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八个问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34939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八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八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八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八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八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八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八个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八个问题2008 年 4 月 21 日,学生导报第一版发表文章,最新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居民从 12 岁开始,心理健康指数逐年下降,高中阶段跌至最低谷。19 岁后开始较快上升。研究小组分析成因时指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亲子关系质量、家庭结构和学校教育质量。“与父母相处得好”的青少年在自我体验、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方面好于其他青少年。双亲家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其他家庭结构(如单亲家庭)的青少年。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明显好于普通中学的学生。由此可见,12 岁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关键年龄,亲子关系质量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它对孩子的自我体验、人际交

2、往和环境适应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国外,13 岁是孩子产生叛逆的分水岭。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系在全美排名前四,该系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专家告诉我,在美国,家长对孩子的 13 岁怀有恐惧心理。她曾听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 11 岁,还有两年就要 13 岁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听家长说,小学时蛮乖的,现在怎么变了?这样看来,无论国内或国外,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初中生,也就是十二、三岁的青少年与家长的关系成为很重要的课题,需要引起家长重视。怎样重视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这是个复杂的话题,在短短的 45 分钟里很难讲清楚。因此,我选择了一些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碰到的,我希望大家在故事里找到处

3、理自己与孩子之间矛盾的方法。问题 1:小学是好学生,初中怎么啦?张小静是个很乖的小姑娘,小学时是班长、优秀学生,不仅功课好,而且管理班级井井有条,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可是,进入初中后,她的外语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大半年后,退到下游了。英语老师鼓励她,只要你努力,一定能赶上来。她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真的有所好转,但一个月后,又继续后退。老师把她找来谈话,发现她学习是认真的,老师把她的所有英语作业本拿来,凡是错误的地方她都订正了,书写也很认真。老师找不到她学得不好的原因。她在老师面前只是哭,并向老师保证一定要学好外语。但是,接着的小测验她得了 30 分,接着的考试 55 分。老师真的懵了,只得找

4、家长一起来分析问题。张小静的母亲到了学校,看到这种状况和吃惊。因为张小静在小学时英语是最好的学科,母亲曾给她请过做英语老师的表姐帮她提高英语,但表姐说她的英语水平很高,不需要补习。母亲放松了她的英语学习,把精力放在她相对薄弱的数学上。老师和张小静的母亲一起分析,可是,还是找不出症结。只得请当事人自己分析。开始,张小静对自己的问题也说不清。老师帮她分析:“是自己掉以轻心?”她回答:“不是。”“为什么一次一次失败呢?”母亲插话道:“以前回家总是先做英文,现在回去总把英文放到最后完成。而且,听不到她读书、听磁带。”老师问:“你现在害怕学英语?”“是的。”“为什么害怕呢?”“因为一次次考不好?”“你听

5、课有问题吗?”“没有。”“课后复习吗?”通过一点点的问答、分析,最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与同一寝食的另外两位同学是好朋友,但最近那两位不睬她了。她心情不好,感觉孤独,上课有时也想这个问题。原来,学习问题背后隐藏的是交友问题,好在老师细心,要不然孩子的成绩会一直往下掉。孩子进入初中后,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一个暑假后,个子窜高了好多,心思也比以前复杂了。与父母的距离远了,与同龄人的距离近了。正如我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那样,当孩子孤独时,54.1%的孩子找朋友或同学,只有 11.8%找家长。可见,朋友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可是,朋友不理睬他了,怎么办呢?胡思乱想,造成成绩下滑。因此,对刚

6、进入初中的孩子,家长要特别留心他们的交友问题,不要总把眼光盯在分数上。问题 2:为什么对孩子“鞠躬尽瘁”,但他们不领情?我的朋友王老师回家后,跟读初三的女儿说,今天碰到一位学生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关心照顾,做得真好,我真是惭愧啊。女儿一听便来气,饭也不吃了。王老师觉得摸不着头脑,“我自叹不如,你生什么气?”王老师把这件事告诉我之后,我到王老师家做客,假装无意谈起做父母的不易。王老师女儿说:“有的是家长自找的,我们已经长大了,谁要他们整天管头管脚。我不管穿什么衣服,听什么流行音乐,我妈一概反对。她再要学习人家家长无微不至照顾我,我不疯了才怪。”原来孩子发火的原因在这里。知道了病因,病就容易治疗了

7、。恰好我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在新疆长大,今年暑期她跟她哥哥一起回新疆去看望母亲,哥哥还带了妻子一起去。她妻子是记者,对丈夫的成长经历很感兴趣,于是她就去采访了很多认识她丈夫的人,当然包括她的婆婆。我这位朋友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懂得爱孩子的一个母亲,她整整齐齐地收集了好几大本孩子的照片,整理得非常好。过了几天,这个母亲跟我朋友讲,说她把这些照片都交给了儿媳妇了。我这位朋友一听到这句话,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么珍贵的照片,全交给儿媳,多么可惜。然后母亲说了一句话:她说,再也没有一个人比我更合适保管这些照片了。当这位朋友跟我转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听到这句话,也非常地感动。我觉得这不仅仅只是关于

8、几本相册的问题,这是一个母亲主动地与儿子“分离”,是一种正确的爱孩子的表现。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王老师听的时候,她意识到自己管制孩子太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妈妈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多一些成长的空间,他可能会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任。问题 3:该不该悄悄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我最近对上海市三所中学的 1000 名初中生极其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学习问题成为两代人烦恼的来源。52.5%的家长非常担心孩子考不上好高中,31.5%的家长非常担心孩子长大后找不到好工作。只有 10%多的家长从不担心。孩子的前途给家长带来了心理压力,70.8%的家长认为:“处理事业比较容易”,11.

9、7%的家长认为“当青少年的父母比较容易”。这两者之间悬殊很明显体现了做家长的心理负担。然而,要有好的未来,要找到好的工作,在中国特定的现实环境中,唯有读书是一条保险的、可行的道路。家长与孩子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冲突多了,35%的家长说最近一次冲突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49.7%孩子认为升学是他烦恼的来源。我采访过一位家长,他发现孩子目前的学习表现不如人意,从他的嘴里又难以得到令我满意的答案,于是,悄悄到学校去问老师,与班主任谈,与学科老师谈,一个一个谈下来,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于是,窝了一肚子的火回家了。孩子放学回来,与往常一样,放下书包,走进自己的房间,打算做功课了。这时,家长装模作样地问:“最近

10、情况如何?”孩子说:“老样子。”“老样子是什么样子啊?”“每天都差不多呗。”“究竟怎样呢?”家长进一步追问。孩子不耐烦:“就那样吧。我要做功课了。”家长沉不住气了:“你们老师说,你上课有时讲话,前天作业还没交,老师盯着才交了。”孩子睁大眼,脸涨得通红:“你到学校去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家长一下子慌了手脚:“是你们老师请我去的,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孩子不屑地想:“说谎。”接着的情况,或者是家长把在学校了解的情况一股脑儿倒出,孩子不吭气;或者是孩子“砰”的一声关上房间门,不再理睬家长。总之,问题不仅没得到妥善解决,沟通障碍反而越来越大。说到沟通,很多专家和媒体都要告诫家长:做孩子的朋友。我想在

11、座的家长也会这样想:当然是做朋友拉,好朋友之间才能沟通顺畅。但是,家长们往往是说起来一套,做起来又是一套。家长们,当您与您的朋友相处时,您会偷偷地打听他们的情况,然后,又以兴师问罪的态度对待他们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我要说:家长就是家长,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因为,朋友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您的建议我可听可不听。朋友之间是两条平行线,即使偶尔相交,但仍可以不相干。家长与孩子能是这种关系吗?不能!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是孩子的监护人,因此,家长的角色、地位永远是大于孩子的。当家长想完全做孩子的朋友时,他的责任感也同时削弱了。我这样说可能与专家的说法不太一样。从我读过的家庭教育的理论书籍、报刊

12、杂志来看,专家们都告诫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可是,从我的观察以及我和自己孩子的相处看,我们做家长的,与孩子根本做不到平等的朋友关系。事实上,孩子们也不愿意做家长的朋友。有孩子说,家长想要做我们的朋友,无非是想探测我们的心事罢了。因此,家长还是做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好家长。回到前面的问题,家长该不该到悄悄去学校了解孩子,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您的身份是家长而不是朋友。知道问题之后,要设计方案,而不是沉不住气和盘托出。问题 4:孩子与老师产生矛盾怎么办?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她的孩子读初二时,与计算机老师发生了矛盾。刚上课时,老师要求先听理论知识介绍,然后打开电脑自己操作。可是,孩子心切,悄悄把电脑打

13、开了。老师发现后叫她关上,可是孩子很叛逆,偏不关。老师骂道:“你怎么这样变态的?”孩子的火窜上来:“你才变态呢,我开电脑怎么了,我又没有不听讲。”结果两个人在课堂上吵起来。老师让她到教室外面,不让她上课。孩子回来告诉妈妈,妈妈虽然认为老师骂人有错,但考虑到是自己的孩子先不听老师的话,而且,如果袒护了孩子,以后她不听所有老师的话怎么办呢?所以,她还是维护老师的权威和利益,批评了自己的孩子。从此,孩子与她交流日渐稀少。后来怎么样呢?四年以后,孩子填报大学志愿时说,她愤愤不平谈起过去的事:“我其实最喜欢的是计算机,可是,初二的那个变态老师打消了我学习的积极性。真是可惜。我的同学参加全国初中生 Fla

14、sh 大赛,得了一等奖。可是我的计算机比她还好,只是我跟老师吵架后不学了。”我的朋友听了之后非常后悔。如果她一开始对孩子的行为产生认同,慢慢再创造机会沟通,肯定孩子的优点,客观分析老师的不足,赢得孩子的信任。产生认同感后,其余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问题 5:孩子喜欢异性同学怎么办?在我对上海地区 1000 名初中生做的调查里,孩子烦恼的来源 19.6%是情感问题。从家长层面看,15%的家长禁止,78.3%的家长建议现在不要交男女朋友,无一人赞同孩子交男女朋友。但是,如何建议呢?这里面有个策略问题。下面是我女儿课题中的一段采访内容:征得怡然同意后,我和我母亲一起采访了她的父亲(因为早恋问题是个敏

15、感的话题,母亲觉得我自己还是孩子,不能把握,陪我去了,但整个采访过程她几乎没有插话。她认为我的事情应该自己面对)。那是一个黄昏,太阳穿过怡然家的西窗,窗外的树影把余晖斑驳地洒落在他的脸上。这是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他的语调比较平和。以下对话中,“我”是陈冲,“父”是怡然的父亲。我:怡然的事她都跟我说了。我还想听听您的想法。父:怡然小时候在澳洲时,是个非常出色的孩子。国外的环境与国内不一样,一回国,她首先碰到的是学习压力。在我和她妈妈的帮助下,她很快像过去一样出色。但是,交友问题成了一件头疼的事。我:您指同性朋友还是异性朋友?父:都有。先是交了个成绩不好的女孩子。老师们都认为这个女生不好,可她偏偏

16、认为很好,讲义气。好不容易分开了,又出现了男孩子。我:您认为交男朋友更难处理?父:(想了想)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反叛心理、长大的意识越来越强。如何引导孩子度过这个关键期,我们感到压力很大。怡然与男生发的短信被她妈妈无意中发现的时候,她妈妈觉得这件事很大。当着孩子的面差点发作,被我强行制止了。后来,她妈妈到房间哭了。妈妈说:“以前无话不说,现在突然发现她有了秘密,觉得她抛弃了我们,非常伤心。”我:您是怎么想的呢?父:我认为,如果父母盘问孩子,反而会把事情搞遭,只能使她说谎。不如在尊重她的前提下,让她自己说出,然后提些建议。我们从头到尾都没有责备她,只是一直帮她分析,哪里是不对的,哪里要改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稍不注意,他们就会觉得家里没有沟通的地方,就会到外面找朋友,通过对方的羡慕和表达,得到心里的满足。我:如果孩子不听呢?父:是的。怡然住读后,我们根本管不着她了,她心里在想什么,我们只能通过细致的观察来分析。当她能主动说出情感困惑的时候,我们别提有多高兴。我们没有叫她立刻与男同学分手,而是试着从她的嘴里了解那个男生。有了能沟通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