时,认识不定性最大;某一信息作用于用户后,认识不定性将会减小,其熵的减少量便反映出信息对用户的作用效果。,Page 45 of 55,5.4.2用户使用信息的效果分析与检测,(P1+P2+P3+Pk=1),设某一事件有K种可能:E1,E2,Ek,其发生概率分别为P1,P2,Pk,则熵为:,Page 46 of 55,5.4.2用户使用信息的效果分析与检测,(2)信息改变用户知识结构的效果检测 布鲁克斯在描述用户利用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