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33988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则”用法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 、 “便” ,或译为“原来是” 、 “已经是” 。例如: 醉则更相枕以卧。 (始得西山宴游记 )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 、 “如果” ;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 、 “就”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三)表示并列关

2、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 ,或不译。例如: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学而 )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重师长(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 “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 、 “却” ;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 “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 、 “倒是” 。例如:2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黔无驴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 )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诗经郑风东门之 )两家房屋虽接近,人儿却像在远方。2. 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 、“就是” 。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 (捕蛇者说 )表示仅限于某种范围。可译为“仅” “只” “才”等。 例: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