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教案: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316496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教案: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教案: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教案: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教案: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教案: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同步测试基础识记一、选择题1在隋朝统一前的270年里,北方多个政权分立,其中只有二个政权曾统一黄河流域,这二个政权是: ( )曹魏西晋 前秦 北魏A B C D2建立北魏的民族是: ( )A汉族 B氐族 C匈奴 D鲜卑3有一位传奇太后因为在改革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她是: ( )A马太后 B萧太后 C冯太后 D慈禧太后4孝文帝为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将都城迁至: ( )A平城 B洛阳 C长安 D建业5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 )A匈奴语 B汉语 C鲜卑语 D胡

2、语6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不属于此范围的一项是 ( )A胡服骑射 B胡人汉服 C汉人胡食 D汉族改变席地而坐习俗二、材料解析7、阅读材料: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回答问题:分析这则材料,说明了哪些方面的问题?活动探究8北魏孝文帝是推进民族大融合的杰出代表,他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你认为有哪些方面的原因(或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开阔视野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不同评价孝文帝在位的29年,尤其是他亲政的九年,

3、是北魏一代改革最为频繁的一个历史阶段。对他的改革,史学界曾有不同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主持的改革,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他缺乏民族的自豪感,抛弃了自己民族的长处,而热衷于学习汉文化的糟粕。他在北魏国家和拓跋鲜卑民族发展史的关键时刻,不自觉地站在腐朽势力一边,对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起了促退的作用。他的文治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对其历史作用应该重新进行评价。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孝文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国家政权,抛弃民族偏见,坚决推行改革。他的改革措施,积极因素远远大于消极因素,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加速了拓跋族迈入先进民族经济、政治、文化体系的

4、步伐,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对消除汉、拓跋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融合,和酝酿、培育隋唐时期繁荣的经济与灿烂的文化,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资料引自人教社教参)北魏平城遗址 北魏平城遗址位于大同市区。自拓跋于天兴元年()七月迁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为北魏都城达年,历经六帝七世。当时平城由宫城、京城、郭城组成。宫城代代扩建,以太极殿为中心,构成完整的宫殿群落;先后建天文、天华等殿座;建西宫、北宫等宫处;建东苑等处;建华林、永林等园处;建太庙、太社等多处。其建筑布局谨严,规划完整。京城内由里坊组成,百堵齐矗,九衢相望,歌台舞榭,月殿云堂,分别士庶,不令杂居。郭城筑于泰常七年()九月,位于宫城南面,郭城内分筑为坊,坊又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答案1C 2D 3C 4B 5C 6A 7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少数民族加快了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说明了南朝官员对北方不够了解,沟通少。8主要内容:迁都、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原因:少年时代受先进封建文化教育;正确分析社会形势等。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