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编程法》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31554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编程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经验编程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经验编程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经验编程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经验编程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验编程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编程法》ppt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经验编程法,电机的起保停电路 电机的正反转电路 闪烁电路 时钟(秒表电路) 电机多级起停电路 顺序控制,起保停电路,正反转电路,正反转电路,闪烁电路,问题的描述: 所谓闪烁电路是脉冲周期及占空时间皆定时的自激脉冲发生器。 控制方案及对象的选择: 对于逻辑关系较复杂(特别是具有反馈关系)的逻辑控制,应先论证控制方案。 借助时序图是分析论证的一种手段。,控制方案的初步设想,黑线:要求的输出效果 T1:T1状态位的波形 T2:T2状态位的波形 初步设想T1和T2分别控制通、断电时间。,选用定时器及输出对象 定时器1(TON T4:1)用于控制线圈的断电时间 定时器2(TON T4:2)用于

2、控制线圈的通电时间 O:0/0的0、1状态输出闪烁信号,闪烁逻辑程序,时钟电路,问题的描述: 所谓时钟电路就是能够每60秒进一次,每60分进一次,每24小时复位一次,重新计时 控制方案及对象的选择: 单片机是利用晶振产生一个振荡电路来计时,而PLC内部的硬件不能操作,因此通过计时器来产生振荡电路,通过计数器来产生分、时关系。,时钟电路,顺序控制及其程序设计,顺序控制的三要点 起保停法 置位复位法 使用移位寄存器 使用步进梯形指令,顺序控制及其程序设计,顺序控制的三要点 起保停法 置位复位法 使用移位寄存器 使用步进梯形指令,顺序控制的三个要点,顺序控制的关键是将一个连贯的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顺序

3、相连的阶段(步序) 上一步转入下一步取决于系统状态的变化(转换条件) 相连两步间的差别是输出状态发生了变化(操作动作) 顺序控制的实质是面对两类对象:步序标志和操作动作,顺控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顺序控制的关键是将一个连贯的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顺序相连的阶段(称为步) 上一步转入下一步取决于输入状态的变化。 相连两步间的差别是输出状态发生了变化。 顺序控制的实质是面对两类对象:步序标志和操作动作,引入两类对象的概念使转换条件与操作动作在逻辑关系上进行分离,由步序标志控制操作动作。 由于因果关系表述清楚,易于编程和调试。,顺序控制的设计方法-顺序功能图示意,矩形单线方框代表步(双线方框代表初始步)

4、框内可用编号代表步序,也可用位存储单元作为程序进入该步的标志。 短横线用于标识转换条件。 与步相连的方框表示该步要执行的动作。多个动作可并列。 功能图表示当上步标志已树起且具备下步转换条件,转入下步(注意要执行复位上步标志和置位下步标志)。,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1、单序列 每一步的后面仅有一个转换,每一个转换后面仅有一步。,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2、选择序列 开始称分支,如例中5步的下步。 结束称合并,例中的12步由9步或11步转入。 注意分支和合并处转换的标注位置。,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3、并列序列 与选择序列的差别是分支后同时激活几个序列。后续序列激活后进展是独立进行的。 合并是一种汇

5、集,双连线上所有步同时处于活动步且满足转换条件,才能转入下步。,处理步序标志的基本方法-置位复位法和起保停法,两种方法反映了处理顺序控制的共同思路,即实现步序标志按序传递,并保证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步序标志被激活 其区别是传递步标志的手段不一样 两种方法间所产生的时序有微小的差别。在应用上应予注意,使用起保停逻辑设计顺序控制,起保停逻辑本身解决的实际问题是: 非记忆的信号启动记忆性的动作(启动信号持续时间小于所激活的动作的维持时间)。 可靠地避免了逻辑上互斥的事件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发生。 步序发生的要求具有上述的基本特点。如步标志是互斥的,转换条件在有的情况下持续的时间小于步的存续时间。,设计举例

6、,控制锅炉的鼓风机和引风机的要求: I:0/0启动按钮,I:0/1停止按钮,O:1/0引风机起停映像,O:1/1鼓风机起停映像。 开始时先启动引风机,5秒后再启动鼓风机。 停机时先关闭鼓风机,5秒后再关闭引风机。 下图中0、1、2、3代表步序。,引风机鼓风机顺序控制功能图,采用起保停逻辑完成该顺序控制,应考虑转换条件和步持续时间的长短,以便考虑如何自锁。 如SM0.1、I:0/0、I:0/1都是持续时间较短的脉冲信号。而T4:1和T4:2状态翻转后的持续时间又与其复位的方式有关。,引风机鼓风机顺序控制梯形图(起保停),蓝色部分为功能图上的步序发生器,串联的后步标志的常闭态,在后步有效时。复位前

7、步。(步间的互锁)。 注意采用后步标志而不是前步标志作为互锁(如将NETWORK2的M0.2换成M0.0,M0.1不能通电,即后步复位前步)。 T4:1的复位方式使其状态位ON仅持续一个扫描周期,需自锁。,转换条件与步序标志之间的时序关系(起保停),T4:1定时到,在扫描周期的初始阶段置位。 M0.2在该周期内置位。因该周期M0.2置位指令在后,M0.1不能复位。 下个扫描周期T37与M0.1同时复位 M0.1与M0.2有一个周期同时为ON,两标志同ON,按子程序要求作部分修改,刚开机时,PLC内部有确定的状态,前面的例子在初始步都没做应有的操作。 子程序应成独立体系,有关的初始状态一定要确定

8、,在初始步需进行初始化操作 (进入初始步本应将SM0.1换成其他条件) 定时器的控制由非存储型改成存储型,采用置位复位方法编制顺序控制的特点,因复位、置位有记忆功能,每步正常的维持时间不受转换信号持续时间长短的影响。(无须自锁) 步序的传递过程中能避免两个及以上的标志同时有效,故不用考虑步序间的互锁。,采用复位置位方法处理步标志,初始步M0.1-5复位,其中M0.4和M0.5用于控制定时器,M0.1-3用做步序 进入第一步后通过置位M0.4启动T37 M0.5控制T38,其方法与上类似 进入下步时同时置位本步标志和复位上步标志,避免了标志在时间上的重叠。,动作的控制情况,标志位处理的比较(左起保停、右复位置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