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70182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0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1 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同样的自然灾害,在不同的时代,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后果,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差异?,社会制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政权,国家政权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为其阶级利益服务,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为广大人民服务,(一)广泛、真实的民主,民主,广泛性,真实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有制度、法律、物质保障,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对立统一,专政职能,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性质,可以实现,专政,(二)正义的事情,探讨:国家的产生及性质,产生阶

2、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内容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本质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 家,阶级性是国家的 根本属性,探讨:国家的产生及性质,国家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性质也称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讲,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探讨:国家的产生及性质,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按国家性质对国家分类 ,剥削阶级 国 家,无剥削 阶级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者的统治,广大劳动人民对少数敌人的统治,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

3、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广泛、真实的民主,如何理解“民主”?,民主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广泛、真实的民主,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生命健康权 受教育权 财产权 ,民主权利,体现了民主权利的广泛性,(一)广泛、真实的民主,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人 民,平等地 享有民主权利,体现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一)广泛、真实的民主,我国的民主具有

4、真实性,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城镇的居民委员会 农村的村民委员会,体现了民主权利有制度 保障,我国的民主具有真实性,宪法 民法通则 刑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 劳动法 环境保护法 职业病防治法,体现了民主权利有法律 保障,公民选举所需要的经费均由政府开支。 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体现了民主权利有物质 保障,(一)广泛、真实的民主,我国的民主具有真实性,我国的民主具有真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体现了人民真实地拥

5、有自由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可以实现的。,(一)广泛、真实的民主,如何理解“专政”?,专政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一)广泛、真实的民主,专政职能,为什么要专政?,(一)广泛、真实的民主,在现阶段,国内仍有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社会安定的敌人存在。因此对敌人要实行专政。,如何专政?,依法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对立,民主与专政,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广泛、真实的民主,统一,民主适用于人民内部 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 的事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人民民主专政在新时代的内容,人民民主专政在新时代的内容,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 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二)正义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